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养子改变了古人对美男的审美观

曾经说过,三国故事太多。随便找个人、找件事都可以嗨聊。比如这两天聊高平陵事变时经常提到的何晏。

        在高平陵事变中,他只是配角之一,没什么好聊的,可他在古代哲学史、审美观等方面又特有建树,不聊聊他又有些不甘心。趁现在还想得起他的时候,赶紧插播一下,免得以后忘了,失去一个八卦的机会。要看高平陵事变结果的朋友,请耐心等待。

说何晏也许没多少人知道,但提起他的祖父,则几乎是人人皆知,就是汉末朝廷中第一权臣大将军何进。

何进是南阳(今河南南阳)宛人,何晏自然也是。何晏父亲何咸早逝,小时与母亲尹氏一起居住在何进的大将军府里。

189年,袁绍居心叵测地在洛阳大肆屠杀宦官,洛阳城里一片混乱,当时还是袁绍跟班的曹操乘乱闯入大将军府,将何晏的母亲尹氏收纳为妾。何晏因此成为曹操养子。

尹氏成为曹操的尹夫人后,和曹操生有一子曹矩。

曹操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乘乱纳别人的妻子为妾,顺带收这个妻子的儿子为养子,还会和这个妻子生育后代。

197年南征张绣时,趁乱纳过张绣的婶娘,在军营中狂秀恩爱,刺激得已经投降了的张绣忍不住造反。要不是典韦舍命相救,曹操恐怕就挂了,还会不会出现三分天下就说不清楚了。

198年把吕布包围在下邳时,趁乱纳过秦宜禄的妻子杜氏。杜氏本来是关羽梦寐以求的女人,曹操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女人,所以最初关羽一开口提出城破后要纳这个女人为妾的请求时,曹操满口答应。

关羽太想要杜氏,曹操都答应了他心里还是不踏实,竟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找曹操说这个事情,反倒把曹操的好奇心给激发了。城破之后,曹操先叫人去把杜氏领到自己营中来,一看是个绝色美女,就食言不给关羽,自己纳了。杜氏和秦宜禄生的儿子秦朗也被曹操收为养子。

杜氏成为曹操的杜夫人后,和曹操生有二子一女:曹林、曹衮、金乡公主。

有趣的是何晏长大后娶的妻子正是金乡公主。还有趣的是曹家三代对这两个养子的态度。

秦朗性格谨慎,行事低调,讨人喜欢。曹操、曹丕、曹睿都喜欢秦朗。曹操经常将秦朗带在身边,四处炫耀,还自夸说:“世上有像我这样疼爱继子的吗?”曹睿从来不叫秦朗的名字,一直亲昵地叫他的小名“阿苏”。

何晏却外向张扬,无所顾忌。曹操喜不喜欢他不太清楚,反正曹丕、曹睿都不喜欢他。特别是曹丕,从来不叫他名字,就叫他“假子”。这可能和曹丕为魏王世子后,何晏蔑视礼制,还敢穿和曹丕类似的衣服有关。曹叡认为他是浮华之士,也不予重用,最多挂个闲官。

何晏在官场上飞黄腾达是在曹爽辅政的短短十年里。曹睿不喜欢何晏之流的浮华人士,偏偏曹爽特别喜欢,启用的亲信官员几乎都是这些人。

特别提醒一下,这里所说的“浮华人士”,并不是指这些人是轻浮荒淫的浪荡之徒,而是指这些人都喜欢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仅就知识文化而言,这些人都很有才华既能坐而论道,又能著书立说。

何晏其实不会做官,他能历史留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哲学上的贡献;一方面是审美上的创新。

哲学上就是体现在这些人的夸夸其谈上。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人一起开创了崇尚老庄的魏晋玄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意义重大。特别是何晏提出的“贵无论”,突破了两汉以来宇宙本原论的框架,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潮贡献较大。

只不过中国古代哲学比较粗陋浅薄。能够被称为哲学,起码必须具备以下要素:一、有第一因;二、有围绕第一因建构起来的内在一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三、形而上地探索人与宇宙的关系,追求永恒价值。

按照这些要素来衡量,诸子百家中只有道家的思想理论勉强称得上是哲学,其他的基本上不能称之为哲学,只是人文社会学科中应用型学科之一,如伦理学(儒家)、军事学(兵家)、法学(法家)等等。

以最显赫的儒学为例,要到宋朝时,朱熹借鉴佛家学说,剔除儒学中定义模糊、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等内容,创立出第一因——天理,以此为中心重新建构儒学。这才将儒学从伦理学升华到哲学。

魏晋玄学源自道家,此前道家争辩的是“有为”与“无为”,重点在“为”,现实意义更大。何晏等人争辩的是“有”与“无”,形而上思辨的意味更浓。他们以“无”为第一因建构起一个哲学体系,并开后世“清谈”之风的先河。

看这些很无趣吧?是的。普通人不需要懂什么哲学,靠常识生活足够了。许多人三观不正、是非不清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懂哲学,偏偏背诵了若干哲学名词,把脑子搅成浆糊了。

聊这些也累,要伤神费脑地想办法怎样聊得简单易懂,不好玩。可这是何晏的历史贡献,不聊还真不行。点到为止,下面聊有趣的那一方面。

汉语里有个成语——傅粉何郎。形容一个男子脸上的皮肤洁白无瑕,好似雪白的面粉。后以此泛指美男子。这个成语中的何郎就是何晏。

何晏皮肤好,长相俊,又爱打扮,又有才华,又善言辞,真是人见人爱,引来朝野追捧,招来许多人的羡慕嫉妒恨。

可能古代也是人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包括皇帝在内。魏明帝曹睿一天要操心天下那么多军国大事,还不嫌累,要来操心何晏的皮肤。

他总觉得何晏是在脸上搽了粉才会那么白,就想验证一下。在夏季的一个大热天里召何晏入宫,赏赐一大碗热汤面让他吃。

大热天吃一大碗热汤面,必然会流汗。如果脸上搽了粉,一流汗就会冲掉。果然,何晏几口热汤面下去就大汗淋漓,赶紧用袖子擦汗。

何晏那天穿了件红衣服,擦干汗水后,在红衣服的衬托下,脸更白了。曹睿这才相信他是天生丽质。傅粉何郎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皇帝是人不是神,这样的皇帝其实更真实)

魏晋以前,古人心目中的美男是有阳刚之气的猛男形象。

这里啰嗦几句,大家在学习理解古代社会时一定要牢记一个前提,古代社会是泾渭分明的“君子”“小人”社会。史书只记载体制内“君子社会”的事情,任何事情的评判标准都是以君子社会为准。对体制外黎民百姓的“小人社会”是忽略不计的,视其为草芥,猪狗不如。

先秦两汉的贵族子弟、世家子弟、读书士人都必须学会“六艺”(六种知识技能),才能称之为青年才俊。哪六艺呢?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的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驶战车。两种技能里各有五种技术和礼仪要求。(具体的技术和礼仪要求在本号《韦云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猛男》一文中有详细解释,有兴趣的可去参阅,此不赘述)

能拉硬弓,速射连发,箭箭穿靶;要驾战车,左冲右突,急转急停,没有健壮的体魄,充沛的体力是做不到的。

可是到了魏晋,却画风突转,变成以阴柔纤弱为美男子的标准。这种转变就来自于何晏。

司马光对此有过一段评论,清楚明白地分析了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他认为何晏阴柔自恋的美和他与夏侯玄等人开创的清谈之风,受到天下士大夫争相羡慕和仿效,成为一时之风气。

确实,何晏美姿容,风度翩翩,顾影自怜。善言辞,开宗立派,才华横溢。这样的人很容易成为引领时尚的偶像级人物。

人们常说的古代美男子有十个,其中七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而这七个人几乎都是何晏开创的玄学的爱好者,比如潘安、嵇康、卫芥等。有意思的是,何晏并不在其中。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阳刚威猛的美男审美观就这样悄然转化为阴柔纤弱的小鲜肉。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中,饰演何晏的是女演员阎汶宣。本来挺好的,真能体现出魏晋男性以阴柔为美的风气。遗憾的是有胡须,导演有点弄巧成拙了。

有些皮肤白的男子根本就不长胡须。三国刘备就没胡须,还因此被蜀中术士张裕嘲讽过。清朝最有名的美男子,也是最有名的贪官和珅也是“面白无须”

其实何晏还有个开先河的事情,就是吃五石散。是由五种可以入药的石头配成的药剂,也叫寒食散。为什么要吃这种药剂呢?因为这个药的药效奇特,除了会让人短暂获得神清气爽的快感外,还有个奇效,就是让人身体发热。

这个效果可以增强人的美感。因为发热,只能穿很薄很透气的衣服,还必须解开头发散热。古人服装都是长袍大袖,又都是从来不剪的长发。哪怕在冬季,也可以衣袂飘飘,长发飘飘地四处游走。想想都有镜头感。

其实这是种慢性毒药,那种发热现象让人很难承受,必须尽快散出,方式是吃冷食、饮温酒、洗冷水澡、快速散步,也包括穿薄软衣服、散发等。

因吃五石散而丧命的大有人在,如魏晋的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等人。

在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等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魏晋风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批人有一些共同的让人匪夷所思,甚至惊世骇俗的行为,比如酗酒不止、路上狂奔,有时还裸奔、情绪波动大等等,其实很多行为都不是他们本来想做的,而是吃了五石散引发的不由自主的疯狂行为。

吃五石散的风气一直延续到唐朝,害了不少人。药王孙思邈大声疾呼不要吃这种药,看到这个药方就赶紧烧掉。

想在冬日雪花飘飘里穿一袭长长的红衣,衣袂飘飘,长发飘飘地在闹市吸人眼球吗?请服五石散。哈哈……

(要看高平陵事变结果的朋友请耐心等待,明日继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