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也需要一点仪式感
文=陆大勇
古代的中国人比较重视仪式感,比如早起之后要给自己的父母请安,出门之前要正式地告诉父母你出去的方向和目的,等等。但今天的我们似乎不怎么重视仪式感。你看,包括新年在内,许多仪式也都予以免除掉,好像和平时也没什么区别的样子。这种仪式感的丧失,让我们失去了很多。
今天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写作文,也需要一点仪式感。
写作文的仪式感,并非说我们在写作之前要挂好窗帘,制造一个幽静的写作环境;或者沐浴更衣,让自己一身清爽地投入写作当中。而是说,目睹到不少学生歪头歪脑地写上几个字,然后看两眼电视,又上网搜一段文字,再嚼几下笔头的样子,实在让人看不下去。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提出:写作真的需要一点仪式感!
至少,我们首先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在写作的一两个小时内,一不要看电视、上网,二不要吃零食,三不要胡思乱想,而是全身心地面对这道作文题,用我们全副的精力投入其中,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真诚地“制造”出一篇属于我们自己的文章。
我们应当认真思索:这篇文章要反映怎样一个主题?为了实现这点,我精选哪几段素材,如何裁剪一下以便适应我的主题。然后,我如何战略性的安排一下这些素材——这时的我像一个战略家一样,充分调动我的智慧,去安排各个集团军进行驻防、待命、准备作战。这才像个样子嘛!
然后,我会郑重地把素材的先后顺序、重要程度进行分配,并把它们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过渡),是否需要安插一个“卧底”(伏笔),以便接应后面的“部队”(照应)呢?总之,我会把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的有条不紊,让它看起来无懈可击。当敌人视察的时候,会因这种布局而闻风丧胆。
构思完毕,我会正式写下文章的标题。然后按照构思好的路径,用我独特的语言实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我会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让自己的智慧在时间的舞台上充分展示,然后在文章结束的那一刻干净利索地戛然而止。
文章写完了,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完毕。要知道:好文章的改出来的。在我们日常写作的过程中,一篇文章写完,可以放上一段时间,如一两个小时,或者一天半天的时间,然后你再回到书桌前来,仔细研究一下:这篇文章的意图彻底实现了吗?有没有可以补充和完善的地方?文面干净是考场作文的要求,但在日常自我训练的过程中,不妨像一名编辑一样,使用一些专业的符号修改自己的文章。当删除则删除、当补充则补充、当完善则完善。不要担心文面被弄脏,写作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写作才能,不是为了保持文面的整洁。如果你确实对文面有自我要求,完全可以再誊写一遍。要知道:像鲁迅先生这样的大作家,都会一次次修改自己的文章的,直到让自己完全满意为止。在文章发表之前,也是要重新誊抄一遍的。
其实,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大脑会涌向出各种各样的意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字所反映的就是这些意象本身。如果我不能集中、专注地聚集这些意象,让它们在我们的脑海中清晰可见,我们再有优秀的文笔,也是无法准确地描摹它们的。所以,为了让这些意象更清晰,我必须高度集中,必须带着一种强烈的仪式感去写作,否则,整个思路很容易被周围嘈杂的环境、周围人的说话声所打断。
仪式感是个好东西,它让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很像样,而不是随性的、歪头歪脑地处理各种问题。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建立起一种强烈的仪式感,一个人的进步就会很快。
其实仔细想想:为什么平时最不重视考试的人,在高考的那个时刻也会高度重视起来?就因为高考的时间是全社会都认同的、共同打造的一种仪式感强烈的考试过程:学生各归其位,监考老师责任在肩,就连迟到的考生也可能享受到警车接送的待遇。
所以,我们在日常写作中,千万不要再随性怠慢,不以为意,要以一种仪式感去面对作文,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对文字的把握能力,才能真正写出好故事、好议论,才能得到好成绩。
责任编辑:颜语(zuowenjing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