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的中国忘年交,钱三强的导师,徐悲鸿称他为科学之光

1930年,严济慈第二次离开巴黎回国前,收到了居里夫人的一份特殊大礼,居里夫人问他:“能不能在中国创建镭学所?”

当时,虽然距离镭的发现已有三十余年,但连欧美不少国家都还没有镭学所,镭学还是一门非常高端的学问,居里夫人的“请求”对中国开展放射性研究十分重要,严济慈自然不会拒绝。

作为一个积贫积弱之国的留学生,居里夫人为何如此特殊对待严济慈,两位相差35岁的顶尖科学家之间,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

01

严济慈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共有姐妹兄弟五人,唯有他一人上过学,大概就是一家文盲,唯有他一人读书。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严济慈读书非常厉害,年年考第一,一路过关斩将,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物理系(今天南京大学)。初入大学时,严济慈学的是商业专修科,第二年转入工业专修科,第三年转入数理化部读二年级。转入数理化部的当年,就被聘为“南高”附属中学和国立东南大学暑期学校兼课数学教师,第二年就担任本校《数理化》杂志主编,还自己编辑了教科书《初中算术》和《几何证题法》。1923年,严济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可以说,在南京大学期间,严济慈就是一位超级学霸,学什么会什么,包括自学法文等,足以让今天满天飞的学霸们无比汗颜。

1923年,严济慈留法,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那么,身处世界学术中心的严济慈,会有什么表现呢?事实是传奇的让人简直不敢相信,小说家都不太敢这么想象。

02

在法国的第一年,严济慈考取三门主科微积分学、理论力学和普通物理学的文凭,第二年获得数理硕士学位,著名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教授收他为学生,夏尔·法布里给他的研究课题是“精确测定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即测定居里兄弟发现的压电效应反现象的系数。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科研难题,原因很简单,比埃尔·居里与雅克·居里是兄弟俩,前者是居里夫人的丈夫,后者也是顶尖科学家,还有伦琴等一连串著名科学家,都只能测出正现象,即石英受压后产生的电量,但始终无法测出反现象的数据。

严济慈接受了这个考验,不得不说非常大胆,或者说艺高人胆大。

1925年,严济慈敲开居里夫人实验室的大门,向居里夫人借用比埃尔·居里生前用过的石英晶体片,这应该是居里夫人第一次与中国科学家交流。或许,居里夫人对有人继承亡夫未竟事业非常高兴,当下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严济慈,还在她的小花园里的长椅上,向严济慈详细介绍了比埃尔与雅克实验的过程。至此,严济慈与居里夫人俨然成了一对忘年交。

晚年严济慈回忆说:“1925年下半年,我做博士论文时,曾到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向她借用比埃尔·居里早年用过的石英晶体片,居里夫人友好地接待了我,与我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

两年之后,严济慈揭开了石英压电效应反现象的奥秘,以《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和光学特性变化》论文让法国学界震惊,并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夏尔·法布里教授在法国科学院的周会上破例地宣读了这篇论文。法国博士分为三个等级,即国家级、科学院级、大学级,其中国家级最高。

短短四年,严济慈不仅与居里夫人成为忘年交,还攻克一个世界性难题,获得法国最顶尖的博士学位,纵观中国百年科学人才,比严济慈更天才的屈指可数。

03

不止一位他的家人提过,严济慈是位寡言的人。

“在我们问候过他的身体,他问过我们的工作学习以后便坐着,如果坐得住,可以一直坐下去。每每就是很少的几句话,显得很沉默。”他定要等人都坐齐了才一起动筷子,“他也不催你,他就坐在那里等着。”

但就是这么一个沉默寡言之人,却能与居里夫人成为至交好友,后来多个中国留学生进入居里实验室,都得益于严济慈与居里夫人家族的关系。

1927年,严济慈回国之前,向居里夫人推荐了郑大章,一位三年拿三学位、让法国惊呼法国数学危险了的中国天才。郑大章是居里夫人的第一个中国学生,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为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可惜英年早逝于抗战期间,否则新中国又将出现一位科学泰斗。

与此同时,在回国的船上,著名画家徐悲鸿一眼认出严济慈,并为他画下素描肖像,誉其“科学之光”。严济慈字慕光,科学之光评价恰如其名。

1928年,严济慈第二次赴法,请求到居里夫人实验室做有关干涉现象的测量时,居里夫人十分热情,把新买的显微镜光度计交给他安装,并让他第一个使用。

1929年,后来是“中国居里夫人”吴健雄老师的施士元,清华大学刚毕业之后不久,写信给居里夫人,希望师从她学习,居里夫人面试的第一句话是:“按照规定,到我们研究所来的人,必须经过考试。但你已经通过了国内的考试,所以,可以直接来此工作。”居里夫人对施士元一路绿灯,未必没有严济慈的功劳。

1930年,严济慈离开法国时,居里夫人问他:“能不能在中国创建镭学所?”还表示送给他一些放射性氯化铅,支持中国开展放射性研究工作。第二年,严济慈筹建中国第一个镭学所——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时,写信向居里夫人求教,居里夫人给予热情回应,还希望它“旗开得胜,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镭学研究所”。

1934年,居里夫人患白血病去世之后,严济慈写下《悼居里夫人》一文,悼念居里夫人:

“居里夫妇一世光荣……其功存宇内,将与日月共垂不朽。今兹殂谢,固不仅法国失一物理学家已也。(号召我国青年)从此埋头苦干,致力科学,以拯救我危如累卵的古国,而解放苦若倒悬的人类欤!”

居里夫人去世之后,严济慈与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女婿)、伊琳娜·居里(居里夫人女儿)交往甚密,曾多次推荐青年助手到约里奥·居里实验室学习,小居里夫妇都非常高兴地接受,1936年推荐钟盛标(新加坡人)、1937年推荐学生、助手钱三强、1947年推荐杨承宗(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等。

其中,“两弹一星”元勋的钱三强,是严济慈亲自带到居里实验室向伊琳娜·居里当面推荐的,一直称严济慈为“先生”,被小居里夫妇(见下图)赞为他“领导下一阶段工作的同一代科学家中最优秀的一员”。

1951年,杨承宗学成回国之前,约里奥·居里诚恳地告诉他:

“你们保卫和平,必须反对原子弹,而如要反对原子弹,必先自己有原子弹。制原子弹并非如此困难,原子能的原理不是美国人发明的。”

可以说,严济慈与居里夫人、居里实验室关系极为紧密,而居里夫人、居里实验室为中国核弹事业帮助极大。在中国核弹事业中,钱三强、杨承宗等不少顶尖科学家都与严济慈,与居里实验室有关。

04

有人曾这样评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物理学事业最早几十年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少数几个人的影响。严济慈正是这少数几个人中的一员。”徐悲鸿称他为科学之光,可谓实至名归。

后人统计,1927年至1938年的12年间,严济慈的名字和53篇科学论文一起被刊登在法、英、美、德等国重要学术刊物上,被中外学者引用。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严济慈出生在欧美发达国家, 给他稳定的科研环境,想必很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

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严济慈虽有天才的大脑,却一直非常纯粹,还一直保持着一颗爱国之心。

留学法国之后,严济慈给爱人张宗英的信中写道,“吾离国后方知我有一件东西叫国家,以及国家的可爱.......今日世界利弹怪艇咄咄逼人,舍科学无以立国”。学成之后,严济慈不顾多方挽留,毅然回到国内,成为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开拓中国物理学研究之余,还培养了大量科学人才。

1949年9月,郭沫若提出要严济慈参加中国科学院筹建的组织领导工作,但严济慈仍想重回实验室,他说“一个科学家一旦离开实验室,他的科学生命也就从此结束了。”最终,郭沫若以“不过倘若因我们的工作能使成千上万的人进入实验室,岂非是更大的好事!”打动了严济慈。即便后来身居高位,但严济慈还是非常自律,甚至可以说用“枯燥”来说明,他家人回忆:

“看书、上课、去实验室,如此而已。一直到他后来回国,乃至他进入老年,过的也基本是一种中规中矩的读书人的生活。”

网上有一句名言,就是所谓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而行。从近代科学荒漠到如今中国科技力量崛起,正是因为有一群以严济慈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负重而行,百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不顾个人荣辱得失的奋斗,才有今天的中国科技力量。

居里夫人曾说过:“在科学上,我们不应该注重人,看他是从哪来的,而应该看重他所做的事。”无疑,与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相比,她的高尚情操才更让人敬佩,以至上世纪另一位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悼念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严济慈是一位纯粹的天才、爱国的天才、高尚的天才,或许正因如此居里夫人才会对严济慈另眼相看,两人才会成为忘年之交。与居里夫人一样,相比严济慈的科学成就,他的高尚情操也更让人佩服,足以让如今很多天才汗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