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垂贵 | 陈普鉴酒与中国黄酒文化之乡
时间回到2014年8月,蕉城区虎贝乡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黄酒文化之乡”。至此,虎贝黄酒真正开始走出深山老窖,走进繁华都市的大小宴桌。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传承千百年的虎贝黄酒酿造工艺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让科学的原理溶进了传统工艺,在同等工艺条件下的今天也能酿造生产出与众不同的甘厚醇香的琥珀色黄酒。有人说绍兴黄酒甲天下,是因为她有了“绍兴”牌文化标志,有了孔乙已一碗米酒一碟茴香豆的文化故事,为此世人皆知绍兴黄酒而不知闽东老酒。有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巷子”真的深了,又缺“微风”吹拂,存放在家中的美味佳肴也只能是孤芳自赏了。
虎贝,地处宁德市蕉城区西北边陲,平均海拨800米,平均气温15.5度,干湿冷热明显,日夜温差大,雨量充沛,最低气温0~4度,最高气温不超38度,群山起伏,森林覆盖率全区之最,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具备了生产好酒的基本条件。虎贝黄酒酿造主要分布在黄家、文峰、梅鹤、新旧厝、上堡等村,因传统酿酒以黄姓人口居多,所以,从南宋时期开始黄家老酒就在宁德上西乡(现今虎贝)盛行,随着商客的流动黄家老酒逐渐走向商城集市,久而久之黄家老酒就成了宁德城里人对虎贝黄酒的赞美词,同时由于黄家蒸笼远销东南亚,自然而然黄家老酒也开始漂洋过海走进海外市场。进入21世纪,虎贝镇开始引进多家企业进行生产经营黄酒。虎贝黄酒的品牌意识开始在人们脑海中唤醒,国家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相继在相关企业落户,科研单位及省内外相关权威大学院校也开始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发各种黄酒新产品,虎贝黄酒似乎进入了发展的春天。
说起虎贝黄酒文化,要追溯到在南宋时期,早在那时,南宋大理学、文学家朱熹先生的第三代传人陈普对家乡黄酒就有了的深刻的论述。《和李太白把酒问明月歌》:“人生能几月圆时,歌之舞之复蹈之。月为一人我成三,更遣青州事相随。四人好在都无阙,相劝相酬到明发……”据明嘉靖《宁德县志》记载:陈普先生后山为“笑天狮子”峰,左有“石屋朝云”,其峰下覆钟山尾就是先生的家,向东正对的就是香炉峰,香炉峰山脊在夜晚特别月圆夜就会呈现出李太白醉卧之形(现今民间仍有太白醉酒说)。在一次农历十五长夏月圆之夜,陈普先生饮几杯醇香米酒后,诗兴勃发,逐邀香炉峰的“醉卧李太白”、天上的月亮与自己和自己的影子,一起饮酒、唱歌、跳舞,相劝相酬到第二天的凌晨东方发白时刻。从此可以看出,酒能助兴,酒能消愁,酒能激发人的灵感而产生众多的联想。但饮酒一旦到了醉酒时刻,就会产生思绪混乱、胡言乱语、行为失控制的行为,而产生不良后果,陈普先生在《不饮酒歌》诗里面,就把人醉后的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至,“我若醉兮人莫比,上以天为冠,下以地为履。有时醉登楼,倚阑一笑江山愁。有时醉吟诗,烟云满壁龙蛇飞。有时醉起舞,莫邪出匣金莲吐,我欲气兮斗可撞,我欲力兮鼎可扛。我欲志兮吞云梦之八九,我欲历兮眇天地之四方……”这段描写了人醉酒后大胆的“超强”的表现:可以把天拿来当帽子,把地当鞋穿,可以头顶到北斗星,可以扛起千斤以上的鼎,只要吸一口气可以把天上的云吞下八九分。 还有“莫邪出匣金莲吐”,莫邪是一把不能轻易开启的古代宝剑,一旦出匣露剑峰,就会产生危险,人如果到了醉酒程度,对平时本来就有不满的各种情绪,就会借醉发泄,哪怕是拔剑相向也在所不惜。“有时醉登楼,倚阑一笑江山愁”,讲述人酒醉后还会登上高楼倚靠栏杆高歌大笑,醉后倚栏极有坠楼危险,但先生却认为是“江山愁”,不是他愁。“有时醉吟诗,烟云满壁龙蛇飞”,醉酒吟诗往往处在头晃身摇双眼微闭状态,这时他周边的场景就变成模糊的“龙蛇飞舞,烟云满壁”状态了,当然更看不清是非事物了。从以上可以看出先生对酒后思维、视物、行为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都有了详尽的描述,以告戒人们适量饮酒有益,过度醉酒有害的道理。另外,陈普先生在《禁酒》诗里大量阐述了历史上醉酒误人误事的事例。
在道教形成之前,中国远古酒文化就已经非常发达了,以至有商纣王耽于酒色而丧国之说。我国远古神祀宗教深深浸染了浓厚的酒文化特色。远古神祀宗教不但不禁酒,而且把酒作为祭奠神祉的重要供品。《宁德文明之光》载入香炉峰摩崖石刻之说,相传唐李白曾拜师司马承祯于香炉峰并提诗一首:“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沉怀丹壑志,冲宵归寂寞;竭来游荒闽,扪步涉禹凿;夤缘泛湖海,偃蹇陟庐霍。”至今石堂文峰村民间还留传有该峰李太白醉酒之说。
唐朝杜甫《饮中八仙歌》更是哙炙人口:“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道教对普通教徒虽然并不严格戒酒,但是坚决反对酗酒。道教重要经典《太平轻·丁部》对酗酒的害处有专门论述:酿酒浪费粮食。“盖无故发民令作酒,损废五谷”,“念四海之内,有几何市,一月之间,消五谷数亿万斗制”。损害身体健康。“凡人一饮酒令醉,狂脉便作”,“伤损阳精”,“或缘高坠,或为车马所克贼”。影响正常工作。酒醉之后“买卖失职”,“或早到市,反宜乃归”。危害家庭。因酗酒“或孤独因以绝嗣,或结怨父母置害,或流灾子孙”。影响社会乃至天地气。酒醉之后,“或为奸人所得”,“县官长吏,不得推理,叩胸呼天,感动皇灵,使阴阳四时五行之气乖错,复旱(干)上皇太平之君之治,令太和气逆行”。总之,酗酒的害处是很多的,“推酒之害万端,不可胜记。”
虎贝除了拥有儒道、道教文化历史外还有很多佛教文化历史,比如:那罗寺、辟支寺、天峰寺、天冠菩萨道场等。佛教对酒文化方面主要阐述的是反对饮酒,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用。原始佛教之根本经典《阿含经》即载佛陀所宣说五戒,即不饮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是为佛教徒所要遵守的五种基本行为准则,由此断除恶因,进求佛果。关于饮酒的过失,三藏诸部经典有或简或细的归纳概括,根据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即是沉溺于酒,其失有六: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易生斗争,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悉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唯有加以避免,才会财业日增,生活和乐。第二类阐说甚多,皆列举饮酒所产生的过失,从滋生欲求、造作恶业、破坏信仰、妨碍修行等方面数陈其罪,以为信持佛法者的警鉴。总之,酒是昏狂之药,一切严重的过失都因此而生。
尽管酒在儒、释、道三教中各有剖析,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虎贝却几乎是家家户户酿酒用酒。虎贝家酿酒,原料上采用的是纯糯米、高山清泉、由大米制成的红粬。工艺上采用复式发酵酿造方法,经过20多道工艺流程,同时还需要适当的气候即适宜的温湿环境和优质泉水,再加上四十天至两个月的发酵等才能精制而成。正是由于黄酒酒精含量较低,一般12~18度,有丰富的营养,含有人类易消化的葡萄糖、氨基酸、有机酸、酯类、甘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且有芳香、味醇、甘厚等特色,易于制造,所以深受虎贝全镇群众的欢迎。
千百年来,虎贝人从事手工农业生产劳作,人干活一天累了回家,有一杯酒下肚,舒筋活血,疲劳立消;人出生第三天,有“三旦酒”即以黄酒和鸡腿面敬送亲人与媒人;女性做月子要用“月子酒”,一般月用量一百斤左右,全鸡炖酒、全酒炖蛋,能使女性快速恢复身体;此后,还有“满月酒”、“生日酒”、“成人酒”、 女孩“出门酒”、结婚“喜宴酒”、 建房“华构酒”,五十岁以上的还有“祝寿酒”及离逝的“祭丧酒”等等无不用到黄酒。还有每年的逢年过节,家家都要以未开封“清洁”酒敬祖敬神,各种祭典祭祀活动也都使用本地黄酒。至今民间流传以酒为题的大量诗歌词赋,可以说,这片土壤上的历史,从日常生活到人的生老病死无不与黄酒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