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美学探索(五)

肖旭

雪莱在《致高德温书》中,谈到他的长诗《伊斯兰的起义》时说:

“我从来不敢认为这是一首近于无瑕可指的作品;不过我承认,每逢我想到当代人的作品都是那么矫揉造作,我倒是因此充满了信心。我觉得,这首诗在很多方面都是我自己心灵的真实写照。我认为其中的感情是真实的,而不是装腔作势的。”

这里,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这位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人,坚持了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点,即诗决不能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它应当表达出诗人“真挚的心声”,它应当是诗人“自己心灵的真实写照”,它应当是诗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诗人应当说真话,抒真情,写真实,讲真理。真是根芽,善是枝叶,美的花朵。诗人应当把真、善、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应当把真、善、美血肉不可分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莎士比亚说:“真、善、美,就是我全部的主题,真、善、美,变化成不同的辞章;我底创造力就花费在这种变化里,三题合一,产生瑰丽的景象。”

啊,美如果由真来点缀,

    它看起来就要更美多少倍!

    玫瑰是美的,不过我们认为

    使它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

其实,真,不能只作为“点缀”,它是美的基础和前提。

布瓦洛说:“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虚假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

别林斯基说:“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

普洛丁说:“真实就是美,与真实对立的就是丑。”

真,是思想的最终目的;善,是行为的最终目的;美,是感受的最终目的。

诗的美,当然是通过它特有的形式、语言、形象表现出来的,但它必须以真为基础,以善为灵。

真,真挚,真诚,这是中国美学对艺术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诗美的核心和诗美学的基本要求。

我国古代各派哲学家都说过大致相同的意思。《周易·文言传》曰:“修辞立其诚。”《荀子·乐论篇》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庄子·渔父篇》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哲学如此,诗,美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不精不诚,失去了真,没有真情实感,没有真知灼见,违背生活真实,也就谈不上有什么诗的美,也就没有了诗。

真正的诗,应当每字每句都浸透诗人诚挚的感情,都跳动着诗人战斗的脉搏,都震响着诗人心灵的声音。

艾青说得好:“诗的情感的真挚是诗人对于读者的尊敬与信任。诗人当他把自己隐秘在胸中的悲喜向外倾诉的时候,他只是努力以自己的忠实来换取读者的忠实。”“诗与伪善是绝缘的。诗人一接触到伪善,他的诗就失败了。”

虚假伪善,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是同诗歌水火不相容的,亦是诗歌的大敌。这早已为中外文学史上的无数事实所证明。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中,鼓吹“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林彪、“四人帮”,更是把诗变成了押韵说谎的骗人工具,驱逐了诗美,扼杀了真诗,严重地败坏了诗的名誉。假、大、空的流风,影响所及,至今还使我们的诗尚未完全取得广大读者的信任。

雨果说:“诗人只应该有一个模范,那就是自然;只应该有一个领导,那就是真理。”

我们应当坚持和发扬革命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源于生活,师法自然,服从真理,说真话,抒真情,写真实,以创造出把真、善、美水乳交融般地结合起来的更多更好的真诗。

(0)

相关推荐

  • 惩恶与伪善(微诗)

    ​惩恶与伪善(微诗) 一 对着恶充斥的灵魂 只有当头棒喝 免得一众生灵涂炭 二 对着恶充斥的灵魂 所有的劝善之举 徒劳加剧灾难 三 对着恶充斥的灵魂 必须丢掉幻想 从来善恶无法共享 --暮色苍松8.3 ...

  • 现实和理想,都容不下一个诗人?

    一.<资治通鉴>里,看不到李白 李白, 作为大名鼎鼎的人物, 在<资治通鉴>里, 却找不到踪影, 司马光, 对李白只字未提. 按照司马光的选择标准, 只记录那些, 影响国家兴衰 ...

  • 跋:我所感受的“诗歌之重”与“诗人之轻”

    一些小孩子,打着诗歌的旗号,走向诗歌的深处了.我甚至想做一个拦路者:站住,诗歌是危险的.年轻的小孩子们,你们还是小嫩芽呢,诗歌好像是青年人的事,事实上是成熟人的事.这么说吧!成熟的人能经历风雨面对暗黑 ...

  • 失真,伪善,臭美

    刀锋(毛姆长篇作品精选) 作者:[英]毛姆 京东 一.真.善.美 全世界, 全人类, 亘古不变的价值观, 只有三个词: 真 .善.美. 这三个词之间, 是什么关系? 有四种可能: 1. 相互独立, 完 ...

  • 死亡是一首诗

    死亡是一首诗 因为它真实并且毫无意义 你的舌头真实但你的语言虚假 所以你无法写诗 你无法写诗,因为词语自带意义 你表达的每一个字都不属于你 甚至连你的想象,你自以为是的灵感 都不属于你,并且先于你而存 ...

  • 面对面 |何子英、李修文:与自己为友,与自己为敌

    与自己为友,与自己为敌 □何子英  李修文 1 我所想写下的不仅仅是我的审美对象, 而是我自身命运的一部分   ▶何子英(以下简称"何"): 修文好!跟你做这个对话,原以为大家比较 ...

  • 诗之美学探索(十二)

    肖旭 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诗美,不仅美在内容,也美在形式.好的内容应当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或完美结合.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以足 ...

  • 诗之美学探索(十一)

    肖旭 风格,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作家的文学艺术走向成熟.达到成熟的标志.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作家的作品,不论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了不同于其他时代.民族和作家的独戗性和多样而又统一 ...

  • 诗之美学探索(十)

    肖旭 美是人的本质在宜人形式中的显现. 审美意识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审美是人的自我观照,是人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马克思说:"-.人不仅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 ...

  • 诗之美学探索(九)

    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 没有个性,就没有世界. 没有艺术个性和艺术独创,就没有艺术,没有诗歌,没有文学艺术史. 如果每一片树叶都是一种形状.一样深浅,如果每一朵花都是一个颜色.一种香味,如果每一道山水 ...

  • 诗之美学探索(八)

    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家.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和诗人.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陆机)靠的是想象.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靠的是想象. "给一切以性 ...

  • 诗之美学探索(七)

    古人有"托物言志"."状物抒情"的说法.这是对诗的形象性和形象思维规律的概括. 诗,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一样,是运用形象思维来塑造形象的创作. 诗言志.抒情.但诗 ...

  • 诗之美学探索(六)

    肖旭 "诗者,根情--"(白居易) "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文赋>)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

  • 诗之美学探索(四)

    肖旭 美,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中,存在于人民的精神里和灵魂中. 但能不能发现美,能不能不断地发现和揭示生活中存在的无限的丰富多采的美,却因人而异. 普洛下说:"心灵本身如果不美 ...

  • 诗之美学探索(三)

    肖旭 那么,诗的美,究竟美批哪里呢? 首先,美在它的内容,美在它反映的生活,它提供的形象,它创造的意境,它表达的思想感情,它开拓的精神天地. 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 芝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