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欣赏】国画水墨一绝:李苦禅的鹰

  鹰是猛禽,矫健雄强。画大写意鹰者莫过于当代著名花鸟画大师李苦禅。

  李苦禅画鹰,浑厚苍劲,大气磅礴。他综合了鹰、鹫、雕几种凶猛型禽鸟的特点,创造了具有大师风格的典型的鹰的形象。

  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画的鹰是极其动人心弦的。李苦禅先生画得最生动的是鹰的眼睛,在他的笔下,鹰的眼睛棱角分明,洋溢着一种逼人的英武之气。因此,李苦禅先生画的鹰,被公认为是难得的画中精品。

  对于自己画的鹰属于精品之说,李苦禅先生却并不满足,他说:“画有精品,有神品。精品可以功力得之,神品则功力不逮者固必不可得,而功力即具者亦不可必得。”李苦禅先生还说,神品是画家在“意兴所至,信手挥洒,心纸无间,笔墨契合,才情风发,妙造自然”的状态下创作的,最为难得。

  李苦禅先生说,创作出精品只是需要勤奋就行了,而若想创作出神品,除了勤奋之外,还需要灵感与灵性,因此,神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个人一生中也许会留下许多的精品,却很难留下一件神品。毕竟,即使功力深厚的人,神品也是不可必得的。“不可必得”这四个字虽然简单,却说出了生命与艺术的最高境界。

  李老画鹰时用墨水分比较大,淋漓酣畅,重拙有力。他曾说:“大写意画,只要笔墨效果好,形象不够准,也不算大错。”

  苦禅先生画鹰,常常用夸张的手段,比如说,眼眶画成方形,便于表达它的眼神的凝聚和雄视的力量,鹰爪也做了大幅度的夸张,造型非常简练,给人一种雄伟的气魄。有的鹰和平常见到的不一样,它整个藏在它的翅膀下边,只看到上面眼睛一部分。整个的身体使你感觉到,它是那样的困倦,从它的鹰爪看,也是感到一种疲乏痛苦的感觉。苦禅先生画的是鹰,是那种雄伟的气魄,它的那种受压抑的痛苦感,它的那种不自由的英雄的造型,所寄予的感情是深厚的,雄伟的。有的《鹰》眼神凝聚着,雄视着。这样一种强烈的对比,使人感觉到精神上的振奋。这种对比给人的感染力,是一个痛苦的巨人,它警惕着,不能睡去。

  李苦禅认为,画鹰不是简单的模仿,而应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美术作品源于生活但应高于生活。他经过多年的摸索提炼,将各种大鹰的特征要素进行抽象提炼和综合艺术加工,例如他将鹰的眼睛画成方型,将鹰喙画成方形带尖的刀状,他画的鹰爪也独具特色,凸现了雄鹰的警觉、敏锐、雄健、傲视苍穹的神态。

  从个性上看,对于每个鹰的塑造,虽然在用笔与造型手段上基本相同,但丝毫没有雷同之感,尽管鹰的姿态各有不同,但都有着不怒自威的凛凛神气。这样的表现方式,在显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更展现出一种和谐的韵味。'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这是李苦禅的一句名言。该作中每一笔都蕴涵着书法的意趣,那簇簇松针,线条虽然短促,但每一笔都沉着稳重、痛快淋漓,具有浓烈的金石韵味。那坚实的树干,宛若在云海中翻腾的游龙;那崖石之上苔点的点虱,深沉的墨色真是入纸三分,感觉就像是用重镑大锤砸在崖石上,其充盈的力度使观者从心底产生出一种震撼与钦佩。

  如果把自然界中的鹰与李苦禅笔下的鹰做一个比较,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太多的差异。若把自然界里鹰的照片与画面当中的鹰并放在一起,就会看到照片上的鹰黯然失色。可见,李苦禅笔下的鹰脱离了它原本的自然形象,更能表现出雄鹰的气势与精神,这就叫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作为齐白石的学生,李苦禅没有跟随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是学习了齐白石戛戛独造的治学精神,以惊人的胆魄和毅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正是'学我者'与'似我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李苦禅深得此中三昧。


  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生于山东省高唐县,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山东省高唐县人,中国画家。擅画花鸟,阔笔写意,笔墨雄阔,酣畅淋漓,画风以质朴、雄浑、豪放著称。

  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学国画,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白石老人赠其手书云“苦禅(第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认为“英(苦样)也过我,英也无敌,若老死不事大名,是无鬼神矣”。1925年于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师范学校美术专科国画教员,1930年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抗战初期辞职寓居北京。因平日与爱国志士交往甚密,一度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1946年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附属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后任该院国画系教授。

  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松鹰》和巨幅《盛夏图》(与儿子李燕合作)。1980年,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作巨幅《墨竹图》、墨竹《劲节图》。应邀任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中国花鸟画》、《苦禅画鹰》和《苦禅写意》三部科教影片的拍摄。12月6日,应邀赴香港举办“李苦禅、李燕父子书画展”,并在港讲学。1981年,被选为中国画研究院委员。完成巨幅国画《盛夏图》。参加教学片《苦禅写意》的拍摄。到漓江写生作画。1983年 6月8日,应邀为日本长崎孔庙书写仪门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6月11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其作品继承民族绘画优良传统,并融中西技法为一炉,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鱼、鸡、鹰等为题材,具有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意态雄深纵横、形象洗练鲜明的独特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长屏巨幅更为世人所瞩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