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治是超越人类意识的大治(连载22)
《道德经》第三章 无为妙用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五层面,圣人之治、无为法、无不治的三步曲,是超越人类意识的大治。
首先,关于圣人之治。
当某人一念与“道”相合,这一刻他就是圣人;当众生一念与“道”相合,众生此一念就是圣人。这就是愿力在生命整体运动中的作用。他,圣人,心通了,合道了,是宇宙集体智慧所使然:所有生命的本体本来就心通,本来就觉悟,只不过现在表现在这个人身上而已。既然生命本体本来通,本来觉,众生想不通行吗?暂时不觉悟,早晚会觉悟。
其次,无为的真谛。
老子这里的无为法,不是一概反对“知”、“欲”、“为”,而是提倡大道的“知”、“欲”、“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无为”。无为的真谛在哪里?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中有回答:“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就是无为的真谛。那么作为我们个人如何做到“无为”?就是默默去奉献、默默去做好每一项工作。如果是无我利他地做,就顺应了自然规律,就做到了无为而治,所有事情就都能够办得好了。
什么是无为?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有回答:“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也有回答:“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所以,老子所说的“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以无为而有为。
再次,关于“无不治”。
“无不治”就是依据“无为”的原则办事,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为无为”就是为了要把“无为而治”给做出来。
这个“无为而治”就是去中心化,做减法。
但是做减法有时候比做加法还难,为什么这么说?谁都愿意成为世界的中心,但只有超常的、具有最高管理智慧的人才知道最好的管理是让被管理的所有人都以自己为贤人,这就是作为领导者的无为而治!
正如《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所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我善之,不善者吾也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也正如《道德经》第十七章中所说的:“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只有领导不敢为天下先,而是把百姓的事情、创业的自主性放权于民、服务于民,这就做出了无为而治的空间。
所以,要实现“无为而治”就得把“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做出来,这样就没有什么东西是治理不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