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未来
汉字的未来
刘向军
小时候,不止一次听到爷爷讲他小时候上学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爷爷讲小时候学写我们的姓——“刘”——字。
“咱们这'刘’字,过去写的是繁体字。”爷爷抽着旱烟袋对我说,“非常难写,一共15画。老师教我写了好几天,我也没有学会。邻居的孩子姓'丁’,人家一下子就学会了。我很羡慕人家姓'丁’,也想改姓'丁’。”
汉字书写的繁难,自古以来就是导致国民大批文盲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件发生在爷爷身上、发生在民国初年我们山村小学里的趣事就是汉字教学困难的一个典型。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消除国民大量文盲的现象,政府针对汉字做了两件大事:一件幸而做成了,一件幸而没有做成。
幸而做成的这件事就是推行简化汉字,这就是今天我们大陆上有别于港台地区的简化汉字。这次汉字简化虽然在不少方面导致了汉字传承的扭曲,但整体上是成功的,尤其是经过这几十年来的全民使用,已经深入人心。
幸而没有做成的事情就是废除汉字,走汉字拼音化的道路。虽然汉字没有走上拼音化的道路,但是汉语拼音却被全面引入汉字教学中,成为学习汉字和捡索汉字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假如汉字书写既不写繁体“劉”字,也不写简化“刘”字,而书写成拼音“liu”字的话,难以想象会对煌煌数千年的中华文化造成怎样巨大的、毁灭性的破坏。
我们将不再认得孔孟老庄,不能辨识《诗经》《论语》,不能诵读唐诗宋词,只闻其声,不辨其形,不解其意,我们就将不识祖宗,自己断绝了文化的母根。
20世纪后期电脑的问世对汉字的生存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个源于西方文明的现代科技,从一诞生就确立了它与拼音字母的必然联系。汉字不用说不能参与编程,而且根本无法输入,汉字一度被拒之于现代科技文明门外。
汉字的存废又一次被提上了讨论议程。不过,科技人员们迅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各类输入法应运而生,并且比英文和其他所有语言输入的速度更加快捷。
然而,由于人们对移动终端的日益高度依赖,新的“文盲”在形成。因为人们很少写字,因而全民的书写水平在下降。人们更多地依赖语音和拼音输入的方式来转换成方块字,汉字因此正在成为游离于我们身体之外的文化存在。这是令人担忧的事情!
因为汉字书写而绵延不绝的书法艺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只有在中国,一个书法家可以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耀,书法作品才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宝。
再过若干年,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已经不再需要学生捏笔写字而是纯键盘输入或者是纯语音输入并且以此方式来考试的时候,汉字的书法艺术甚至汉字本身是不是就走到了行将就木的时候?字如其人,书画同源——如果人类手工绘画不会因为被机器替代而死绝的话,那么,想来汉字书法和汉字理应也不会死绝吧。如果漂亮的绘画作品没有精美的书法来映衬,那么,中国绘画艺术的美的精神就丢失了一半。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那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那是一个天地为之变色的时刻。汉字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它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是记载和传承文化的工具,而且是文化本身,因为它天然地与自然从而和美不可分割。
恐怕无人能准确预知科技的发展会把汉字带往何方,正如无法准确预知科技会把人异化成何物一样。我们能够确切地知道的是:无论我们是主动地还是被裹挟着前行,对自然和传统都应该多一分敬畏,我们对待集天地古今之大美为一体的汉字也因持这样的态度。
2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