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之援宁工作队:一朵朵浪花,汇成同一个故事

  闽宁协作,是一条横跨山海、延续25年的时间轴。回望和展望闽宁协作时,在每个时间节点上,每一批援宁干部,都用自己的实干,留下真切的坐标。

  当年,他们从福建而来,帮助宁夏的贫困地区解渴脱困;如今,他们再次从福建赴约,见证宁夏的重要时刻。4月26日,记者在全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前夕,与不同时期的福建援宁干部交流。每一朵浪花的身影汇聚,在时光里前仆后继,如海奔涌。

拓荒,寻水,写下闽宁协作“第一行”

  如今枝繁叶茂的闽宁协作,在启动之初,这项事业还是一片“干沙滩”。

  1997年3月,受福建省委省政府指派,福建首批8名干部赴宁夏西海固8个贫困县挂职。如何跑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第一棒”?

  身为福建省第一批援宁工作队负责人,张性魁从海边来到宁夏,第一印象是:“缺水”。“当年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十年九旱,协助解决温饱问题,是首要的任务。那时候,我们每顿饭都有马铃薯,还看到不同年级的小孩子都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

  闽宁纪事的“第一行”,是“打基础”。为此,第一批工作队主要做了三件事:破解吃水难,打井窖2万多眼;缓解种地难,实施坡改梯8.8万亩;解决上学难,营建改建了3所中学、72所希望小学……

  “输出一人,养活一家,带动一片”,如今,闽宁模式成熟的劳务输入模式,在当年还是“第一次”。

  第一批援宁干部,不仅要首次协调创立劳务输出的通道、更重要的打通老百姓愿意“走出去”的观念通道。

  援宁干部走村入户,做好思想工作,推动劳务输出,还在对口县市区设立了专门办事处,让群众出远门务工少了后顾之忧。两年时间,工作队先后组织30多批、3000多人到福建务工。

  贫困是一种困局,被山围困,因水困顿。

  和张性魁的感觉一样,福建省第二批援宁扶贫工作队领队马国林深切地感受到了这里对“水”的渴求。“当时我们洗手,就滴一点点水搓一搓。水很重要,田里有了井,庄稼就能种活,家里有了井,就能基本解决温饱。”马国林说。“2000年,西海固地区要实现温饱目标,这也是我们工作队给自己的任务定位。”

  马国林和工作队请来工程人员勘查,在无水区的黄土沟里找了80多天,终于在甘城乡打出一口深456米、日出水量800立方米的井——这也是该地区的第一口井。此外,马国林和同事,还启动了马铃薯种的提升行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种子工程’。”他说,帮助当地传统的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不仅仅是扶持一口井,而是涌动的河。立足当地禀赋,激发内生动力。

兴业,护绿,拿好闽宁协作“接力棒”

  杨丽卿,第三批援宁干部领队,也是福建来宁挂职的第一位女干部,是《山海情》里“市长为蘑菇找市场”的原型人物。2002年,第一次来到宁夏固原市,她的第一印象是:艰苦。“我们刚到西海固几乎都流鼻血,有时一感冒就要十多天。但是每一个人都坚守着一种信念,要履行好责任。”

  当时固原市缺少好的支柱产业和扶贫项目,在继续配合做好劳务输入的同时,他们开始组织农民种植蘑菇,并邀请福建农林大学的教授和技术人员来西海固指导。

  蘑菇种出来了,但市场在哪里?一方面是打好“反季节”牌,引导企业、农民打开上海、广东、福建等市场;另一方面,是做好保鲜。“我们到福建将相关企业引进固原,将鲜蘑菇加工成罐头再销售出去。这就是'市长为蘑菇找市场’的故事。”杨丽卿说。

  “挂职结束了,产业要扎下根。” 杨丽卿说,工作队争取到科技帮扶项目资金,在彭阳县建设了菌草制种中心,让当地农民从培育到种植、销售形成“一条龙”产业链。

  随着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闽宁协作也有了新的内容。

  “当时我们到这里不是简单解决群众温饱的问题,而是介入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用有限的帮扶资金改善当地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变'输血’为’造血’。” 第五批援宁干部领队周秀光说。

  2006年,周秀光刚到固原时,就遇上了干旱。“一位老农给我讲了一个关于野兔抢水喝的故事,当时我们就下定决心,尽最大努力,解决当地生态水源保护问题,做好耕还林还草工作。“我们将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两年间围绕生态改善,打造了一批整村推进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济循环示范村和生态示范村。”

精准,振兴,期待闽宁协作新篇章

  2018年12月,福建省第11批援宁工作队的领队黄水木踏上了宁夏大地。“和我想象中差别很大,城乡面貌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黄水木说。同样是对于差别的感慨,但黄水木提到的“差别”,是固原与想象当中的贫困地区的差别。

  “来了以后,按照中央提出来的一个都不能落下的要求,以及怎么样实现持久稳定的脱贫的要求,我们还是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的,所以这两年多来,我们在两省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的开展一些工作,推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黄水木说。特别是在推动能够持续稳定脱贫的一些制度性基础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2019年,固原市按照自治区关于“审批更少、流程更优、服务更好、监管更严”的要求,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固原“163”政务服务模式,通过这项机制的来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一些改革,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我们挂职干部,一区的挂职经历也是一生的宁夏情缘,我们愿躬身为桥,在今后的工作岗位当中,通过我们各方面的角度来做出我们的每年协作,能够做的更远更深。”黄水木说。

  20多年过去了,张性魁去年9月再次重访西海固地区,看到了当地生态大变样,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我虽已退休,但还常常关注宁夏,后面的乡村振兴工作,我还会力所能及作贡献。”他说。

  “这次来,宁夏的变化惊人。总有人问我,闽宁协作为什么成效好?我想,离不开闽宁协作五项机制的持续落实,离不开福建、宁夏的双向努力和作为,相信闽宁的明天会更好。” 马国林说。(宁夏日报记者 李徽 毛雪皎 张瑛 张唯 马越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