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战----涿鹿之野

涿(zhuo)鹿之战

涿(zhuō)鹿之战,是说距今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阪泉之战以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相传蚩尤是九黎之君,九黎即九夷,属东夷集团。还传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可见蚩尤是九个亲属部落结成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勇武善战,武器装备也比较先进,并且有81个氏族的九黎诸部落在蚩尤率领下西向进入华夏集团分布地区,目标也可能是豫中,因为首当其冲的是居于豫东的炎帝,相传他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蚩尤率领的部落联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华夏集团略高一筹,武器制作精良又勇猛善战,于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铜头铁额”、“威震天下”的英名。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在蚩尤大军的扫荡下,居地全失,连一个角落也没留下,本着同一联合体应互相救助的原则,炎帝求救于黄帝,引发了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的战场在何处,至今仍未有定论,《逸周书》所谓“中冀”,或为冀州中部,大体约在靠近今冀鲁豫三省接界地带的河北境内。

涿鹿之战不同于阪泉之战,它是在两个部族集团之间进行的, 因而打得分外激烈,留下很多神话传说,如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黄帝之臣风后在北斗星座的启示下,发明了指南车,才冲出大雾。

还传说黄帝在困境中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夔皮鼓,夔是东海中的神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黄帝用其皮蒙鼓,用雷兽之骨作鼓槌,“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延续了不少时日,最后的决战进行于冀州之野,《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了一个传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反映战斗过程中,双方先由巫师作法,希望借助自然力征服对方,黄帝呼唤有翼的应龙畜水,以便淹没蚩尤军队,蚩尤也请风伯、雨师相助,一时风雨大作,黄帝军队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黄帝只得请下天女旱魃阻止风雨,天气突然晴霁,蚩尤军队惊诧万分,黄帝乘机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了最后胜利。

黄帝的胜利得来不易,而胜利以后,又遇到很多新的困难,不仅旱神女魃制止了大风雨后神力大减,“不得复上”,应龙参战以后,也“不得复上”,天上“无复作雨者”,使地上连续大旱数年。

近代环境考古告诉我们,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环境又一次大变化时期,不断升高的气温,持续不断的冰川融化与降雨均骤然停止。

距今5000年前后,从辽东半岛到长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遗迹,以后,距今4700年开始又发生了小的波动。

涿鹿之战中,那些被巫术呼唤来的暴风雨及其后的干旱,正与气候由平稳到发生波动的情况相合,可见这些神话不是全无根据的,它确实浓缩了对过去的回忆。

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各诸侯都愿归顺,一致拥戴他为天子。

涿鹿战争之后,方圆数百数千里慑于黄帝威严,各宗族安分守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这样就使得中原及其四方趋于安定。因而各宗族活动的地域便相对固定下来。活动地域的相对固定,使得氏族成员由游猎为生逐步转向稼穑为生,从而使得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附注:

阪泉之战的地点,《中国军事通史》认为学术界尚未有定论,由于黄帝、炎帝是华夏集团的主要代表人物,黄帝后来又被尊为中华民族共祖,他的业缋广泛流传,他的后裔更把这些英雄的故事连同祖居地的山名、水名、地名起迁徙到四面八方的新居地。根据地名的考订,多认为与涿鹿之战的发生地相距不很远,所以关于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地点主要有在河北中部的"直隶保定说";河北南部的"巨鹿说"; 河北西北部的"涿鹿说"或其附近的"延庆说",以及在江苏徐州的"彭城说"等。联系稍后发生的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发生在华夏集团活动地域的东半部,较靠近东夷集团分布区的推断可能较接近史实。

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发生在华夏集团活动地域的东半部,较靠近东夷集团分布区,保存传说最多的是冀西北的涿鹿。

涿鹿之野

4700多年前黄帝与炎帝进行阪泉之战,黄炎联盟与蚩尤进行涿鹿之战的地方,为中华第一古战场。

阪泉之战、涿鹿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发生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战争。《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涿鹿之战后,黄帝在涿鹿"合符釜山",定都涿鹿,开创了"千古文明开涿鹿"的千秋伟业。

相传居住在陕西的炎帝、黄帝两部族相邻而居,都比较强大。黄帝居于姬水,炎帝居于姜水。为了寻找开阔肥沃的定居之地,黄帝部族向东迁徙,东渡黄河,沿太行山千里跋涉来到了桑干河下游的涿鹿一带。与此同时,炎帝部族也相继东迁。炎帝部族沿黄河南岸向东行进,到达今山东一带,与蚩尤部族发生了战争。炎帝敌不过蚩尤,便跑到涿鹿向黄帝求助。黄帝不愿参战,两部族在阪泉打了三仗,炎帝族大败,史称"阪泉之战"。经过阪泉之战,炎帝归顺了黄帝,结成了以黄帝为首的部族联盟。这时蚩尤也追到涿鹿,并修筑了营寨,号称蚩尤寨,准备与炎黄联盟争一高下。黄帝炎帝部族联盟,在涿鹿之野与蚩尤部族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山海经·大荒北经》是这样说的:"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这场被后人神话了的涿鹿之战以黄帝胜利而告终。蚩尤死后,其部族一部分归顺了黄帝,一部分南下和土著的苗蛮部落合并。战后,炎、黄、蚩三部族结成一体,定居在桑干盆地,日益强大,合符釜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唐代大诗人胡曾在游涿鹿山时,曾对这场战争发出如下感慨:

涿鹿茫茫白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

战争介绍

古史传说中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之野(今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广阔原野)的作战,亦即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大规模部落战争。

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发祥于今陕西渭河支流的黄帝姬姓部落和炎帝姜姓部落,因其发展壮大而向东迁徙。黄帝部落渡过黄河到达今河北北部,炎帝部落沿渭河、黄河进至河北中部。同时,发祥于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相邻地区的蚩尤九黎部落正向西发展,为争夺生存地和奴役异部落,与炎、黄两大部落发生冲突。传说蚩尤部落勇猛慓悍,长于角抵,善作兵器。它联合巨人夸父部落,首先击败炎帝部落,尽夺其地。炎帝向黄帝求援,结成对抗蚩尤的联盟。

蚩尤率72(一说81)氏族攻击黄帝部落,黄帝仅率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氏族及炎帝部落残部迎战。黄帝实力不及蚩尤,屡战不胜,乃与蚩尤长期周旋,争战于涿鹿之野。传说黄帝令应龙蓄水以抗御蚩尤,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冲破应龙水阵,黄帝则请旱神女魃以止雨,利用晴朗天气击败蚩尤。又说蚩尤作大雾,弥漫三日,使黄帝部落皆迷茫,黄帝乃令风后作指南车以别四方,冲出迷雾重围,将蚩尤击败。还说黄帝陷于困境时,得九天玄女所授兵法,懂得在山林、川泽、平陆等各种地形上的布阵之术,并击夔鼓如雷鸣,吹号角如龙吟,乘蚩尤震慑之际而大败之。蚩尤战败南逃,黄帝乘胜追击,擒杀蚩尤。这些杂糅神话与历史的传说,表现出蚩尤部落与黄、炎部落之间反复激烈的争斗,也是兵器与生产工具分离、原始战阵出现的反映。

涿鹿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起源的重要标志。战争的胜利者黄帝部落与东方夷人部落融合,并向南发展,与炎帝、共工及黄河流域的众多氏族部落融合,逐渐形成为以黄、炎部落为核心的华夏族。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则被后人尊崇为华夏族的祖先。

历史意义

现在涿鹿之野还有一处高地,相传是黄帝指南车的停车台。发生于涿鹿之野的黄帝与炎帝之间的阪泉之战,黄帝、炎帝与蚩尤之间的涿鹿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战争,不仅是我国古代战争起源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我国军事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北京"中华世纪坛"把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三祖两战"载入了262米青铜甬道上,以昭后人。

涿鹿之野——山海经和史记结合

蚩尤还是很猛的,什么吕布,项羽,古之恶来,在他的面前估计要被秒成渣渣。古人描写一个人很猛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给他添一些人生来没有的装备,头上长犄角,身高各种长,手也多,脚也多,还有各种凶猛动物的特有武器-“牛之巨角”“虎之獠牙”等。从他“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的描写来看,他就是一个战无不胜的牛头怪物!

不得不说,古人说的得很是夸张,其实想想道理也很简单。那个时候,要让他们打造出一副精致的铠甲怕是难于上青天,单单冶铁技术就不过关,更不要说什么材料学和外观设计了。但是要让他们把巨牛骨,长獠牙佩戴在身上,他们怕是要乐地蹦起来,一来这些东西有一定的攻击性,可以增加杀伤,二来,这些东西可不是谁都能够得到,能够使用的。你要不是部落里面的高层,你也没有机会,所以这些也就成了地位的象征,是荣耀和尊严的代表。

远古时期的人就是这么简单,这么快乐。这些好东西有多少,我就戴多少,一副不够,那就两副,一双不足,那就两双。站在旁边看的人也很简单,看见多出来两只角,那就写“头上有双角”,那就画“头上有双角”,人死后是一堆白骨,你不好参照,这些文字或者画面之类的东西可是能千百年地传下去的。后人也就跟着这么记下了。

对于蚩尤的外貌描写,并不能显示他有多么邪恶,多么恐怖,多么暴虐。把那些装备一件一件脱下去,他也就是一个人,是可以打败的。只是这个穿装备的过程说明几个问题,首先,蚩尤够资格穿装备,那说明他地位高,在部落里是高层,或者就是领袖。其次,蚩尤穿了绝对不止一件,那说明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扛着这么多东西去打仗,力气小的人怕是做不来。再者,蚩尤能够有这么多装备可以穿,再结合下文八十一个兄弟都有装备,也说明那时的九黎族至少“不差钱”,装备是富裕的,至于是抢来的,还是自己捕获或是打造的,我们无法得知,最后,他们的东西多,从侧面也说明没有经历过大的失败,甚至可能是百战战胜,毫无败绩的一只队伍。

除了蚩尤自己战力无双外,他还有八十一位铜头铁额的好兄弟,还有最能征善战的九黎族军民。还有传言说,就是蚩尤创造了冶炼金属的技术,打造出了最初的刀剑戈戟!当时的技术可能不怎么发达和可靠,做出来的估计也就是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金属。但是照此看来,他的兄弟们的铜头铁额也不是瞎编,那不就是最简单,最原始的金属的护具吗?就冲着这一个冶炼金属的技术,蚩尤就应该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功臣了吧!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不朽的,只是他的对手是黄帝!

好了,九黎族军民的武器是先进的,他们的防具是坚实的,他们的首领是勇猛的,他们的斗志是昂扬的。只要拥有这种实力,无论是谁都不会向别人屈服的!

来吧!黄帝 !无论你带领多少的诸侯,我!一个九黎族就够了!

双方于是在涿鹿之野开战!《山海经》说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助战。我想这是那场恶战的天气恶劣程度出乎世人预料的描写吧!风雨如晦,电闪雷鸣!一方面真的是天气不好,另一方面,这恶劣的天气不就是恶战的映衬吗?明着说,暗着说,你能想象最恐怖的战场有多惨烈,那时就应该有多惨烈。

至于后文“黄帝请来女魃”作应对止雨之策,自然是雨过天晴,得胜而归的记述了。

黄帝和蚩尤的大战就是一个绞肉机,对于双方来讲就是“九战九不胜!”,“九”是约数,你也可以理解为无数次,所以双方一直耗着,直到拼死最后一口气。

只是蚩尤率先顶不住了,他想用诡计将黄帝的军队困住,就招来了弥天大雾!整个战场顿时就笼罩在浓雾之中,辨不清方向,要是黄帝的军队在这大雾之中随意奔走,那将会是白白的浪费体力。九战之后,大家都已经是强弩之末,哪里还会给人以喘息的机会呢?只要黄帝和他的子民再虚弱一点,蚩尤和他的九黎族人马就会再一次占据上风,从而给黄帝最后一击!

只不过,历史是由伟人创造的,伟人的伟大的之处在于,他能够凭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当时的主角,注定不是蚩尤了,因为黄帝早就察天观地,在最紧要的时刻,创造出了致胜的法宝——指南车。

等到黄帝带领着他的子民走出大雾弥漫的旷野时,蚩尤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原本准备趁虚一击的蚩尤是不会逃走的,他们反而会安逸地守在大雾之外的某处,到了那时,他们和黄帝打了照面,他们也没有时间逃走了。

九战之后,就是最后的决战了!蚩尤的铜头铁额的兄弟到如今只剩下寥寥几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神兵天降,精神层面的打击更是致命!

而黄帝一方呢,他们走出了那无尽的浓雾,心中的希望之火再一次燃烧到了极致!粉碎了蚩尤的阴谋之后,高昂的士气和蚩尤一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军相对,高下立现!

而且黄帝的手下不止有熊豹之民族,更有大将应龙,就是他,给了蚩尤致命一击!《山海经》载,应龙先杀蚩尤,再杀夸父!这一战,应龙成神了。

蚩尤兵败身亡,九黎族来归!华夏族又添了一大战力!而逝去的蚩尤,也将化作兵神,作为旗帜性人物,和他的子民一起为华夏之族的融合立下汗马功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