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辉华专栏】李四光的脾气 2024-04-01 18:01:55 李四光的脾气 作者:万辉华 地质学家李四光,乃湖北黄冈人。国人常用“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来比喻湖北人的性格之倔强和直率。身为湖北人的李四光,尽管在青年时代,留学日本、英国,走南闯北,然而却不失湖北人直率而又倔强的性格。1926年的他,因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闹学潮,时任校长杨萌榆女士邀他到校园里作客。因他的夫人许淑彬在师大附中教书的关系,他不好拒绝杨校长的邀约,去女师大看到了学生围攻杨荫榆的这一幕,便写出了《在北京女师大观剧的经验》一文,刊发在《现代评论》上。鲁迅先生那时正在对女师大的闹学风潮予以支持,读了李文后,便在《语丝》周刊上发表了《“碰壁”之余》一文,不解气,又写一文《杂论管闲文·做学问·灰色等》,指责李四光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兼国立京师图书馆副馆长,兼领月薪五六百元的事。针对鲁迅的质疑,李四光便给《晨报副刊》编辑徐志摩致信,解释了自己只受薪的一半,其余的一半,捐予图书馆购买某种新书,实则只拿二百五十元。鲁迅先生仍不罢休,继续著文《不是信》、《我还不能“带住”》对李四光和陈原的辩解,徐志摩的息事宁人予以批驳。在这种文字交锋的几个回合后,李四光最后还是信守自己的承诺:“对于一切的笑骂,我以后决不参一辞,仅幽默罢了。”熟悉鲁迅著作的人,对这一段发生在鲁迅与李四光之间的笔墨之争官司不陌生,李四光作为一个科学家,无意于深度介入文人之间的笔墨之争,采取“沉默”的态度结束,这场几近乎是误读之争。李四光不像鲁迅郭沫若由学自然科学而转身做一个文人,但是,他也有文学艺术的修炼。1919年11月22日,他在一次公开演讲时,在随身携的八开12行五线谱纸上,毅然提笔,谱成一首名叫《行路难》的小提琴曲,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奏曲,一经弹奏,让在场的人无不为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奔放向上的旋律而打动。在民国军阀混战,日本侵略我国民族面临存亡危机的时期,自怀科学救国的李四光,更忙于组织他所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同仁,不断地勘采祖国的矿藏,不断地迁徙躲避战火。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金山登陆后,不久,南京沦陷,国民党政府迁都到武汉,随后,武汉失守,再迁入重庆。中央研究院都必须迁到重庆,否则停发经费。李四光的地质研究所,已迁到了广西桂林,他对蒋介石与桂系军阀的矛盾很知晓,故通过广西大学校长马相伯的周旋,决心研究所就在桂林暂不内迁。1940年3月5日,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逝世。中央研究院于3月17日在重庆召开第一届评议会第五次年会,各个研究所的所长都汇齐了,会议结束时,蒋介石在中四路10号的官邸宴请各位评议员,主人把李四光的座位临近蒋介石。然而,李四光以借口有病,拒绝参加。以至,蒋介石见座位空着问:“翁文灏,李四光先生怎么没有来?”翁文灏回答说:“重感冒,发烧。”陶孟和也附和:“李先生病了。”幸免追责,在当时一些学者能有机会与国民党的总裁见面共餐引为自豪,而李四光却以引避三舍的态度。后来,国民党政府又有两件事委托李四光去办,他都没有配合。在李济生身边工作的钱昌照所说蒋介石可能会像拘捕了马寅初一样抓李四光,捎话劝李四光躲一躲。李四光只好躲进一个叫贺桥岭清平乡的地方,租了两间茅草屋,在房子附近种了蔬菜,乡下没有电灯照明,让李四光工作很不方便,他克服了这些困难,夫人买了一块石磨,自己磨豆腐,还喂了鸡,吃蛋也解决了。周恩来了解李四光躲避国光党的抓捕这一消息后,派去童小朋特地去看望李四光。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如鱼得水般大展身手,他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一些油田被勘测开发,一些稀有金属矿藏开采为新中国的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四光尽管身患多种疾病,但他仍然奋斗不止,他的劳动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重视,即使文化革命大暴发,由于周恩来的保护,他这个地质部长却没有挨批斗,在家里养病。1969年,他接受了中央领导交办的撰写《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一书的任务,他从地球看宇宙,启蒙时代的地质论战,总结地层工作的要点等七个方面,把天、地、生三者视为一个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整体,来研究地壳乃至地球的演化和发展,这本15万字的书,于1971年由科学出版社印大字本,送给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和中央机关阅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动脉癌突然破裂逝世,周恩来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因单位没有准备悼词,周总理大发脾气,并把李四光女儿李林写给周总理的信,汇报李四光同志病情及对党的忠诚的最后表白,作为悼词在会上宣读,并宣布“李四光同志是卓越的科学家。”其实,李四光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床头枕头下,找到他生前写的一张小纸片,上面有段话透露出了他的“遗言”,“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上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为人民所利用。”他念滋念滋的“地热”,作为一种能量在当时却没有条件让它发挥作用,而白白流失了,他很可惜。甚至,还提出了一个警示:“把地球交给我们珍贵的遗产——煤炭之类极其丰富的财富,不管青红皂白一概当作燃料烧掉,不到一千年,我们的后代,对我们这种愚蠢和无所作为的行径,是不会宽恕的。”这不是杞人忧天,他却有着科学的预见,人类怎么开发自然、善待自然,尤其是对于保护珍贵的自然造福子孙后代,在四十年前,这位科学家就临终时喊出了他的忧虑,这是一个饱含着人文关怀的学者,才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作者简介 万辉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诗歌学会会员, 岳阳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岳阳晚报副总编辑。在《文艺报》《大家》《作品与争鸣》等中央省级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文学评论200多篇,出版《书生情怀》《心灵一片风景》《四月物象》文学作品集三部,作品多次曾获湖南省作协、湖南省记协奖。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赞 (0) 相关推荐 “五大书记”确立不久后,为何紧添两位“候补书记”,他们是谁? 1945年6月19日,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在会议上选举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然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中共又选出2名成员,作 ...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前的集结地,长征第一渡口2 从这个长征渡口的台阶可下到于都河边.于都河水平静地流淌,现代化的大桥连通了两岸. 望着河对岸,想象中央红军8万余人浩浩荡荡西去,出江西到湘西,将要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更不会想 ... 1971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病逝,周恩来为何在葬礼上勃然大怒? 1971年4月29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5月2日,周恩来驱车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送行. 然而,在葬礼上,周恩来却突然勃然大怒,严厉斥责了葬礼的有关负责人!这究竟是为何呢 ... 【万辉华专栏】乡下观影记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乡下观影记 作者:万辉华 离开故乡才15岁,还是一个少年郎.乡下看电影,也就是50年前的事了. 时间是一把杀猪刀.某诗人的感喟,不无道理.我近花甲了,一 ... 【万辉华专栏】鱼与酒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鱼与酒 作者:万辉华 <一> 在米人鱼庭 邂逅平江的鱼 邂逅铁山的鱼 白玉盘里一青螺 在米人鱼庭 遇上土猪肉马齿苋红薯藤 它们互 ... 【万辉华专栏】工厂“触电”记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工厂"触电"记 作者:万辉华 (一)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冬日,我所在的工厂迎来了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摄影人员,名曰拍摄芦苇 ... 【万辉华专栏】影评写作记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影评写作记 作者:万辉华 2004年3月我调入<洞庭之声>报后,因这张广播电视报开设了娱乐专版,需要大量的包括影视评论在内的娱乐评论,尽管我 ... 【万辉华专栏】甑之舞(外一首)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甑之舞(外一首) 作者:万辉华 甑如宝塔凌空于锅之上 白云缠绵 老聃的丹炉也不过如此 它在灶火下 沸腾火山的 炽热 喷射出氤氲的香 释放出糯软的精 ... 【万辉华专栏】顾颉刚的苦闷 顾颉刚的苦闷 作者:万辉华 抗战胜利后,历史学家顾颉刚未北上到大学执教,而是选择在上海办书店,经营出版业,俨然一个穿长衫的CEO,文章没有当初频频见诸报刊了,居家过日子还算小康. 1949年政权易鼎后 ... 【万辉华专栏】忆表叔 忆表叔 作者:万辉华 我表叔漆煌辉,过世时才68岁. 从患肺癌到离世不到两年,作为一个从医近40年的医务工作者,却过早地离开亲人与大地,毕竟是遗憾. 他出生于岳阳县月田镇半洞村.我孩提时常常去半洞村, ... 【万辉华专栏】篾匠友元伯 篾匠友元伯 作者:万辉华 我村里的篾匠较多,要说手艺最棒,生意做得最大的还是数友元伯. 他住在百年老屋的西边,紧邻盲人石团哥,住万能老师的隔壁.家里有天井两个,几间房子里还有亮瓦,只不过,太阳光射下来 ... 【万辉华专栏】梁漱溟的儒佛人生 独 家 梁漱溟的儒佛人生 读<梁漱溟日记> 作者:万辉华 上世纪90年代,梁漱溟先生逝世后,媒体纷纷称他为"最后一个儒家."当时,似乎觉得恰如其分.近读<梁漱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