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田亚非《寻找三毛——探访三毛故居》

《阅读悦读》2017年10月热文榜(附平台选题)

文/田亚非

【作者简介】田亚非,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迎着深秋的风,撑一把油纸伞,沿着弯弯的小巷拾级而上——这样的天,这样的景,正适宜探访古迹。

蜿蜒的巷子深处,横着几间上世纪的木质小楼,两层。年代久远,上部分的石灰墙斑斑驳驳,下半截正墙已换成了青砖。连绵的雨季,墙角的砖上似乎湿漉漉的,上面印着浅浅的苔痕。房子如一位沧桑的老人,站在她面前,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房前的两棵黄桷树正努力地伸展着枝叶,为房子遮挡着无边的细雨。

小巷很静,檐角偶尔滴下三两滴雨滴,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听着特别的清响。小巷似乎还没从悠远的岁月中醒来。转角两间房里传来的麻将声,透露着一丝尘世的烟火。

房子和隔壁邻居之间隔着一道小小的窄巷,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锁着小半堵老墙,石灰掉去,露出的老篾条已经发黑,历经了七八十年的风雨冲刷,似乎随时可能化作齑粉,散落在风中。

外墙上贴着三四张三毛的照片,不同姿态的她灿烂地笑着,好像对每一个拜会者说“欢迎你啊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找到了这儿,我的出生地知道的人可不多啊!”

是啊,她正是在这里向世界走来。刚来到世间,就相逢乱世。五年的时光,她拥有的是一个怎样的童年呢?这个幽静的小院,想必当年甚是热闹,几大家子挤住在一起,除了远处敌机的轰鸣,父母悠远的叹息,她们姊妹间的打闹也是一道风景吧。哪片树叶记录了她当年无邪的欢笑,哪块石板又记载了她匆匆逃命的足音呢?

她也是从这里走向了远方。从江心的珊瑚坝跌跌撞撞地起飞,飞越到了拥挤的台北,在广袤的撒哈拉沙漠收获甜美的爱情,在加纳利岛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生死离别,后面,又到南美洲原始森林里探幽,在神秘高原上拼接碎去的灵魂,最后,回到台北,熊熊燃烧了自己,留给世界一个决绝的背影。

她的生命就像一个炽热的光球,热烈地追求至真至美。一路风簸向天涯,流浪,追寻,是她一生的写照。但她的根在这里。是悠悠南山孕育了她,浩浩长江滋养了她。她在台北的一次演讲中,对一位四川人大声用重庆话说:“我是重庆人,黄桷垭的……”原来,不管飞得多高,飞得多远,她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何处。

我在想,当她在写下传唱世界的“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时,是否抬起头,视线穿过千山万水,越过茫茫台湾海峡,凝望着这个苍翠环抱的南山小院呢?

听说她九零年回来,在房前伫立良久,然后就转身离开了。没有人知道那一刻她想了些什么,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生命的原点,于无声岁月的慨叹,以及那份对故园的羁恋与深情。

就这样,她像风一样,仅仅是片刻地停留,又飘向了远地,继续寻找梦中的橄榄树。

房子下面是一块小平台,边上一圈围墙。围墙下是一道断崖,正对断崖,是一道浅浅的峡沟。峡沟两边,满是葱绿的树。顺着峡沟望出去,两座高大的尖状建筑掩映在树丛中,那是南滨路的标志喜来登大酒店,再往远望,是高楼林立的渝中半岛。而此刻,它们仿佛一幅静止的画——围墙隔断了尘世间车水马龙的喧嚣。不管外面怎样的流年更迭,世事变幻,这座故居一直静默于此,为故人守候。

告别故居出来,在巷口正街的一幢待拆老房子门前,看到两个小姑娘,十一、二岁的姐姐正在写作业,四、五岁左右的妹妹在旁边独自玩耍。

“小妹妹,你们知道这里三毛的故居吗?”

姐姐看着我们,点了点头,并用手指了指对面。

“你们知道她的故事吗?”

姐姐摇了摇头,而妹妹,天真地对着我们一笑,转身闪进了屋里。屋里太昏黄,她一进去就看不清了人影。那一刻,我在想,当年,三毛也是这样灵动的小身影蹦跳在这条小街上吧。

回首望去,故居依然岑寂无声地立在那,如同一位安静的母亲,大半个世纪以来,不管经历怎样的悲欢离合,依然坚定地守望着远处不息的长江,等候远去的游子踏波归来。

我抬头望向天空,“三毛,以你高度灵敏感知的灵魂,感应到故园的呼唤了吗?”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你曾以泰戈尔的话形容你的一生。其实,你的印迹不仅留存在这老去的小街上,也已经刻在了万水千山、世界各地,当然,也印记在了每个爱你的读者心中。

因为你是我们——永远的三毛。

后记:当地政府已经引起了对三毛故居的重视,整条街的旧房改造已经开始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