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莹|徐峥的倾“城”之举
徐峥的倾“城”之举
文|夏莹
《囧妈》免费在网络播出,对于如我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自然是“欢喜”的,毕竟在一个没有了鞭炮声,没有了拜年的人,没有了一年才能吃到一次的美味(因为美味天天吃),如果再没有一两部号称是大制作的电影,今年的这个春节,要真真实实的变成为“平凡的一天”了。
但“无偿”奉献了《囧妈》的徐峥这两天的日子却似乎并没有那么好过,一边被同行谩骂破坏规则,遭到院线系统的集体抵制,一边原本已经赢得的公益天使的形象也正在被网络分析大师们看了个清清楚楚,原来这一顿免费的午餐通过一轮流媒体的买卖,竟然让那个徐峥成为这个零利润的春节电影档中的大赢家。据说6.3亿的现场支付让徐峥等于赚到了20亿,尽管这个账,并非我们这些普通观众所能算过来的,但大体的意思,我们都懂了。徐峥,用一部电影推倒了一座城,一座被中国电影苦心经营多年,拥有着实体店面的“电影城”。
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院线系统在资本驱使之下的恶意膨胀其实已经得到了电影产业界的关注,春节档的电影之所以成为最大的热门,反而是因为院线系统在中国三四线城市拓展的结果,毕竟一线城市在春节档中近乎唱了空城计,反而是返乡的小镇青年们在三四线城市当中的电影院里找到了自己颇为熟悉的生活环境。于是近两年来,常常会看到在一个房价只有千百块的城市当中却在两年间增加了十几个豪华影院。当然春节档的百亿蛋糕就成为了这些院线得以生存的根本。
一场疫病的流行,原本可能改变的只是“这个春节”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徐峥模式的推出却其实让大家看到了院线影院运作电影资本的一个界限。这个界限此前其实已经有所显露,但却在一个特殊的情景下被突然的暴露在人们的眼前。正如当年追着电视台的节目单看电视的观众逐渐开始转向流媒体平台上观看自选节目一样,今天的电影观众可能也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上,新兴的流媒体平台正在将银幕大电影直接带入寻常百姓家。作为一种娱乐文化的消费品,其所依赖的不过都是一种消费习惯。以什么方式消费,甚至就反过来也会决定这一文化产品以什么方式被生产出来。
流媒体的播放方式其实已经带来了电视剧的变革,虽然所有的电视剧都不得不同步在网络上播出,但仅从网络上播放的网剧仍然可以一眼被辨认出来。从内容上说,这些网剧更偏重于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因此包含着更多的流行文化的直接影响,因此玄幻的、青春偶像剧占据主流。而那些更多的关涉到家庭伦理的,更具有庞大的历史叙事与家国情怀的,似乎仍坚守在传统媒体上的播放领地。这是一个自然的年龄分类。毕竟只有年轻人更倾向于依赖于网络资源来观看视频。
但电影内容是否会随着流媒体的播放发生根本的变革,这似乎还需要假以时日来观察。然而由于电影自其依赖于院线的播放平台蓬勃发展以来,其实就只是年轻人才热衷的一种文化消费方式。因此徐峥的这一次倾城之举,所改变的或许将是电影的资本运作模式。也就是说,徐峥模式为未来新晋导演和制片人们提供了一种投资与放映的可能渠道。它在某种意义上可能将一部电影从院线排片一方对于电影发行的干涉中解放出来,又或许可能节省相当一部分电影宣发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电影作为一种严重依赖于资本与票房的艺术,这种解放和节省,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自由的可能性释放。在未来电影资本运作中,可能带来一种新的电影生产方式,投资人、制片人、导演与播放平台的完全的一体化。这种看似垄断的电影资本运行方式,如果运用恰当,是否能够为电影释放更多的自由空间?让电影生产者成为目前普遍化的自媒体人,能更为纯粹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拍摄一部带有鲜明个性的电影,而不必为了电影的放映、宣传与票房而牺牲更多的特质。
当然这或许只是电影资本垄断的一个侧面,我们完全不能否认它可能存在的另一个侧面,那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程度的利润,让大电影变成大网剧。一味追随即时的流行文化,最终消磨掉电影所固有的最后一点艺术性。
徐峥的《囧妈》借着一场疫病的流行实现一次越界。这一界限一旦被显现,被突破,随后顺势的发展将势不可挡。支配这一潮流的资本逻辑,会承担其可能存在的全部后果,所谓成败皆萧何,当流媒体统治电影的时代到来之际,所有电影人可能都不得不在自由创造与随波追流的两极之间的做出一个选择。
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