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孙式建《舌尖上的童年》(散文)(下)
文/孙式建
【作者简介】孙式建,济南市作协会员、《济南日报》市民记者、“泉城新八景”市民评审团副团长、“天下第一泉”泉友会会员、舜网文学论坛驻站作家、望月文学社会员作家、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四)
夏天,烈日炎炎,正赶上学校放暑假,这时候,童年的乐趣,应该属于家北那片西瓜地。
家北靠近大清河的地方是一片沙土地,以沙为主,以土为辅,这种土壤日照足,地温高,特别适合种西瓜。每年我爷爷都会选择在这里种上一些西瓜。凸起的田垄里种上一行西瓜,旁边再种上一行甜瓜,凹处则种上一些“五月红”豆角,整块瓜地里“怡红快绿”的,煞是好看。等瓜快要成熟的时候,就在地头上搭一处窝棚,一天到头都要有人照看着。即便是到了晚上,为了防止有人偷瓜或是使坏,也要在那里过夜,于是窝棚里便有一床铺盖和一顶蚊帐,当然还要必备一种家用电器——手电筒。如果听见有什么动静,就起来,用手电筒照一照,确定没有什么情况后,便倒头再睡一会儿。
有一天下午,我去西瓜地里替小叔,让他回家去吃饭。那时候,我不懂得哪些甜瓜是熟的,于是自己也不去摘,只等得大人摘好后放在那里,我好吃现成的。小叔临走的时候,告诉我:“在窝棚的旁边,有两个甜瓜熟透了,就放在西瓜的上面,你吃去吧”。果不其然,找到后,三下五除二就下肚啦。入口很香甜,也很面。那不能不算是童年的一剂美味儿。
还有一次,我从南坡的玉米地里发现了一棵自然生长的甜瓜。由于那时候田里施肥都会用一些大粪,而大粪里肯定会夹杂着经人体过滤后残留的西瓜、甜瓜种之类的东西。所以说,在玉米地里长出这样一棵甜瓜来并不足为奇。如此说来,大家可能会觉得有失大雅,其实,用今天的话说,那才是天然的、有机的、无公害的呢。
于是,我就盼着这棵甜瓜慢慢开花、结果,渐渐地长大。约莫过了一个月,我去钻玉米地为牛割草的时候,看见甜瓜已经长得足够大了,就迫不及待地擅作主张,将其摘了下来。拿回家给我妈看,却被我妈训斥了一顿:“你这个熊孩子,这还没熟呢,你就摘下来啦,真是狗窝里留不住干粮”。“那可怎么办啊,总不能扔了吧”?反正有一点儿我是知道的,那便是甜瓜不熟的时候,吃起来是很苦的。我妈就给我出了一个好主意:“要不然,给你放到麦糠里面,先捂着吧”。那时候,家里的厨房东头是一间专门放麦糠的小屋,屋里堆满了麦糠,那可是家里那头老牛大半年的口粮。
又过了大约一星期吧,放学回到家后,在厨房里闻到一种浓郁的清香味儿,这才想起来“捂甜瓜”这档子事儿来。急忙从麦糠里把甜瓜扒出来。吃的时候,说香甜可口那都是虚的,反正那个脆劲儿,那种滋味儿,真真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
(五)
记得童年,过春节才是孩子们最有口福的时候。春节的前几天,一家人就张罗着到集市上去买菜,然后又是蒸馒头,又是炸丸子,又是杀鸡,又是炖肉的,很是忙活。
那时候的猪肉,那才叫一个香呢。那时的猪大多是黑猪。家里养猪是不用什么饲料添加剂的。所以,一年下来,一头猪也就长到二三百斤。不像现在,各式各样的饲料添加剂,“四月肥”什么的,光是看名字就够让人眼花缭乱的。你想啊,四五个月,小猪崽就长大出栏啦,你说有多快吧。可光长得快不行,猪肉的质量和口味却大不如从前啦。
过年了,家里炖肉啦。长条的肋骨,汤里除了放大料,就只是洒上一些盐。炖熟了直接啃着吃。可不像现在,糖醋排骨、红烧排骨什么的,有很多种做法。那时候,我家一家三口和奶奶家已经分开另过了。但只要是奶奶家过年要炖肉啦,爷爷就提前将我叫过去等着啃骨头。这成了我家一个雷打不动的惯例。
记得有一年,我家杀了一头猪。把猪肉卖掉之后,剩下猪头和猪下货,自家留着吃。父亲特意请来村里有名的厨子四马腿(按说,他该管我叫大叔呢)来给做。猪头肉下锅之前,要在劈材火上烤,烤得那猪油哗哗地落在柴火上,让人看了都觉得很是可惜。但若不这样烤,或是敷衍了事地用烟熏一下,是断然不会做出美食来的。然后,厨师又在肉皮上划上了很多近似于鱼鳞的花纹儿,炖好后,装进事先预备好的碗里面,肉皮靠近碗的里面。吃的时候,将碗里的肉扣到盘子里,花纹儿就都呈现在外面啦,这种近乎于“艺术”的美食还真是赏心悦目呢。我记得,做好之后,父亲先让我给奶奶家送过去几大碗,以备留着待客用。
还有奶奶过年煮的海带,也很好吃,口味烂而且不腻。她老人家是在过年蒸馒头的时候,一块儿将海带放进龙堂水里去煮的。这样既省柴禾,又省事儿。再往后的几年,奶奶病倒了,新进门的婶子就从来没有把海带煮得那么烂,那么可口过。即便是奶奶在煮猪食的时候,在地瓜干边上给我专门放的那些细长的红薯,也是极为好吃的。那些红薯都是红心的,那种甜甜的味道,感觉一点儿都不比蜂蜜逊色呢。
记得小时候,过年过节,走亲戚串门的时候,亲戚也会给小孩子们带点儿好吃的,最常见的就是香油果子(油条)、炸馓子什么的。上下各铺盖一张草纸,然后用草绳就这么系起来,挂在自行车把上,让孩子们远远地看见了,就能垂涟三尺呢。那时候也有用纸包装的青食饼干,纸包装的东西本来就容易返潮。等这家转那家的,不知道转了多少遭之后,饼干早就不脆啦。即便是这样,也能算得上是童年的一道美味佳肴。现在再吃,却再也找不到童年的那种味道啦。
如今,物质生活丰富啦,可以说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啦。但我却总也找不到,像童年那样轻易就能够刺激和满足味蕾的那种感觉。有时候,感觉是因为我们生活好了,自己就变得太挑剔、太麻木啦。但细细想来,这应该是与浓郁的亲情有关,与童年里那些美好的记忆有关的。这就好比是奶奶亲手烧制出的饭菜一样,即便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菜,那也一定是最香甜可口的。可是这种滋味儿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