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继位时为何他两个弟弟不用改名?
1735年8月23日,雍正皇帝病逝。按照雍正皇帝的密诏,他的第四个皇子、24岁的弘历继位为帝,是为乾隆皇帝。
雍正皇帝一共生育了10个皇子。除去早夭者,在乾隆皇帝继位时,还有五阿哥弘昼、六阿哥弘曕。这时候,乾隆皇帝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不要命弘昼、弘曕改掉自己的名字,以此来避讳乾隆皇帝的名讳?
乾隆皇帝
避讳皇帝的名字,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做法。唐太宗李世民当了皇帝后,观世音改称为“观音”,民部改称为“户部”。宋太祖赵匡胤当了皇帝后,他的兄弟赵匡义、赵匡美就不能使用“匡”字了,分别改为赵光义、赵廷美。
清朝入关之前,是没有避讳的做法。清朝入关后,为了缓和矛盾,稳定人心,顺治皇帝福临下诏布恩,特许臣民可不避讳福字:“不可为联一人,致使天下之人无福。”顺治皇帝以身作则,给董鄂妃生育的皇二子取名为福全。父亲和儿子的名字都用一个“福”字,这对于中原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顺治皇帝、董鄂妃
康熙皇帝继位后,随着大量接触中原文化,接受了避讳制度。大家在书写“玄”字或者“烨”,都要避讳康熙皇帝玄烨的名字,采用另外的写法。好在顺治皇帝给儿子取名比较随意,康熙皇帝兄弟里面没有以“玄”字或者“烨”字取名,不需要避讳。
康熙皇帝按照中原人的习惯,给所有儿子都取名为“胤”字辈。当雍正皇帝胤禛继位后,明确规定,此后“胤”字就是我一个人专用,任何人包括兄弟都不能使用。于是,雍正皇帝的几个兄弟纷纷改名为“允”。如胤褆改为允禔、胤礽改为允礽、胤祉改为允祉、胤祺改为允祺、胤禩改为允禩等。只有十三阿哥胤祥从小就与胤禛关系很好,亲密无间,当他死后被允许将名字从“允祥”改回“胤祥”。
雍正皇帝
按照雍正皇帝的做法,乾隆皇帝的两个弟弟弘昼、弘曕都需要改掉名字。但是,乾隆皇帝不打算这样做。
乾隆皇帝是雍正皇帝的亲生儿子,从小就得到父亲的宠爱,又在雍正皇帝的信任下继承了皇位。可是,乾隆皇帝对父亲雍正皇帝的某些做法,如残酷打击骨肉兄弟等,是持不同意见的。
当年,“九子夺嫡”太过激烈,几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雍正皇帝夺得帝位后,将所有反对他的兄弟都收拾了一遍,大部分都幽禁至死,导致皇室内部关系极为紧张。乾隆皇帝继位后,对雍正皇帝的所作所为进行了纠正,行之有效地采取一些办法来缓和皇室内部的紧张关系,比如将被雍正皇帝长期幽禁的允䄉、允禵等人释放出来,将在狱中被折磨至死的允禟恢复宗籍身份。乾隆皇帝的这种做法,有助于笼络人心,缓和矛盾。
因此,为了传递出兄弟情深的理念,乾隆皇帝以弘昼、弘曕的名字是康熙皇帝所赐为由,允许他们继续使用“宏”字。弘昼、弘曕不需要改名,只是在书写他们的名字时,除了乾隆皇帝外,其余人都不能写上最后一笔。这种做法,得到了朝廷内外的一致称赞。后来,乾隆皇帝对弘昼、弘曕都很倚重和信任。
当然,乾隆皇帝能够这样做,也是因为弘昼、弘曕对他的权力构不成威胁。
弘昼
弘昼是和亲王,虽然性格乖张,放荡不羁,但并不眷恋权位。他早就通过一首《金樽吟》里的“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表达出无意皇权帝位,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弘曕则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弟弟,年龄比乾隆皇帝有些皇子都小,乾隆皇帝继位时他只有2岁,更是构不成什么威胁。
在乾隆皇帝之后,清朝皇帝还有没有要兄弟改名字的做法呢?答案是没有了。因为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为了不麻烦兄弟们改名,自己主动把名字改了。嘉庆皇帝本来名叫“永琰”,继位后改名为“颙琰”。道光皇帝本来名叫“绵宁”,继位后改名为“旻宁”。
嘉庆皇帝
至于后来的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和末代皇帝溥仪,干脆取消了兄弟避讳名字的做法,大家都不改名字了。于是,雍正皇帝成了清朝唯一要求兄弟改名字的皇帝。由此也看出了雍正皇帝的刻薄和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