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水性的人为什么会被淹死?

每到暑期,被送到急救中心的溺水的孩子总是特别多。虽然在放假前,学校都会教育孩子要注意安全,不要游野泳,但总有不听话的孩子,暑假偷偷跑到自然河、湖里去游泳。家长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要是因为游泳出了意外,真是太让人痛心了。家长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孩子想要游泳,家长一定要带他们去正规的游泳场馆,真正起到监护人的监护作用。

人为什么会溺水?不会游泳这种情况肯定有,不用多说。但有句话叫“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这些会游泳的人,甚至熟悉水性的人为什么会被淹死呢?

一是疲劳。孩子玩起来往往什么都忘了,不知不觉游泳时间就长了,人也累了,二氧化碳呼出过多,容易引起呼吸性碱中毒,这时候人就会头晕、抽搐,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那就会发生溺水。

二是抽筋。大家对这个都很了解,由于冷水的刺激,游泳时腿抽筋了,无法顺利做出正确的游泳动作,再加上着急、慌乱、恐惧,就很容易溺水。

三是饥饿。这个原因在孩子中也很常见,孩子为了玩儿什么都不顾,很多都是没吃饭就去游泳了,结果,出现了低血糖、头晕,甚至意识障碍,这些也会导致孩子发生溺水。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疾病发作引起的溺水。这个在孩子中不太常见,比较常见的是中老年人。即便孩子没有太严重的疾病,也要注意,有癫痫、哮喘的孩子,如果要游泳,家长要特别注意看护,以防万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容易导致溺水,就是酒后游泳,这个在儿童当中很少发生,在青少年中经常出现。

孩子从发生溺水到死亡,也就几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溺水的孩子经历了极其惊恐、痛苦的过程。

落水后,出于求生的本能,孩子会奋力挣扎。刚开始,孩子一挣扎,头部就能露出水面,吸几口气,但很快又会沉下去。然后,孩子又挣扎着上来,再沉下去,几经挣扎就筋疲力竭了,沉下去后就再也上不来了。

窒息、身体缺氧,再加上刚才的挣扎和心理上的紧张,缺氧会更加严重,孩子很快就会发生严重的脑缺氧,意识逐渐丧失,接着,孩子的呼吸会完全停止,然后,心跳也停止了。如果无人施救,孩子很快就会死亡。

在救落水的孩子时,施救者如果水性好,可以游到孩子身后,用双手固定孩子的头部,让其头部和口鼻露出水面,采用仰泳将孩子拖上岸,或者用双手搂住孩子腋下,同样保证其头部和口鼻露出水面,将孩子拖上岸。如果不会游泳,施救者可以在周围找长的绳子、木棍儿、竹竿等,拉住一端,另一端扔给孩子,将其拉过来;如果找不到,赶快大声叫其他的人来帮忙,不能鲁莽行事。

溺水的孩子被救上来之后,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

这里要注意,孩子溺水急救的心肺复苏要按照ABC的顺序,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而不是前面讲的CAB顺序,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为什么?

因为绝大多数的心脏骤停,都是心跳先停,而后呼吸停止,所以要先做胸外心脏按压;而溺水、哮喘等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为窒息性心脏骤停,是呼吸先停,然后心跳才停。心脏停跳是被呼吸停止连累的,所以,复苏的关键就在恢复呼吸上。当然了,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别忘了拨打急救电话。大家已经知道,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超过4—6分钟,脑组织就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脑死亡了,不可能被救活。但对溺水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不能轻言放弃,这是为什么?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潜水反射。潜水反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呼吸停止后,心跳不会立即停止,而是心率减慢。心跳没停,脑部的供血就不会中断,同时,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量下降,能使心跳维持相对更长的时间。第二个方面是周围血管收缩。所谓的周围血管可以理解成皮肤、四肢的血管,或者相对不太重要的器官的血管。这些血管一收缩,血就被挤出来了,就可以流到更需要它们的地方去,以保证脑组织等重要脏器能得到相对更多的血供。

第二个理由——低温环境。低温环境可以使人体代谢率降低、耗氧量降低,从而可以使脑组织耐受相对更长时间的缺氧。

13

(原标题:熟悉水性的人为什么会被淹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