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古镇(2)——西江

西江位于贵州凯里市雷山县东北部,海拔833米,是规模最大的苗寨。约有1200多户人家,被称为“千户苗寨”。

西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主要聚集地。是苗族民居建筑、宗教礼仪、饮食着装、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
   西江是中国仅有,且独一无二的千户苗寨,素有苗都之称,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一句话:看苗寨,到西江。

远观千户苗寨,实在让人震撼。这是一座由房屋“堆积”而成的山,犹如金字塔一般耸立在群山之中。

山是房,房是山,第一眼看去非常之惊艳。


    贵州多雨,俗称天无三日晴。西江镇也是如此,长年雨水不断。但是这里的空气实在是太好了,让人有非常清透的感觉。

古镇笼罩在烟雨朦胧之中,却如画一般的美丽。

这座美丽的风雨桥是通向苗寨的要道。楼桥很精致却不复杂,极有民族特色。很多美术学校的学生和摄影爱好者便是从这座桥开始他们的艺术之旅。

苗寨人民向来好客。客人来到苗家,全家老少都热情接待。主人双手捧来一碗碗香喷喷的米酒,敬给客人喝,以示对客人的欢迎。若遇节日请酒迎客,礼节更加隆重。

苗族姑娘们下雨天打着伞都在迎客,不喝一杯酒看来是过不去了...

沿河而行,一眼望去两岸大多是木吊脚楼,都是用枫木搭成,依山势向两边展开。河边的吊脚楼已凸显古味,只是最精彩的还在里面。

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其一分为二。

视野非常开阔,在这大山之下的古老乡村,将山水间的灵气完全融入在内。

苗寨老街全是青石板铺路,两旁是暗红色枫木房子。由于建筑风格特殊,这里和其他古镇看上去有很大不同,极具异族风采。就连凤凰古城的苗族建筑都不及这里原汁原味。


  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本族服饰的苗人。

银饰、刺绣是苗族妇女不可缺少的饰物。苗族妇女的服饰鲜艳夺目,以银饰取胜。可谓:戴银盔、穿银甲,别银簪、挂银环,镶银边。

西江的银饰工艺精湛驰誉全国,银饰工匠制作的银饰品工艺精巧,造型独特,把生产生活,人的灵气,图腾崇拜融为一体,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因此西江旅行购物首选:银饰。

西江的吊角楼分上下三层,第一层为家畜家禽居所。二层为人的居住之地所。正中间为祭祀场所和客厅,两边为人的居住房间。最顶一层为粮仓。房屋的栏杆以杉木装修,屋基多以大表石垒而成。

每家都在檐柱上装有花曲栏杆,俗称“美人靠”。以供人们休息和远眺观景。

千户苗寨的中心是个大广场,四周全是风雨长廊,中间竖着一根非常神秘的有着月形标志的蟠杆。

这是镇上集会的地点。每逢苗年节,苗家女子盛装披银,项戴数个娄花银项圈淹没嘴鼻,胸前配挂重大银锁,腕间携戴数对不同样式的银手镯,来这里载歌载舞,欢聚一堂。

其实平时这里就是个大舞台,游客们可以唱个歌跳个舞,即兴发挥。

从广场出发便可随意游玩这里的民居。

其实和丽江一样,西江的民族特色浓郁,其建筑是最有观赏价值的。

每一幢木楼的房基,都用石块堆砌而成,坡度越陡,所砌的房基也就越高,为稳固起见,房基还分两级甚至三级。依山就势,西江的“吊脚楼”实际为“吊脚半边楼”,在苗语中意为“把平房抬起来的楼”。

建筑一般为坐西朝东,坐南朝北,层顶全盖以小青瓦。户与户之间有小青石铺砌的小道连接。总之就是依山而建。

抬眼望去,这些看上去无限累积的建筑有如迷宫一般,让人失去方向感。我想这里才是名副其实的“山城”。

这里除了私人旅馆和餐馆外,其实一般农家也能待客。苗寨以酸、辣、甜等食品为主。按季节备有酸菜、糟辣子、腌鱼、腌肉、腌笋子、腌蕨菜。

其中鲜鱼煮酸汤,味美可口,热情推荐!住在苗家吃在苗家才是来西江游玩的终极方式。


    “自古苗人住高山”,西江1200多户民居中绝大多数修建在70多度左右的陡坡上。能工巧匠们用智慧的双手在这苗岭深处建造了一座气势雄伟、宏大磅礴,让人惊叹的山中楼阁。而设计师傅却是全凭尺子,墨线,锉子和斧头来完成的。

千户苗寨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典范,被建筑界赞为“民族建筑之瑰宝”。


    千户苗寨广场上立有一座石碑,上面有余秋雨老师的一句话:“以美丽回答一切”。

是的,西江古镇之美无需多言。

贵州省-凯里市-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