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细辛拾珍
1.《成方便读》
张秉成言:“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故以细辛、附子之辛热善走者搜散之,而后大黄得以行其积也。”
指月按:积之所生,因寒而生。阳主动,阴主静,所以用细辛、附子,令阳动冰消,佐以大黄,令积化下行。此阴阳配合之妙也。对于寒郁发热者,往往需要寒温并用,其效始彰。
2.朱宗云经验
老中医朱宗云善用细辛治鼻流清涕。《神农本草经》谓细辛能利九窍。细辛辛香能通鼻窍,味温能温肺。有一些风寒外感病人,常有喷嚏、鼻流清涕的症状,此时若用细辛,即能使症状迅速改善。
张某,感冒3日,鼻流清涕不止,且喷嚏连连,清涕日湿手帕数块,由于揩鼻频频,鼻部皮肤泛红,病人不堪其苦。3日来连用银翘散方,病人虽发热恶寒减,但清涕仍不止。再予原方中加细辛1.5克,仅服1剂即清涕转稠转少,打嚏显减,2剂即愈。细辛治疗流清涕之神效,由此可见一斑。
细辛是否如《神农本草经》所说的“久服明目利九窍,必无是理,盖辛散升发之药,岂可久服?”话说得亦有些道理。辛散升发之药有耗伤正气之弊,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临床上若配伍得当,却又另有一番功效。
《本草新编》说:“必须佐之以补血之药,使气得血而不散也。”朱氏用细辛治疗过敏性鼻炎,配以黄芪、当归、补骨脂、五味子、制首乌等补气血、益肝肾之品。服用数月疗效良好,并无耗伤正气之不良反应。
如戚某,患过敏性鼻炎多年,每日晨起打喷嚏几十次,集体宿舍同事戏之曰“起床钟”,鼻流清涕,以致有时用手帕多达十多块。平时畏寒乏力,腰膝酸冷,脉细尺不足,舌淡红,辨之为肺脾肾虚寒。处方为生黄芪9克,党参9克,白术9克,白芍9克,五味子1~5克,细辛1.5克,生地黄12克,熟地黄12克,栀子9克,川续断9克,牡蛎30克,补骨脂9克,制狗脊9克。本方加减连续服用1个月,病人打喷嚏及流清涕明显减少,两天仅用一块手帕。
指月按:用细辛等阳刚之药,往往需要佐以阴柔之品,这样虽动而不耗,气行而血不散,最得用药之妙。比如当归四逆汤用细辛配归、芍、枣、草,独活寄生汤用细辛、独活配四物汤,此皆得治风亦治血之妙也。
3.朱春庐经验独活寄生汤若去细辛疗效即逊
《千金》独活寄生汤,为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之常用方,此方乃八珍汤去白术,以参、草益气扶阳,以四物养营活血,加艽、防、茯苓、独活祛风胜湿,牛膝、桑寄生、杜仲补肝肾而舒筋,桂、辛温肾胜寒,具有解除冷痹致痛的作用。从各药的配伍来看,气血双调,邪正兼顾,对于体虚感受风寒湿邪而腰膝髀枢顽麻冷痛之症,每有卓效。而细辛辛温,以其走而不守,往往舍弃不用,朱氏早年亦有此顾忌,以为扶正逐邪有四物之疏调,已合古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何必再以辛温掺入其间。后读《本草述钩元》论细辛云:“究温寒之用……其在至阴之分,虽不伦于补阳诸味,却能就阴分而散寒邪;即至阳之分,虽难比于行气诸剂,却能就阳分而散阴结。阴中阳通,则能资营气而使畅也;阳中阴通,则能助风剂而使行矣……至其能治风湿痹痛,亦由阳虚化风,因之化湿也。凡阳虚郁风者多化湿,不可不知。”乃悟细辛有温通阴阳之能,可助诸搜风散湿之药以解痹而止痛,固不仅为寒证设也。此后凡用此方均不去细辛,但酸麻重而痛微者,其量宜小,痛甚而酸麻居次者,用量宜大(3~5克)。因细辛少量则温经,多用则镇痛之功较著也。
指月按:一般痹证以风寒湿为外因,痰浊、瘀血为病理产物,所以会选用辛温发散之细辛、独活、防风等风药,祛逐风寒湿于外。再配以四物汤,一方面调养阴血,一方面使血液循环顺畅,则痰瘀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