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曾:我回国创业的经历(九)
澳洲纪实系列之五
我回国创业的经历
李庆曾
(续前)
八
回顾我在国内投资的创业史,我们公司在国内啤酒界开创了三个第一。
于1996年,我们在全国第一个将国外流行的家庭微型酿造啤酒设备引入中国。现在搜一下淘宝,有十余家淘宝店与我们20多年前经营的产品非常相似。
于1997年,我们在国内建立了第一家不经过滤的瓶装鲜啤酒的生产线。而这种富含酵母的瓶装鲜啤酒在国际高端市场上始终是抢手货。
同时,我们也是首先将常温发酵的啤酒酿造工艺引入中国的公司。而且在这种工艺下生产出的啤酒,与低温发酵酿造出的啤酒的品质及保质期完全相同。
我们的产品系列
回顾我们在国内的创业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条经验教训供投资者参考。
第一,如果没有可控的关键技术,国外厂商不要轻易在国内进行生产性投资,否则就会落入低水平竞争陷阱。
第二,处理关键性技术的方法,第一是保密,第二是保密,第三还是保密。不要认为已经申请了国内专利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第三,我们周围的人一个比一个聪明,“跟随超越”或“弯道超车”都是拿手好戏。今天是你手下的打工仔,明天很可能就成为你的强劲的竞争对手。他们对你太熟悉、太了解了,复制出一个和你一样的公司是分分钟钟的事情。
我在国内的投资基本上属于传统行业。我们投资的实业部分并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加之规模较小,难免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好在我们起步较早,在国内的微型啤酒酿造设备的市场上风光一时,占有一席之地。面对同行业后起之秀们的挑战,和市场出现的无序的竞争,我没有选择继续维持,而是果断退出,至今我都认为是个明智之举。
说到遗憾也是有的,主要在最初投资方向的选择上不够明智,没有预料到对传统行业的投资,最终都会陷入低水平竞争的恶性循环,不像高科技行业那样代表未来。李彦宏创办的公司和我的公司几乎同时起步,他们的初始投资大概只有我的1/3不到。看看人家公司今天的状况真是让我羡慕不已。
曾看到过一份资料,说是中国公司的寿命平均下来也就是三年左右。这样说来我们公司存活了十来年已实属不易。联想到澳洲最大的啤酒厂富士达(Fosters)也在我们前后到中国建厂,投资了上亿元,但仅仅短短几年,便铩羽而归。这样看来,我们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2020-10-03初稿
2021-01-07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