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慈安太后,她的手段究竟多厉害?连慈禧都畏惧她三分
“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咸丰皇帝去世之后,年纪轻轻的同治帝继位,继而权力被两宫太后掌握。慈禧违背咸丰帝遗愿,联合恭亲王奕䜣,打击先帝安排辅佐幼帝的“顾命八大臣”的势力。“辛酉政变”之后,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逐渐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朝进入了一段平静的时期。
慈禧被称为“西太后”,慈安则为“东太后”。相比之下,鼎鼎大名的慈禧更为后世所熟知,与之相比,慈安太后似乎略逊一筹。世人皆知慈禧是清朝后期半个世纪的统治者,慈安成为了一个摆设,虽然两人都在养心殿垂帘听政,慈安远远不及慈禧的手腕。
历史上的慈安是否真如人们想得那般可有可无?历史上真实的慈安太后,她的手段究竟多厉害?老佛爷都畏惧三分。慈安是满洲镶黄旗出身,是钮钴禄氏家族。他的家族是清朝初期的开国功臣,出身并不低,是当之无愧的名门之后。如此高贵的出身,她也有机会通过参加选秀入宫。慈安是咸丰帝的第二任正妻,并非他的原配,原配福晋在他还未登基之时就已经不幸离世了。
咸丰继位之后,次年开始选秀,慈禧、慈安都是在此期间以秀女的身份入宫的。咸丰帝对于慈安的宠爱,都是有记载的,通过她的晋升速度就显而易见了。慈安性格温婉,入宫不到两月被封为贞嫔,第三个月晋为贵妃,入宫不到一年的时间,慈安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不得不说,慈安的晋升速度在历史上都能排在前列。
历朝历代,皇子们对皇位虎视眈眈,后宫妃嫔则对中宫之主位跃跃欲试。后宫的女子一生在纷争中度过,皇后之位也成了她们穷极一生的追求。咸丰帝对慈安的宠爱,是有目共睹的,帝王之爱持续到了他去世的时候。直到咸丰帝临死之际,也想着让慈安牢牢握权。咸丰帝留下两个玺印,慈安一个,同治帝一个,幼帝年少,其印由生母慈禧保管。
两宫太后,一人一个玺印,慈安不同意,所有的商议都无法生效。除此之外,慈安并没有为咸丰帝留下子嗣,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于慈安的宠爱。史籍中关于咸丰宠慈安的资料记录较少,但是根据她的才能和出身,便能了解一二。
慈安的政治才能并不输给慈禧,甚至不比自己的丈夫弱。咸丰帝“临危托孤”,留下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打着巩固大清统治的旗号,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将权力牢牢掌控在皇族之中,而不是有臣子胡闹。没有慈安太后的支持,“辛酉政变”固然是不能实现的,她在此次事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后人想到“辛酉政变”,并不会想到其中还有慈安在发挥作用。慈安太后是同治帝的嫡母,是名副其实的正统太后,在重大的决策面前,她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慈安太后之所以不为后世所熟知,完全是因为她对权力的热情远不如慈禧,她常常将一些重大的事情交予,最后自己做定夺。
慈安平时不太注意小的事情,但是对于国家大事等重要的决策,她是不会不管不顾的。慈安有自己的主见,作为主位,她很善于适当地把握权力。在大事上绝不含糊,知道轻重,不争不抢,不嫉不妒,慈安这样的品行虽然没有让她名垂青史,却也没有向慈禧那般臭名远扬。
在李莲英之前,慈禧有一个宠信的太监安德海。安德海借慈禧对他的信任,为非作歹,飞扬跋扈,连同治帝他也不在眼里。安德海这样的行为,引起了很多的怨言,但是众人也只是敢怒不敢言。清朝规定“太监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安德海却破坏规矩,私自出城,这样的行为被慈安知晓后,并未提醒慈禧管教此人,而是直接下令将其就地正法。
同治帝早年丧父,母亲角逐权力无心管教他,这就使他养成了一身的坏毛病。慈安常常给咸丰帝擦屁股,帮他打理朝政。相比自己威严的生母,咸丰帝和嫡母慈安的关系更为亲近,尊重她,对她言听计从。同治帝到了婚嫁的年纪,两宫太后都有合适的人选,最后皇帝娶了慈安推荐的阿鲁特氏,对她一见钟情。由此可见,慈安的地位在清朝后期是真的高。
虽然说到晚清的历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慈禧,但是慈安也是不可忽略的存在,毕竟慈禧都会对她礼让三分。慈安于光绪7年(1881年)离世,她的离去对清王朝也是致命的影响,此后再也没有人能够束缚慈禧了,清王朝的覆灭也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慈安太后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她虽然手握重权,但是她没有热衷于权势,她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咸丰帝在位时,对慈禧有所地方,但是对于慈安却是充分的信任,两者的差距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