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乡土』 刘凤桐/王树淼/王庄集上的枪声

王庄集上的枪声
               刘凤桐  王树淼

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小小的王庄村哪有集呀。确实有过,庄火头在被日军侵入后,在王庄村修了炮楼,鬼子为了抢夺钱财方便,把庄火头一六大集强行迁到王庄了。
     1938年12月26日,日军入侵博野。1942年5月17日,日本鬼子在王庄村东南边不远处修了炮楼。在王庄集上确实传出过惊天动地的枪声。枪声响过,一个大汉奸倒下了!刘凤桐的《虎口拔牙》说的明白。

1943年8月,正是日寇通过大乡制、保甲制大搞第五次“强化治安”残酷时期。他们加强特务组织,抽集兵力对我潴龙河东进行反复清剿、扫荡。

这天,在博野县城东南三十华里、四周岗楼林立的维新村,我六区区委和区小队的同志正在一家堡垒户里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如何落实县委《关于严惩汉奸李庚申,进一步打开工作局面》的指示。

一提起李庚申,人们的肺都要气炸了。他父亲李壮山是博野大恶霸,罪大恶极,被我方镇压。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李庚申为父报仇,怀着对共产党对人民的刻骨仇恨,投靠了日寇,当了王庄炮楼上的武装特务。他像疯狗一样,领着敌人到处抓我干部,杀我同胞、奸淫妇女,烧毁民房。连他的老家南辛庄和附近安平县的一些村庄也不肯放过。据传,他的一个好朋友劝他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要在家门子上瞎折腾。他狠狠地说:“共产党是我不共戴天的敌人,共产党要杀尽,窝边草也要吃。”

李庚申惧怕我抗日武装惩处,平时蛰居炮楼,只有跟着大队日伪军出发抓我干部时或逢一六王庄集时才出来。针对这个活动规律,大家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在集上处决李庚申的方案,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区抗联主任宋志恒。为了确保宋志恒同志的安全,将区小队分成两支力量:带手枪的,黎明前随宋志恒潜入王庄,在集附近的关系户里隐藏起来,十点钟左右听枪响接应宋志恒出村;带长枪的,由区小队王健率领,拂晓前埋伏在王庄村南边的封锁沟旁,准备截击敢于出来追赶的敌人。

8月2日上午九点多钟(据博野县志),日伪炮楼底下的王庄集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在赶集的人流中,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姑娘,中等身材 ,满色红润,头箍花毛巾,身穿蓝粗布裤褂。她左手提一个装有香菜的小竹篮,由西向东悠闲地走着。她时而站在小摊前面询问着货物的价钱 ,时而装作懂眼的买主品评着货物的成色,但她那双机灵的眼睛始终像猎手捕捉猎物一样不停地在来往的人群中搜索。她就是我方六区女抗联主任宋志恒。当她走到集东头的时候,眼睛突然一亮,原来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李庚申正在一个布摊前和另一个武装特务李玉凯蹲在一起唧咕着什么。他头戴礼帽,身穿灰色大褂,嘴角上挂着一丝傲慢的狞笑 。他认为,王庄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是块安全的绿洲,王庄的一切可以听凭他们任意摆布。宋志恒强圧着满腔怒火,装做要买布的样子,轻轻踅到李庚申的背后,右手飞快地从竹篮中的香菜底下抽出早已顶好了子弹的撸子,照着李庚申的头就是两枪。只听李庚申惨叫了一声,"扑通"一个前吃屎倒在地上。

随着枪声和李庚申的惨叫声,集上立时就炸了。人们都恨不能肋生双翅,赶快飞离这是非之地。一时间哭爹喊娘,你碰我撞,踩了鸡蛋的,踢翻桃子的,挤倒货架的,闹了个一塌糊涂。有的货摊来不及收拢,干脆用包袱兜搂起来就跑。李玉凯被这突然出现的情景吓傻了。他浑身发抖,两只脚被钉住了一样,好一会儿才跌跌撞撞地跑回炮楼去。隐蔽在集附近关系户的我小队手枪队员,听见枪响,一齐赶到街心,一边喊着“八路军打汉奸了,当汉奸没有好下场”,一边簇拥着宋志恒随着四散奔跑的人群,安全地撤出王庄。伪军们开始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听见枪响乱往楼上跑,及至明白过来,乒乒乓乓从楼上往下打枪时,宋志恒等早已和埋伏在封锁沟边的我长枪队员一同消失在了漫无边际的青纱帐里。

伪军们打了一会子枪,见没动静,便蹑手蹑脚地走下岗楼,来看李庚申。发现他虽然头部中了两枪,并没有死。因“女八路”使的是支“三把撸子”,加之打的部位较低。他们为了向上司交差,一面就地抓了几个民伕,用门板抬着李庚申到县城抢救,一面煞有介事似的在王庄戒严,挨户搜查枪打李庚申的“女八路”。

李庚申这个罪恶滔天的铁杆汉奸,河东(潴龙河以东村庄)人民早就把他恨透了,巴不得八路军早一天把他处死。今天他受了重伤,人们高兴得阿弥陀佛还念不迭,谁肯把他往医院抬。李庚申抱着强烈的求生愿望,催着民伕快走,还大骂民伕存心不良。民伕们索性装作两脚蹬空,一仄歪把他从门板上摔了下去。李庚申痛得“哎哟、哎呦”直叫唤,威胁民伕说:“你们谁不好好抬,到了城里就让皇军把谁按通匪论处。”民伕们嘴里跟他敷衍着,但等到过了宋村楼,走到河口过桥时,看看附近没敌人,几个人一挤眼,抬担架的假装被木头(当时搭木架桥)绊倒,把李庚申连同门板从桥上一起扔进了潴龙河。等到大伙慢腾腾地把他从水里捞上来的时候,这个罪大恶极的民族败类已是奄奄一息,没走多远,一道丑恶的灵魂便到地府去找他的恶霸爸爸去了。

枪打李庚申的消息像插上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全县。它打击了铁杆汉奸的嚣张气焰,给一般敌伪人员也敲响了警钟;同时大大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斗志,增强了抗日必胜的信心,对推动河东局面的逐步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作品经过作者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刘凤桐  王树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