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厂建起来了,请销售太费钱,老板兼职业务,年销300吨,累呀
这种现象虽然不属于普遍现象,但我还是见了不少。今天一个年产能10万吨的有机肥厂老板找到我诉苦,投资几百万把厂子建起来了,一口气发酵了6000多吨的基质。当要销售的时候,发现这个差事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做,问我有啥方法?
有机肥厂原料车间
建厂容易销售难
李老板很爽快,通话后就一口气跟我讲了他建厂的始末。原来他曾经是身怀千万的大老板,那时候的钱真是好赚,听朋友投资了个农机厂,没细听是哪里出了毛病,厂子半死不活,亏损了不少钱。后来又在偶然的机会与人合作,他出厂房机械,合伙人投资现金采购原料,有机肥厂就干起来了。
机器设备调试好,立即发酵原料,一次就搞了6000多吨基质,菌肥、菌剂也生产了出来,突然发现这怎么销呀。出去找各地农资商,并没有几个跟他上话的,有搭话的就是看能不能先赊账,卖了再回款,他一听就急眼了,现在哪还有厂家赊账的现象?调头就走。
他也并不是没有想到搞销售团队的事,只是自己因为之前农机厂亏损,实在拿不出太多的资金来组建销售团队了,况且销售团队能卖好货吗?别赔了夫人又折兵,饥荒越来越多,自己跑了大半个中国都没有卖了多少肥,厂里去年净亏7万块,究竟该怎么做才好呢?
肥料销售团队是肥料销售的基础设施
销售团队不好建,建起来太耗钱
李老板是销售出身,认为一个销售跑遍天下,一张嘴、两条腿,销售才是王道。他也测算过,建立销售团队得发工资吧,还有出差费用,这可是一大笔钱呀,天天都得往出掏。关键是最后能不能销售掉肥料,还没准呢。他们销不了肥料拿工资走人了,厂子还在这儿,亏损还不是自己的?
这样就把建立销售团队的事给拖后了,自己和合伙人两人各自背起背包闯天下了。
农资业务员在市场宣传
老板兼职业务,一年跑遍大半个中国,拿回订单600吨
李老板做事一定是风风火火的,说走就走,一路从河北过山东,山东下江苏,湖北湖南绕到了广东广西,发现广西真是个有机肥天堂,广东的香蕉园有机肥需求简直太大了,心想这要找到了销售渠道了。不料一看运费,好几百,经销商都连边摆手,干不成。
从重庆四川上陕西,绕道回到了河北。回来才感觉这样跑也不是个事儿呀,不如老老实实做做本地大棚和大蒜肥料效果试验,结果还真有效果,签下了600吨的订单。去年疫情下车辆上不了高速,客户还退了300吨的订单。两个老板一年销售了300吨肥料,一算账还亏了7万块,想想都感觉憋屈。
农资人不容易,老板兼职销售员更难
网上销售好做,需要线下做支撑,还是回到了渠道销售
李老板跟我联系,源于昨天我发了个视频,说河北有个厂子在网上直播销售生化黄腐酸钾,一年开辟了全国500个县,近2000个乡镇,销售生化黄腐酸钾6万吨。他感觉这样的网上销售简直太好了,自己若能这样做下来,不是解决了销售问题了嘛。
我说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网上销售都能这么顺利的话,那么全国那么多肥料厂家不是就都盈利了嘛。事实是,全国至少3000家有机肥料厂家,亏损的的确不少,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渠道,销售不稳定,销量上不来,再好的肥料也得在库房堆着,亏损不就很正常了嘛。
说到底,靠老板自己身兼销售员,只适合干几票挣了钱就撤的主。李老板一听也是,如果没有线下销售渠道,即使网上有销售,供货就是个问题,一下子明白了为啥肥料销售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道理。
有机肥厂太多,小型的居多
全国3000多家有机肥厂,新建厂如何突围销售?
之前接触河北省山东省的有机肥厂比较多,说到底就是厂子好建肥难卖。建厂的初衷都是因为国家重视有机肥投入,建厂后才发现就那么块蛋糕,分给大家就剩下那么一丁点了。但后悔就来不及了。
广东广西沃柑用肥多,但今年下来发现价格也起不来了,砍树的不少,投资也没有那两年那么大了,农民就是用点农家肥点缀一下,根本用不起菌肥了。同理,山东陕西甘肃山西的苹果今年价格也不行,农民的心思你懂的,他们接下来怎么用肥,用脚趾都能算得见了。
但这并不表明有机肥料就无法经营了,篇幅有限,我认为有如下两点值得注意:
肥料线下销售工作
1、线下销售渠道的建立是必然,不然肥料品牌打不开,销售量一定有不确定性;
上面提到了,一个肥料生产企业不管产能大小,销售量大小,如果老板兼职业务员,那么你精力再旺盛,总有闪腰的时候,不可取。想进行线上销售,就必须得有线下服务团队,两者结合不了,就像断线的风筝,由不了自己掌控。这也正贴合了肥料销售的实质,与农民近距离接触进行服务才是王道。
2、品质提升是重中之重,品牌提升需要个过程,有长远发展眼光才行。
正因为有机肥料是非常简单的一款肥料,生产技术性不强,但是品质却千差万别,如果是生物菌肥,菌种应用就有技术性了,同时有机质原料也各有千秋。如果不从品质上注重,那么品牌打造一定是没可能的,没有品牌的肥料产品一定是没有灵魂的。
深入农户深入田间是农资销售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