《运动解剖学》最详细的肌肉起止点附图片,值得收藏!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头肌、上肢肌、下肢肌。
●颈肌
颈肌分浅层、中层、深层三群。颈浅层肌群包括颈部皮下最浅层的颈阔肌和两侧的胸锁乳突肌。(此文为私人教练陶云俊编辑整理)
胸锁乳突肌
部位:颈部两侧的浅层皮下,呈扁条柱状,从胸廓前正中部斜向后外上,转头时清晰可见。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颈段脊柱屈,并根据肌拉力线经过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方或后方,决定头屈或伸。上固定时,可上提胸廓,辅助吸气。采用“仰卧负重颈屈伸”和“直立负重颈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背肌是位于躯干后面的肌群。肌的数目众多,分层排列,可分为浅、深两群。浅层主要为阔肌,如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它们起自脊椎的不同部位,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深层位于棘突两侧的脊柱沟内,可分为数层。浅层有夹肌,主要是长的竖脊肌;深层为节段性比较明显的肌群,能运动相邻的椎骨,也能加强椎骨间的连结。
斜方肌
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皮下,一侧呈三角形扁肌,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上部纤维止于止于锁骨外侧段1/3、中部纤维止于肩峰和肩胛冈上缘外侧、下部纤维止于肩胛冈上缘。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向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向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三部纤维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和上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头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
背阔肌
部位: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呈扇形,为全身最大的扁阔肌,该肌上内侧部被斜方肌遮盖,肌束呈放射状排列,由内下斜向外上方集中。
起点:借腱膜起于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1~12肋外面,纤维向外上前方集中。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内收和旋内;两上臂处于上举位时,远固定收缩,则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引体向上)或提肋助吸气。
肩胛提肌
位于斜方肌上部深层,为带状长方形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上角。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颈段(带动头部)向同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颈段伸。
菱形肌
部位:斜方肌深层,为一对呈菱形的扁肌。肌束从内上方向外下方斜行,可分为上部的小菱形肌和下部的大菱形肌。
起点:下两个颈椎和上四个胸椎的棘突,纤维向外下行。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下半部(肩胛冈以下)。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颈、胸段伸直。
竖脊肌
部位:位于脊柱两侧,填充于全部棘突和横突的沟槽内,并在背部棘突旁呈现两条宽厚的纵行隆起,使中线上原本突出的棘突反而深陷在其中,两侧竖脊肌之间形成一凹槽。在活体上易于触摸竖脊肌,纵贯脊柱颈、胸、腰段背侧。自骶骨到颅底,分为棘肌(内侧)、最长肌(中间)和髂肋肌(外侧)三部分。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骨的肋角。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后伸并带动下肢后摆,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向运动完成鞍马上的侧摆运动。(此文为私人教练陶云俊编辑整理)
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均起自胸廓外面,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起、止点都在胸廓上。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胸大肌
部位:胸前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侧缘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
胸小肌
部位:胸大肌深层。
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前锯肌
部位:胸廓外侧面浅层。
起点:上位8~9肋骨外侧面。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下降;远固定收缩时,提肋助吸气。
腹肌上附着于胸廓,下附着于骨盆,腹前壁、侧壁和后壁的大部分为腹肌构成。腹前壁有一对纵行的直肌,两侧是3层宽阔的扁肌,这3层肌的肌束方向彼此交叉,并在腹前壁处形成过的腱膜。腹肌位于胸廓与骨盆之间,是腹壁的主要组成部分,按部位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前外侧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后群是腰方肌。
腹直肌
部位: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的腹直肌鞘内。
起点:耻骨联合上缘和耻骨嵴。
止点: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前面。
功能:上固定时,腹直肌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如肋木悬垂举腿动作。腹直肌一侧收缩,使脊柱腰段向同侧侧屈,如悬垂侧摆运动。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如仰卧起坐。无固定时,腹直肌两侧收缩,完成仰卧两头起或空中屈体的收腹动作。下固定时,腹直肌两侧收缩,牵拉胸廓向骨盆靠拢使脊柱腰段屈,如仰卧起坐动作;还可降肋助呼气。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位于腹壁前外侧面浅层,为宽阔的扁肌,肌纤维由外上斜向前内下,左右两侧的腹外斜肌呈“V”字型,侧后方与背阔肌的肌齿交错,腹外斜肌肌腱还经过腹直肌的前面,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组成。起于第5~12肋外侧面,纤维向前内下方斜行,一部分肌纤维止于髂嵴,大部分肌纤维止于腹直肌外缘移行为腱膜并构成腹直肌鞘。腱膜下缘卷曲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架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其余大部分腱膜于腹正中线与对侧纤维交错,形成腹白线。上固定时单侧收缩可使骨盆和脊柱向同侧侧屈并向同侧回旋;下固定时单侧收缩可使脊柱向同侧屈,并向对侧回旋,其余功能与腹直肌相同。
腹内斜肌
部位:位于腹外斜肌深层。肌纤维由后外下斜向前内上,左、右两侧的腹内斜肌纤维呈“八”字型。同侧的腹内斜肌与对侧的腹外斜肌肌纤维方向一致,在转体的作用上相互协助。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2/3,大部分肌纤维向内前上方斜行,在腹直肌外缘移行为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壁和腹白线。其余部分肌纤维止于第10~12肋。
止点:第10~12肋。
功能:上固定时,一侧收缩骨盆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转动。其余机能与腹直肌相同。下固定时,一侧收缩脊柱向同侧屈和转动(这时它与对侧的腹外斜肌共同完成向同侧的转体运动)。
腹横肌
部位:位于腹内、外斜肌深层,为扁阔肌。
起点:下位6肋软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止点:腹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壁。
功能:维持腹压。
●上肢肌
上肢肌按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都从肩关节上方、后方和前方跨过肩关节,并与肩关节囊紧贴,它们的腱共同形成“肌腱袖”,又称“肩袖”。这些肌的收缩对加固和保护肩关节起到一定作用。
三角肌
部位:位于肩部皮下,呈三角形,肌束分前、中、后3部。从前、后、外3个方向围绕肩关节,前部和后部的肌束为半羽肌,中部肌束为多羽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
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前部肌纤维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中部纤维使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整块肌收缩使上臂外展。
冈上肌
部位:位于肩胛骨冈上窝内,部分位于斜方肌和三角肌深面。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肌纤维水平向外经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跨越肩关节。
止点:肱骨大结节的上部。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能使上臂外展。
冈下肌
部位:位于肩胛骨的冈下窝内,部分被斜方肌和三角肌遮盖,为三角形的羽状肌。
起点:冈下窝,肌束由内向外集中。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能使上臂内收、外旋、伸和水平伸。
小圆肌
部位:位于冈下肌下方,大部分被三角肌所遮盖,为圆柱形的小肌。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背面,肌束由内向外移行。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外旋、内收、伸和水平伸。(此文为私人教练陶云俊编辑整理)
大圆肌
部位:位于冈下肌、小圆肌下方。其下缘被背阔肌上缘所遮盖,整块肌呈柱状。
起点:肩胛骨下角背面,肌纤维与背阔肌走向一致。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和伸。
肩胛下肌
部位:位于肩胛下窝内,前面与前锯肌相贴,为三角形扁肌,肌束排列呈多羽状。
起点:肩胛下窝,纤维向外上方行。
止点:肱骨小结节。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关节内旋和内收。
上臂肌覆盖肱骨,形成前、后两群,以内侧和外侧两个肌间隔相隔。前群屈肌主要有浅层的肱二头肌,深层的肱肌和喙肱肌等;后群为伸肌,主要有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分为前(屈肌)、后(伸肌)两群,大多数是长肌,肌腹位于近侧,细长的肌腱位于远侧,所以前臂的上半部膨隆,而下半部逐渐变细。前群肌位于前臂的前面和内侧面,具有屈肘、屈腕、屈指以及使腕收展和前臂旋前的功能。前群肌共有9块,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有6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深层有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
肱二头肌
部位:上臂前面浅层,有长、短两个头。
起点: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肘关节屈和前臂旋后;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肱肌
部位:肱二头肌下半部分深层。
起点:肱骨前面下半部。
止点:尺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屈。
喙肱肌
部位:位于肱二头肌短头内侧深面,为长梭形肌。
起点:肩胛骨喙突。
止点:肱骨中部内侧。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关节屈、内收和水平屈。
肱三头肌
部位:上臂后面皮下,分为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长头收缩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肘肌
部位:位于肘关节后外下方皮下,呈三角形。
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
止点:止于尺骨背面上部。
功能:该肌收缩时,能使肘关节伸并加固肘关节。(此文为私人教练陶云俊编辑整理)
肱桡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
止点:桡骨茎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并使前臂内旋或外旋和保持正中位。
旋前圆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
止点:桡骨体中部外侧。
功能:近固定时,使前臂内旋,辅助屈肘关节;远固定时,助上臂向前臂靠拢。
桡侧腕屈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及前臂筋膜。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手关节外展、辅助肘关节屈和前臂内旋。
尺侧腕屈肌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和尺骨鹰嘴。
止点:豌豆骨。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并参加固定桡腕关节和肘关节。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与上肢肌相比,下肢肌较粗大有力、数目较少,在人体的支持和位移中起着积极作用。当站立时,下肢肌是在远固定条件下进行工作的;当走、跑、跳时(下肢离开地面时),下肢肌则是在近固定条件下进行工作的。
盆带肌起于骨盆的内面和外面,跨过髋关节,止于股骨上部,按其所在部位和作用,可分为前后两群。前群包括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后群肌主要位于臀部,故又称臀肌,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和股方肌等。
大腿肌位于股骨周围,可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大腿前群肌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内侧肌群有大收肌、股薄肌、长收肌、短收肌和耻骨肌;后群肌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为3群,即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髂腰肌
部位:腰椎两侧和髂窝内,由腰大肌、髂肌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屈和骨盆前倾。(此文为私人教练陶云俊编辑整理)
阔筋膜张肌
阔筋膜张肌位于大腿前外侧,包在大腿筋膜鞘内,为梭形肌。起于髂前上棘,当高抬腿时,可以在髂前上棘前外侧下方触摸到阔筋膜张肌的肌腹。该肌在大腿外侧上中部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近固定收缩时,能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旋内和外展。远固定一侧收缩时,能使骨盆向同侧倾;远固定两侧收缩时,能使骨盆前倾。
臀大肌
部位:位于臀部皮下,为四方形扁肌。肌束平行排列,可分为上、下两部。
起点:髂骨翼后部外侧、骶骨和尾骨背面。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可使髋关节外展,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使髋关节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后倾并向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并维持人体直立。
臀中肌和臀小肌
部位:位于臀部外上方,大部分被臀大肌所覆盖,两肌呈扇形,臀中肌在浅层,臀小肌在深层。两肌均起于髂骨翼外面。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前部使髋关节屈和内旋。后部纤维使髋关节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后部纤维使骨盆后倾。
梨状肌
部位:骶骨前面、小骨盆内。
起点:第2~5骶椎前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和向对侧转。
缝匠肌
部位:位于大腿前面及内侧皮下,呈扁带状,是人体最长的肌。
起点:髂前上棘,向大腿内下方斜行。
止点:胫骨粗隆内侧。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能使髋关节屈和外旋;使膝关节屈和内旋。远固定两侧收缩时,能使骨盆前倾,一侧收缩时,能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用力伸膝时,它可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此文为私人教练陶云俊编辑整理)
股四头肌
部位:位于大腿前面和外侧面,有四个头。
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合并成一条肌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伸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小腿在膝关节处伸直,股直肌还可以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远固定收缩时,拉大腿向前保持膝关节伸直,故能维持人体直立。
耻骨肌
部位:大腿内侧上部。
起点:耻骨上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旋外和屈。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倾斜和回旋;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长收肌
部位:位于耻骨肌内侧,为三角形扁肌。
起点:耻骨上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旋外和屈;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倾斜和转动;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
短收肌
部位:位于耻骨肌与长收肌深面,较长收肌短而厚,为三角形扁肌。
起点: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大收肌
部位:大腿内侧深层。
起点: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与臀大肌一起完成跑步后蹬的“送髋”动作;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腘绳肌的解剖
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合称股后肌群(常称腘绳肌,又称三弦肌)。
股二头肌
部位:大腿后面外侧,有长、短两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
止点: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和旋外;远固定收缩时,使骨盆后倾和大腿在膝关节处屈。(此文为私人教练陶云俊编辑整理)
半腱肌和半膜肌
部位:大腿后面内侧,半膜肌在深层,半腱肌在浅层,两肌均为单羽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和旋内;远固定收缩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胫骨前肌
部位:位于胫骨前面外侧,为三角形的长肌。
起点:胫骨体外侧面。
止点:足底内侧缘第1楔骨和第1跖骨。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背屈和内翻;远固定收缩时,拉小腿向前移动。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组成一个“肌袢”,共同维持足弓。
小腿三头肌
部位:位于小腿后方皮下。包括浅层的腓肠肌和深层的比目鱼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面上方。
止点:跟骨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使足在踝关节处跖屈,同时腓肠肌内侧头使屈曲的小腿外旋;外侧头使屈曲的小腿内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小腿骨上端和股骨下端向后,使膝关节伸直,维持人体直立。
本文为私人教练陶云俊编辑整理。参考资料: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