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儿童敏感期:形成中的心理

敏感期指对于特定的事物非常敏感,并伴随着强烈的兴趣,只存在于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机会之窗)

【只要错过了时间窗口,再想获得同样的收获,可能就要付出几倍的辛苦,甚至永远也不可能追回来了】

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由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而是受短暂的敏感性,即与获得某种特性的相关的暂时的本能指导的。

【蝴蝶的幼虫必须吃非常嫩的叶子,此外蝴蝶把它的卵产生在树枝的最隐蔽的角落里,靠近树的树干,当这些幼虫刚钻出外壳时,蝴蝶幼虫对光线特别敏感。光线吸引着它,似乎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在召唤着它,这些幼虫沿着树枝蠕动向前爬,而那里正是最亮的地方。在那里,它找到了嫩叶并把它作为滋养的食物。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当蝴蝶幼虫通过了它的第一阶段,长大到能吃其他的食物时,它对光线的敏感性也就失去了。】

【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皇。但这个蜂群只能选择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之为“皇浆”的特殊食品。被喂了这种极好的食物之后,这个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那就不可能成为一只蜂皇,因为她已经不可能再有贪婪的食欲,她的身体也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于是,这个蜂群只能选择另一只雌幼虫作为新的蜂皇。】

0~3岁儿童敏感期:

  1. 口语敏感期

  2. 秩序敏感期

  3. 细小事物敏感期

  4. 感官探索敏感期

  5. 社交关系敏感期

  6. 动作敏感期

01

口语敏感期

孩子何时开始学习语言?胎儿在子宫7个月左右就开始语言发展历程了,0~1岁属于前语言期,1~3岁属于语言期:

  • 12~18个月:名词爆发期,口语爆发期,他会发现每个物品都有一个自己的名称【米(玉米),瓜(西瓜)】

  • 18~24个月:对语法顺序结构感兴趣【“妈妈拿”】

  • 24~36个月:完整语言运用的爆发期【话痨】

【参考 《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把童年还给孩子】语言由许多部分组成,错综复杂的不同部分共同工作,以提供统一的声音。就像交响乐团由各个部分(弦乐、铜管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一样,语言也有单独的组成部分,如声音、意义、单词和语法,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规则。我们谈论语言习得时,实际上是在谈论语言系统许多部分的发展,这些部分必须不断发展、协同工作,才能演奏出人类语言的“乐曲”。

语言金字塔:这个模型介绍了在孩子说出一个字的时候,其他在他大脑里面已经对这个字有一系列的认知。先有丰富的感官的经验/概念(所以需要给孩子从不同角度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再到抽象出图像和印象,最后才能准确判断和说出物体的名称。

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

  1. 电子产品:缺少双向的交流,没有及时反馈

  2. 兄弟姐妹/成人:协助还是代劳?因为有时候对小孩的了解而替代了孩子的表达,需要更有耐心要等孩子完整表达

  3. 多语言环境:每一种语言都对应一组神经元,可能多语言环境下孩子语言发育会稍慢点,毕竟多组神经同时发展

家长如何做:

  1. 成人是孩子的语言模范,准确命名、发音准确、语速适中

  2. 语言活动、绘本、韵文、实物、卡片、配对

  3. 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不刻意纠正【她想要跟你交流的时候而我却在看手机,她会说:机,兜(手机要放兜里面)】

  4. 认真倾听

  5. 固定的人说固定的语言:孩子可以保留每一套的语言系统,但最好是跟固定的人讲固定的一种语言

  6. 需要注意的:可能出现结巴的情况,阶段性的嘴巴跟不上脑袋,不用刻意纠正

【参考阅读:《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不管这个家庭是富有还是贫困,语言环境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早期的语言环境才是影响孩子最终学习能力的关键,即,父母应该对孩子说多少话,应该怎么和孩子说话。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语言越多,语言能力会越好,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没有太大关联。

02

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学习认知模式、顺序以及人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在孩子6~24个月是最为强烈【比如做事的顺序,物品的归属(“妈妈鞋”)、座位的位置,走的路径等等】

儿童总是通过物体的外部秩序而认识他周围的环境,并理解他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才能构建自己内在的秩序。

秩序就是指东西应该放在规定的地方。儿童具有秩序感意味着他已认识到那些东西在他的环境中所安排的位置,并清楚地记得它们的位置。这也意味着他能够去适应他自己的环境,并熟悉所有的细节。我们内心希望有这样的环境:我们闭着眼睛也能到处走动,仅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所要的东西。对于平静和快乐的生活来说,这样的一种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如何做

  1. 尊重孩子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

  2. 让孩子所在的环境是有序的【比如物品摆放的位置,爸爸的眼镜要戴上不能放下来】

  3. 如有变化提前告知孩子

  4. 和孩子一起改变环境

(如正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遇到一件不可逆的事情,讲明原因,同理情绪。)

【如果孩子莫名哭闹,要想想是否什么事情异于平常】

03

细小事物敏感期

细小事物敏感期,指孩子会注意到外在世界里精细、微小的细节:

  • 捡起地上的头发,发现地面的小东西【比如有段时间她会找到地上小小的东西】

  • 喜欢抠各种的洞洞,把东西塞到缝隙里面【蚊帐的小洞被抠大了】

  • 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家长如何做:

  1. 投放安全、事宜的材料,可以准备一些具有小按钮小空间的玩具给孩子,如纸箱

  2.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有更多细小事物

  3. 当孩子研究这些小东西的时候,请让他慢慢来不要催促和打扰

04

感官探索敏感期

0~3岁的孩子处于获得感官阶段,孩子会透过感官学习,用完整性的方式去学习,不会过滤任何环境中的东西

家长如何做:

  1. 对日常生活感兴趣——提供真实的物品,让孩子有真实的感官体验,体验自然后果【比如看到我们扫地拖地,她也要参与自己来,自己承受自然后果,滑到了之后下次就知道看到地面湿了就要小心了】

  2. 让孩子参与进来家庭生活,摘菜等等

05

社交关系敏感期-优雅与礼仪

社交关系敏感期,指我们对社会或文化群体里的互动方式有着敏感性

  • “我”的概念的出现:跟别人的社交互动中分清“你我他”,首先在自己事情自己做之后有了独立个体的认识,所以在孩子只有自我概念的时候必要勉强孩子学会分享,因为他们还没有“他”的概念

  • 2.5岁之后开始对他所在的环境中的优雅礼仪感兴趣:比如问好,表达感谢,如何拒绝别人,如何征求别人意见

家长如何做:

  1. 支持孩子自我建构(独立能力、选择的权利【自己选穿哪件衣服】……)

  2. 引导孩子社交的技巧

  3. 在家里注意玩闹打人时也要跟孩子说清楚打人会痛,告诉真实感受,不同意打人这种行为,可以轻轻摸一摸

【参考《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巧用三个方法,让孩子学会分享】

分享是一种利人又利己的行为,而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善于分享的人知道怎么在获利和付出之间保持平衡。

  • 理解别人的情绪:正确地引导孩子分享,要学习理解他人的情绪,让孩子理解“如果你不给这个小朋友玩具,他会有什么感受”。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如果孩子还是决定不分享,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 培养物权意识:比如平时说话的时候注意强调“我的”、“我们的”、“他的”,帮孩子强化所有权的概念,这样他们对属于自己的东西会更加看重,同时也更可能分享自己的东西出去。

  • 学会说不:如果孩子不愿意,不要强迫,保护孩子说不的权利。如果孩子愿意分享,及时表扬他们,记住,表扬的时候多夸他们的品质。

06

动作敏感期

动作敏感期,指目的性的动作,也就是由心智力量所控制的身体动作。

  • 0~2.5岁:获取动作敏感期

  • 2.5~4岁:精细化动作敏感期

人类90%的神经构建发生在3岁之前,有目的性的动作能够支持孩子神经的建构。

【有个概念叫做“神经可塑性”,宝宝一出生,每一秒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其带来的影响让人难以置信,错综复杂的大脑回路便是大脑的构造,从而影响我们所有的大脑功能,包括记忆力、情感、动手能力,当然还有我们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说,儿童时期(0-3岁)大脑神经连接突触极速增加,在2岁后会达到峰值,期间需要给孩子丰富的刺激(视觉,听觉,运动等等)来加强这些神经,否则用的少的神经就会被削减。

所以一旦错过了这段时期,就算后来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术,但之前大脑因为缺乏声音大的锻炼,通过一个叫作突触削减的过程,非常聪慧而稚嫩的大脑便开始削除那些不必要的类神经连接,淘汰那些较弱或是不常使用的。小孩虽然可以听到声音,但大脑不懂这些声音的意思。

就像在20世纪早期眼科医生发现,如果对天生就患有白内障的宝宝做手术,可以完全恢复其视力功能,且没有永久性不良后果。但是,他们在对那些超过八岁的孩子做白内障手术时,发现儿童的眼睛看起来会较为正常,不幸的是,他们的视力问题依然会困扰他们终生,他们可以看见东西,但大脑不理解。与人工耳蜗植入一样的道理,这也是时机的问题。】

儿童内部具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表现出惊人的行动。如果儿童失去这些冲动力,那就意味着他将是盲目的和无活力的。但成人并不能从外部对儿童内部冲动力产生影响。

内资需求驱动发展,要有目的性的动作。

家长如何做:

  1. 给孩子移动的自由,适宜的活动空间,适合孩子尺寸的工具

  2. 让孩子自己做,不包办替代(合作→放手)不随意评论孩子做的事情,不刻意纠正,比如穿反衣服可以问孩子感觉怎样,舒不舒服。

更多阅读:

  1. 小孩家庭教育及脑部发育指南

  2. 作为一个爸爸,在育儿方面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3.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4. 《成就孩子,12堂优秀父母养成大课》学习笔记

  5. 《可怕的两岁》01.父母要慢慢卸下仆人的角色

  6. 《可怕的两岁》02.八条有新意的管教方法

  7. 《可怕的两岁》03.小马桶大冒险

  8. 不懂绘画的父母也能给孩子绘画启蒙

  9. 培养孩子的阅读潜力(绘本推荐)

  10. 严伯均《西方艺术课》干货笔记(时间线)

  11. 孩子为什么大哭大叫:做好孩子的情绪教养

  12. 如何开发孩子的音乐潜力

  13. 《被忽视的孩子》4.如何不忽视孩子

  14. 01.当代父母的困境《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15. 02.大脑发育的两个主要谬见《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16. 03.与数字玩耍:孩子怎样学习数量概念《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17.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