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像艾草,味道臭臭的让人厌,古代却贵为“皇帝菜”,你爱吃吗

茼蒿的简介

茼蒿在冬季和春季吃的比较多,现在有了大棚种植技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了,特别是在火锅店吃火锅的时候,基本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而很多人就是它的粉丝,当然茼蒿的“黑粉”也不少。

对于茼蒿的起源,大部分的学者支持的说法是它来自地中海一带,这里可是蔬菜的摇篮,世界上很多的好吃蔬菜都是来自这里。大约是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阿拉伯商人就把茼蒿传入中国了。

也有些人则说茼蒿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菜”,因为我国在食用茼蒿的历史堪称悠久,以前就已经食用茼蒿了,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就记载食用茼蒿了,在当时就是常用蔬菜了,可见食用和栽种的历史要比这更久远。

到底茼蒿是西洋菜,还是本土菜,一直也没有结论。

为何贵为“皇帝菜”

如今茼蒿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蔬菜,有些人也常把它和艾草、芹菜、香菜搞混,毕竟傻傻分不清。

茼蒿也叫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等,在民间的俗称比较多,它是菊科、茼蒿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叶子长得确实很像艾草,是长形羽状分裂的,并且还是互生的。所开的花是黄色或者是白色的,有几分像是野菊花,还有浓烈的香气。

而在古代,茼蒿还有一个非常霸气的名字——皇帝菜。让现在的很多人一听到,就会产生联想,难道它在古代只有皇帝能吃吗?

至于茼蒿有“皇帝菜”这个俗称,在民间也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因为这种蔬菜是从国外进口而来的,当时一些附属国把它当成贡品献给了朝廷,因为很珍贵,并且味道不错,营养也丰富,所以开始的时候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享用,于是就有了“皇帝菜”的叫法。

另外一种说法和忽必烈有关,这也是流传较广的说法。忽必烈是一个伟大的军事人物,他也为中国版图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作为长期在马背上打天下的皇帝,忽必烈在晚年的时候身体也走下坡路了。

有一次在很远的地方打仗,却因为久攻不下而身体引发旧疾,饭量不断减少。皇帝饭量减少,太医们就很着急。于是就想了很多办法,直到有一天吃了一种绿叶子还有臭味的蔬菜,食欲大增,并且从这以后食量也开始增加了,于是他还下令把这种蔬菜给将士们吃。

后来忽必烈一直对这种蔬菜念念不忘,并且还多次点名要吃这种蔬菜,也是从这以后,茼蒿就有了另外一个名字——皇帝菜。

虽然这些说法现在无法确定真伪,但是在古代的时候,茼蒿确实是一种宫廷佳肴,它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吃起来也很下饭,因此深受帝王和太医们的推荐。

无数名人为它打call

关于茼蒿,别看现在它不起眼,在有些地方还沦为了野菜,但是在古代的时候茼蒿的名气很大,并且还有无数的历史名人为它打call。

大家都知道杜甫的一生都是很坎坷的,而在晚年的时候更是疾病缠身。有一年在四川夔州,当地的老百姓也很同情杜甫,看他食欲不佳,还身体每况愈下。

于是就用茼蒿和糯米、腊肉等做菜来招待他。想不到的是吃了几次之后,杜甫的身体一天天好转了,于是当地的人也把茼蒿称为“杜甫菜”,就是为了纪念杜甫。

另外苏东坡可是知名的吃货,他不光会吃,还会善于发明好吃的,其中对于茼蒿苏东坡也是赞不绝口,还特意写了诗来赞美它:“渐觉东风料峭寒, 青蒿黄韭试春盘。”其中的“青蒿”指的就是茼蒿。

除此以外,陆游也很爱吃茼蒿,还特意种植了五亩茼蒿:“小园五亩翦蓬蒿,便觉人迹间可逃。”

而茼蒿能获得如此多的名人青睐,不光是因为它的味道,吃起来清脆、下饭,而且还在于它的营养价值。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的作用。

古代的“药王”孙思邈就很赞同茼蒿,他也是较早记载茼蒿药用价值的人之一,在同时期,茼蒿还被编入了《食疗本草》,可见在当时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蔬菜了。而在元代的《齐名要术》、《务本新书》等书籍中不仅详细记载了茼蒿的特性,还记录了详细的种植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