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鼎山的传说
铜鼎山位于商都县卯都乡北部,原八股地辖区。其山势挺拔高峻,奇石嶙峋,层峦叠嶂,危峰兀立,浑然天成,堪称商都第一山,海拔高度1612米。向南望,山山环抱,鳞次栉比,沟壑纵横,错落有致。向北望,辽阔草原,一碧千里,近在咫尺。它是方圆百里蒙古老乡顶礼膜拜的灵山,也是上苍赐予商都大地的一块风水宝地。
在过去,美丽的铜鼎山不仅山貌独特、神奇灵秀,而且物产丰富、多姿多彩。山柳苍翠、百草丰茂,山鸡鸣涧、兔奔狐走,山珍野味、到处可见,山花烂漫、馥郁芬芳,名贵药材、遍及山野。最有名的是神泉、山鸡、孩儿参,被誉为铜鼎山的三大宝。
那么铜鼎山因何而得名呢?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
小时候,每逢寒暑假期,我就去奶奶家小住几天。奶奶家在卯都后面的三面井村,距离铜鼎山不足20里。那时候没有电灯,到了晚上就点一盏煤油灯,煤油是供应的,是不可随便买到的。为了省油,奶奶天一黑下来就催家人睡觉。我那时小,贪玩不瞌睡就瞎折腾,奶奶为了安抚我,就给我讲故事,记忆中讲的最多的是关于长胡子和铜鼎山的故事。
奶奶说:长胡子是蒙古骑兵师的师长,留着长胡须,人们就叫他长胡子。我二爷爷是长胡子的马夫,侍候长胡子大半辈子,就给人家喂马,侍候长胡子师长的生活起居。当时师长的营盘就驻扎在铜鼎山南一带,长胡子曾多次登山拜鼎,特别虔诚。
有一次,我二爷爷专门问长胡子师长关于铜鼎山名称的由来,长胡子用手捋了捋胡子,饶有兴趣的讲起了铜鼎山名的传说。
他说:这座灵山,很早很早以前是鲜卑人祖先居住和生活的地方,这是他们离开大草原南下的第一站,我们蒙古人也是鲜卑人的后裔。
后来有个鲜卑人首领拓拔珪,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了王朝,在大同设立了都城。他特别思恋故土蒙古草原,于是每年农历四月十八,等草原牧草长高了的时候,他就从他的出生地凉城岱海边,赶上牛车,带上家人以及祭品来铜鼎山上祭天祭祖,站在铜鼎山上,北望草原。
拓拔珪每行程40华里打一站,放一铜鼎,鼎上置一铁火盆,盆中点薪火,鼎的东西南北各放一只铜壶,壶中盛酒,用来祭祀。走一程,歇一程,放一鼎,一路上放十几个鼎,一直放到铜鼎山。在山上又放一大鼎,鼎上置一大铁盆,盆火熊熊燃烧,三日不绝。返途时依然这样。一路香火不断,烟雾缭绕,气势恢宏。
后来,鲜卑和蒙古人世代沿袭这种风俗,不过不在路上点火了,直接上铜鼎山祭天祭祖,直到现在铜鼎山仍薪火相传。因为山上有铜鼎,故名为铜鼎山。
而后人在文献资料中多以铜顶山命名,是因山上有4根粗大的圆木柱,柱顶端有风磨铜,故名曰铜顶山。顶与鼎两字虽谐音,但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却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3年,距离铜鼎山南40华里的大库伦乡石豁子村,有一村民在耕地时发现了一处窖藏。其中有一件鲜卑人用的祭天礼器——大员铜壶。这件铜壶是否与我二爷爷听长胡子讲的那个关于铜鼎山名的传说是同一时期呢?那就不得而知了,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石豁子南山有一座候家大山,与铜鼎山南北相望,山脚下有一狭长的平地,是从铜鼎山方向南行的必经之路。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这还得更多的人们去考证。
神奇而美丽的铜鼎山,是一处亟待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铜鼎山一定会焕发生机,再现其自然原貌,成为我们商都的一道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靓丽风景。
本文由郭树清供稿,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近两千年前的历史,很多都需要考证,请知悉这些故事的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一起商榷,让我们共同讲述商都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