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篇疫情反思征稿。“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是所有漂泊者的痛。特别是对于城市务工者,经受着城乡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冲击,他们的心声更值得生态文明时代认真倾听和铭记。今天这篇文章,作者是一位东莞务工者,叙写3位身边人的故事和自己的反思。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武汉人民一个多月的封城隔离之后,中国的疫情得到很好控制,即将迎来全面胜利。全国各地也开始复工复产,严冬过后,自会迎来暖春。笔者由于个人原因,还没有复工,闲暇之余,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供大家消遣或借鉴。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人生会带给我们诸多的惊奇与精彩,但如果我们不去重视,就会错过体验人生的各种历程。只有用心去感悟自己的人生,才能积累经验,增长智慧。因为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眼看人们熙熙攘攘,眼看人们被时代推着走,眼看人们命运各异。笔者在外务工期间,虽然工作环境比较封闭,但也少不了一些见闻:有一位40岁左右的阿姨,十几岁就来广东打工,能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后来在广东结识丈夫,结婚生子。现在儿子10岁,读四年级。生孩子后一直带孩子,没有工作。丈夫一直在外面倒腾产品,搞直销。但近几年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钱也越来越不好赚。孩子他妈没办法,孩子也不小了,所以又进厂打工。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一直跟着在广东读书,学费比较贵,一个学期学费要好几千,再加上各种学杂费补课费,伙食费、校车接送费等加起来,差不多1万元。但因为教育资源的差距,如果要让孩子回老家读书,也不太现实,接受不了。我们一起聊天过程中,开玩笑说,“从现在开始,准备个五六十万,就可以让孩子读到大学毕业了。”阿姨赶忙解释说,“别想太多了,让他读到18岁,18岁之后,就自己想办法去。”但说出这些话,我们自己彼此都明白,如果孩子愿意读,她挖地三尺也会供上去。我自己也清楚,阿姨此时此刻也比较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走一步看一步。还有一个大姐,30多岁,自己生有一大一小两个儿子,都还在读小学。也在广东读书,学费比较贵。夫妻都出来打工,才能勉强维持。每天要接送孩子上学,自己晚上下班回去还要督促孩子学习。于是,她把几乎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孩子身上,即使孩子晚上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写作业,也要逼着孩子努力学习。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虽然其他地方和别人比不了,但最起码我还有两个儿子。”但同时又无奈的说,“如果大的那个,小学毕业要读初中了,在广东不好上学,只好回老家读的话,小的那一个也只能一起回去,不可能让两个小孩分开,到时候我也只能跟着一起回去。也没钱买房,就只能在县城租房,一边照顾他们,一边找点事做。”此时,笔者也回想起,当初在老家,自己还在读小学的那段光景。那时,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一所乡村小学,镇里面有一所初中。村屯里在家务农的人还比较多,孩子也比较多。但近几年,乡村逐渐萧条,很多青壮年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到县城买房安家落户,村里也只留下少数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很多学校也撤点并校,甚至镇里的初中都被撤销,孩子一年比一年少。很多家长也跟着孩子,去县城租住一个小小的出租屋,每天就做一些手工或体力活,维持生计。之前,在传播知识和因果教育过程中,在网上认识了广西的一位孩子妈妈。之前丈夫也是在广东深圳上班,后来回老家开垦土地,办起农场,种植百香果出售,效益还不错。孩子在附近县城读书,这样,一家人包括家里面的老人,也能够在一起。也因为孩子的爸爸能在身边,家里面的老人比之前孩子他爸在外工作时,高兴了很多。还有一位妈妈,是笔者在最近投稿公众号时,认识的一位安徽妈妈。自己在省城买了房,儿子在省城读书,早前放弃在外工作上班的生活,遵循内心指引,过上自然农耕的“另类”生活。在老家种地,自己和丈夫都是有机种植爱好者,也种一些生态紫米网上出售。因为学习了一些传统文化,所以很多观念也改变了,不再想渴求和占有太多东西,生活也变得轻松许多。她还说,因为这次疫情,城市里的人被关在小小的房间里隔离一个多月,自己却在农村的田园景色中,没有担心担忧,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家人都是很好的人,经常做一些善事,尤其是她和她的妈妈,经常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当然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一家人都是正直善良的人,繁衍的后代必然也会是“爱的结晶”。而且,这样的家庭出生的小孩,根基都比较高,天生都有比较高的智慧。
她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在家族中每个人都说她好,给身边的家人。带来了很多积极正向的影响。
她说,“大道理很多人都会说,但是就不一定能够做到,做好。现在是说的人很多,写的人很多,甚至都已经让人阅读疲劳了,做的人却很少。但只有真正付诸实践,真正做到了,才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很多人为什么晚上千条路,早上起来又走老路,因为外在只是外缘,如果内缘不成熟,没有坚定自己内心的选择,看了再多外缘也只是心稍微波动一些,放下那些文字马上回复到旧的模式。”
当然了,举这几个例子,也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坚持,和各自的无奈。这其中,也包含了他们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自己的价值观,及外在这些客观因素的限制等等,都影响到了他们的选择。反观我自己这几年,也一直在外漂着,在外打工,也去过城市不少繁华的地方。但城市五彩斑斓的生活是属于他们的,并不属于我,我无论怎样也很难融进去。短促的快感,片刻的欢愉过后,内心剩下的,也只会是空虚。一批人走了,就会有一批新面孔进来,就这样不断更新迭代,轮回。来来去去,好像每个人都只是一个过客而已。我自己想想也是如此,我不可能一直都在外面漂着,总有一天会倦鸟知返。但等到那时,回到故土,怕已是人去村空,只留下孤寡老人,那又该如何自处?一切都是未知数,一切都是迷茫的。况且,过去心不可得,也不能有太多的未来心,未来只是一种假设,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最最能把握的也只有当下。那么,就像很多人一样,从乡下来到城里谋生,但这也未必是长久之计,而有一天回到乡村已是物是人非,这样的困局之下,又该如何是好呢?这时,就体现出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单人独马也只能被这个大时代背景所左右。但如果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这样的事情,情况就大为不同了。但有经验,有实力的过来人,在自家办的个人农场确实也能办得风生水起,我也曾在他们那里购买过一些有机的蔬菜和水果,口味纯正,确实很滋养身体。就笔者所了解到的,在南方比较专业的,就是来自台湾的罗杰老师。他创办了本来农法的有机农场,广东广西福建等地都有。而在北方,似乎更加专业,实力更加雄厚。比如在山西晋中的耕读大学就不错。而且在南方的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荷叶镇莲塘村,也已建有分校。实拍于耕读大学联合办学单位:酵道孝道零污染村庄——湖南莲塘村可以说,已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系统的、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和乡村建设模式,还有真正基于爱,基于孩子天性,基于自然的“三亲教育”。试想下,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走到一起,能够在专业的人士和老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耕读生活和教育子女的模式。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吃上自家种的生态农作物,享受天伦之乐。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坚力量,能够用理解、包容他人的心去对待任何人。在家里要孝敬长辈,夫妻之间要平等互爱,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扶持,对孩子要起到培养与引领作用。这样,就能把个人家庭关系完善好,这是作为人生存在世界上的根本。如果一个人不能完善好个人的家庭,也很难完善社会上的各种关系。而这里指的“完善”是真正地、真心实意地去跟自己有关系的人相处,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做表面上的和谐。因为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和谐了,整个社会也就和谐了。所以,我认为,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该过上一种属于自己的“耕读生活”,这样一来,就向幸福的人生迈出最关键的一大步,不是吗?黄业谷,笔名星火,妥妥的广西90后。近几年在广东打工,多在制造业工厂从事流水线工作,也是一名业余文学写作爱好者。后来有幸学习宇宙知识和因果教育,致力于传播正义的精神和爱的理念。再后来接触到自然农耕,因为从小来自农村,向往大自然,所以也能些许领略到自然农耕的魅力。未来希望能够和一群智慧、谦卑、善良、有对真理探求渴望的人一起,从事自然农耕或教育事业。
【作者相关文章】
【相关征稿推荐】
责编:3O有机行者·滔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