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四 十一 尤 篆推史籀 隶善钟繇
《龙文鞭影》卷四 十一 尤 篆推史籀 隶善钟繇
篆推史籀 隶善钟繇
【拼音】:Zhuàn tuī shǐ Zhòu Lìshàn Zhōng Yáo
【人物故事】:
《史籀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已经佚去,相传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秦始皇统一文字时,李斯的《仓颉篇》七章,赵高的《爱历篇》六章,胡母敬的《博学篇》七章的主要的依据就是《史籀篇》。可是,近现代学者提出“史籀”不是人名,《史籀篇》成书也不在周宣王时代。传统的观点见于《汉书·艺文志》,班固说《史籀篇》是西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是太史所作,其书体为大篆。许慎《说文解字序》也说:“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唐代张怀瑾《书断》则明确说,“周宣王太史史籀”,姓史名籀。王国维《史籀篇疏证叙录》提出史籀是否人名的疑问,认为《说文解字》释籀为读,又释读为籀。“太史籀书”是《史籀篇》的首句,意为“太史读书”。由于人名的可疑而引出《史籀篇》成书时代的疑问。王国维根据《说文解字》所保留的一些《史籀篇》文字,推断其字体处于石鼓文与秦始皇刻石之间,是春秋战国间秦人所作。唐兰《中国文字学》提出了第三种观点,指出史籀就是《汉书·古今人表》中的“史留”。
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累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谥号“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庙。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