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小贴士:能鼓励,绝不吝啬(外5篇)
(图片源自网络)
题在前面:因为疫情,居家工作。工作之余,仍旧读书、码字。间隙,也发发呆。有一刻,突然明白:我们总说舍不得这个舍不得那个,其实真正舍不得的,竟然是岁月。
——彭荣辉
1. 用“引导”替代“管教”。真正有意义的管教,应该以帮助和引导为主,促成孩子以某种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去说去做,从而逐渐培养成一个能自我约束、说话做事足够自律凡事有秩序的人,而不仅仅是对孩子错误行为动辄给予批评、责骂和惩罚。怎样的帮助和引导最重要最有效呢?让孩子知道你的期望是什么,并正强化其一切良好行为。尤其重要的是,要懂得事前预防比事后惩罚要有效的多。
2. 不要动辄说“不”。出于安全考虑,有些事儿应该去禁止。但即便如此,也莫要过于紧张,仿佛大祸临头。否则,只会引发莫名的焦虑、惊吓和畏惧,并进而诱发安全感缺失。孩子内心一旦让恐惧生根,自信——这个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便慢慢淡出身体,直至踪迹全无。生命对未知的探索,不仅相关好奇心的满足,更重要是成长的勇气。
3. 能鼓励,绝不吝啬。对于孩子的好,无论巨细,只要是努力得来,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聪明或是漂亮,皆应予以及时肯定。孩子一时之好,也许只是无意,但因为发现偶然行为引起他人注意并得到鼓励之时,便会将无意转向有意,在心底默默调整自己的行为取向,努力让好的行为一直延续下去,从而固化成为一种良好习惯。
4. 没有人喜欢被催促。因为忙碌,父母总是习惯赶时间,于是对于孩子,“快点,快点”之类的催促便在所难免。但殊不知,被逼迫的感觉不仅不会让孩子更快一点,反而易产生逆反心理,有意拖延,以证明其自我可以完全掌握局势的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提前做规划,适时做提示,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选择的权利,孩子更容易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自我的秩序。
5. 善待孩子的错误。孩子犯了错,父母当头棒喝,一味责备或是恐吓,初衷虽然是期待改正,但因为态度粗暴,容易招致逆反,且热情不再,胆量锐减。人生天地间,岂能企求事事完美,一帆风顺?对于孩子,成长不过是一个不断修正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但凡经历都是财富。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善待过错,坚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腐朽亦可化为神奇。
6. 孩子承受力莫要低估。也许是强迫症,成人总以为孩子脆弱,根本无法应对现实。殊不知,这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很容易导致:如父母所想,孩子错误评估自己,真的以为自己什么也应付不了。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无能、懦弱或是少主见便是自然。孩子遭遇挫折,父母承受其困境,理解其不易,尊重其情绪,孩子便易从中获得坦然接受失败和迎接希望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