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四十六首《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贾至)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中唐·贾至·七言绝句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拼音版:

fēng àn fēn fēn luò yè duō ,dòng tíng qiū shuǐ wǎn lái bō 。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chéng xìng qīng zhōu wú jìn yuǎn ,bái yún míng yuè diào xiāng é 。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作品介绍]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是唐代诗人贾至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绝。这组诗歌咏洞庭湖,写作者与友人在秋风落叶中怀古论今,寄托深而寓意长,俊逸清畅中又充满忧伤和苍凉。全诗托兴幽微,音律纯熟,语言清婉,声情并茂,充满俊逸之气和清畅之调。

[注释]

⑴巴陵:即今湖南省岳阳市。李十二白:即李白。裴九:即裴隐。题中的数字是李白和裴隐在家族兄弟中的排行,当时流行这样的称谓。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
⑵枫岸:多枫树的江岸。
⑶秋水:秋天的江湖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⑷乘兴: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⑸湘娥:指湘妃,即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相传二人投湘水而死,遂为湘水之神。《文选·张衡〈西京赋〉》:“感河冯,怀湘娥。”李善注引王逸曰:“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及,堕湘水中,因为湘夫人。”

  [译文]

其二

洞庭湖岸枫叶连绵,秋风过处,片片枫叶落入湖中;晚风吹起,湖面荡起缕缕波纹。

我与两位友人泛舟湖上,饮酒赋诗,兴甚舟轻,也不管小舟驶向哪里;抬头望月,明月在天,白云缭绕,于是有感而凭吊湘娥。

  [作者介绍]

贾至(718—772),唐代诗人。字幼邻,洛阳(今属河南)人,贾曾之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五岁。初为单父尉。安禄山乱,从唐玄宗幸蜀,知制诰,历中书舍人。时肃宗即位于灵武,玄宗令至作传位册文。乾元元年(758)出为汝州刺史,次年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复职中书舍人,广德初,为礼部侍郎,封信都县伯。后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谥文。至著有文集三十卷, 《唐才子传》有其传。《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赏析

壹/

根据记载,贾至曾被贬谪到巴陵(今湖南岳阳)任司马。贾至贬谪岳州之时,正是李白长流夜郎之时。彼此相会巴陵,经常相聚在一起喝酒吟诗。辛文房《唐才子传》说他们“日酣杯酒,追忆京华旧游,多见酬唱”。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贾至和李白、裴九驾轻舟一起泛游巴陵胜景——洞庭湖,写下了这三首诗。

文学赏析

第一首开头“江上相逢皆旧游”,作者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久别重逢,喜悦之情不言而喻。次句“湘山永望不堪愁”,情感上来了个转折,这时望着湘山,却不堪诉说心中的忧愁,表明了贬谪生活的愁闷。后两句“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运用“秋风”、“孤鸿”、“落叶”等一些萧瑟的意象,表现出孤寂落寞的心情,这正是作者远离朝廷产生的失落感的反映。

第二首具体描写洞庭湖秋景。扑入作者眼帘的还是一片萧瑟景象:“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位于洞庭湖岸边的一枫树,红叶纷纷飘落。澄澈的洞庭湖面,荡漾着粼粼碧波。开头两句,以悠扬的音韵,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清幽景象;秋风萧飒,红叶纷飞,波浪滚滚,一望无涯,景色幽深迷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兴致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纵情游览,让一叶扁舟随水漂流,不论远近,任意东西。“乘兴轻舟无近远”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们放任自然,超逸洒脱的性格。他们乘兴遨游,仰望白云明月,寰宇清朗,不由浮想联翩。浩瀚的洞庭湖和碧绿的湘江,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凄婉动人的传说:帝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闻讯赶去,路断洞庭君山,恸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对舜无限忠贞之情引起贾至的同情与凭吊,自己忠心耿耿而横遭贬谪,君门路断,这与湘娥的悲剧命运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诗人把湘娥引为同调。“白云明月吊湘娥”,诗人遥望满天的白云,皎洁的明月,怀着一腔幽思凭吊湘娥。“白云明月”,象征着诗人冰清玉洁的情操和淡泊坦荡的胸怀。整首诗的精华就凝聚在这末一句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月下凭吊的意境静谧幽远,情致含蓄蕴藉,弥漫着淡淡的感伤与惆怅,使诗多了一层韵味和情致。

第三首写诗人继续歌咏洞庭湖,写诗友们饶有兴趣地在秋风落叶中怀古论今。前两句“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俊逸清畅的情调中又充满忧伤和苍凉。后两句“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说他们游兴正浓,虽然都觉得抑郁,但生活还是要继续。诗中表明,感受秋风之凉爽和秋叶之静美,忘却无尽烦恼和满怀忧愁,在湖光山色之间与旧友畅游,这才是珍惜现在、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诗人歌咏洞庭湖,即景抒情,吊古伤怀,寄托深而寓意长。全诗形象明朗,色彩鲜亮,章韵高亢,声调昂扬,和谐完美地表现了苍凉的情绪,可谓声情并茂。前人谓贾至“特工诗,俊逸之气,不减鲍照、庾信,调亦清畅,且多素辞,盖厌于漂流沦落者也”,这一评论相当中肯。这组诗的艺术特色正是充满俊逸之气和清畅之调。

名家点评

明代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无聊之甚。此景此地同此人,那得不如此!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蒋仲舒曰:(其二)末句翻李白案。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其二)上用《楚辞》语布景,下遂有湘娥之吊,逐臣托兴之微意也。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李白诗“不知何处吊湘君”,此云“白云明月吊湘娥”,各极其趣。上半设色,亦各有兴会。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前人谓末句翻太白案,试思“白云明月”,仍是“不知何处”矣,何尝翻案耶?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太白云“不知何处吊湘君”,此翻其语而以“白云明月”想象之。然云“无近远”,则虽处处可吊,仍无定处可指也,与太白诗若相反而实不相悖。

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神采气魄,不似太白,而景与情含,悠然不尽,亦是伟作。

佚名

赏析

贰/

这是一首情景诗。
      作者“尝以事谪守巴陵 (今湖南岳阳),与李白相遇,日酣杯酒” (辛文房《唐才子传》)。在一个深秋的晚上,他和李白、裴九驾轻舟同游巴陵胜景——洞庭湖。后作者据此事写组诗,这里选其二。
      首二句勾画出一片萧瑟的秋景: 洞庭湖岸边一带枫树上多数的红叶已纷纷飘落; 清澈的洞庭湖秋水盈盈,荡漾着傍晚的粼粼碧波。“见叶落而知秋”,而“纷纷落叶多” 落的又是经霜的枫叶,可见秋风之紧,秋意之浓。作者以悠扬的音韵,明丽的色彩,描绘出了那洞庭晚秋的清幽暮色。
      后二句描写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的勃勃兴致: 诗友们乘着酒兴纵情游览在八百里洞庭湖中。他们让一叶轻舟随水漂流,不论远近,任意东西; 仰望朗朗天穹,白云浮动,明月高挂,不免怀着幽幽情思凭吊那投水而死的舜帝二妃。“乘兴” 句形象地表达了三位诗友放任自然、超逸洒脱的性格; “白云” 句于遐想中弥漫着作者一层淡淡的哀愁。二妃对舜帝无限忠贞之情引起了作者的同情与凭吊; 自己忠而遭贬,君门路断,和湘娥二妃的命运不也有相似之处吗? 于是把湘娥引为同调。“白云明月” 是纯洁光辉的形象,它象征着作者冰清玉洁的情操和淡泊坦荡的胸怀。全诗的精华就凝聚在这尾句上,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歌咏洞庭湖,即景抒情,吊古怀今,寄托深而寓意长,充满俊逸之气;诗意形象鲜明,色彩鲜亮,音调清畅,和谐而激昂地表现了苍凉的情绪,可谓声情并茂。

佚名

赏析

叁/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贾至由中书舍人贬巴陵任岳州司马不久。那年李白从流放夜郎途中获赦东归,憩居岳州,常和他游饮赋诗,集中也有《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诗题所列同游人与贾诗互有参差,但至少应是前后日之作,因内容很有唱和之迹。李诗首章“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末章“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云云,都是对湘灵的凭吊。看来贾、李诗中是多处同情共鸣的。

“白云明月吊湘娥”是贾至这首诗的中心句,“吊湘娥”以寄托迁容逐臣的惆怅怀思,是诗的主旨所在。

诗的前二句写洞庭深秋晚景。作者似无意为红叶、碧波的秋光着色,更注目的还是叶之“落”而且“多”,“晚来”二字又给湖面轻轻抹上一层暮色,美感中颇带萧瑟,令人想起屈赋:“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作者实已即景联想湘水女神的形象,泛起了“同为泽畔吟”(《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的落寞意绪。

三、四句承“洞庭秋水”写泛舟,情兴与苏轼《赤壁赋》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略似。渺渺白云,皎皎江月,粼粼波光。旧友泛湖觞咏,岂能无“兴”?然而扁舟漂荡,又难忘情于人生沉浮。“吊湘娥”正是他复杂心绪的必然归结,又与前两句的化屈赋起调融贯为一了。

“吊湘娥”运用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为舜的二妃,舜南巡而崩,葬于苍梧。二妃闻讯恸哭,自投湘水,死而为神。湘水入注洞庭,洞庭山水也多与传说附会。湖天茫茫,遗迹难寻,诗人在“白云明月”之下,“远”远“近”近,处处遐思。崇高圣洁的湘娥大概是由于她们对故君的忠贞深挚之情使得诗人联想现实,感怀平生了吧。那时玄宗已是受冷落的“太上皇”,旧臣近侍正陆续遭到斥逐。贾至原是随玄宗入蜀的近臣,李白也曾一度受玄宗优礼,裴九是退居巴陵的前朝侍御,李晔更由刑部侍郎新贬岭南。诸人怎能没有沦落之感,故君之思?“江月年年只相似”,“白云千载空悠悠”,自然永恒,而人事化迁,“白云明月”的诗境中,深蕴了吊古伤今的悠悠诗情。

贾至七绝,前人以为“俊逸绵邈,与李白相近”,这首诗是可当此称的。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