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亏损叫盈利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说的...
有一种亏损叫盈利
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深圳一家数控机床软件公司,提供数控系统软件产品,相当于飞机的飞控系统软件。以前日本人7万元一套,他们做出来后卖5万元一套,日本人赶紧降价到4万元一套,于是他们不得不降价到3万元一套,接着日本人降到2万元一套,他们只好亏损着跟进。据说这种软件每年国内需求也就十几万套,但从7万降到2万元,国内机床厂每年节约上百亿。
由此联想到我自己的亲身经历。2000年去香港,想着香港是自由港没有关税,胶卷应该比内陆便宜,就只带了相机打算到香港再买胶卷。那时一盒富士、柯达胶卷不到二十块人民币。结果到香港一问,50港币一盒,那时候港币还比人民币值钱要1:1.1。一气之下不买了,不照相了。
后来才知道个中缘由:因为国内有乐凯胶卷,虽然很垃圾,厂子也年年亏损,但只要乐凯不倒,富士、柯达就不敢定高价,只能采取低价打压的手段,不给乐凯成长的空间。当时他们在中国的售价据说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以香港的定价为对比,虽然那时中国每年消耗的胶卷我不知道有多少,但为此我们节约的钱绝对是以10亿计,乐凯胶片每年亏损个几百万、一两千万算个毛啊!
想想液晶面板、存储芯片、28nm工艺芯片那些亏损的国内企业,别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口气喷了,没他们你就是绿油油的韭菜。1980年代,一辆普桑要卖十几万,那可是八几年的十几万啊,二线城市买套房都有富余,不就是因为你造不出来么。和八十年代比如今人民币不知道贬值了多少倍,还是十几万,现在买到的车是什么性能、什么配置?有和没有就是这么大的区别。对于这种有和没有两种价格待遇的行业,别只盯着差距有多大,重要的是你得有!即使是亏损大户,那也要看成是“战略性亏损”,国家依然要从宏观层面不离不弃的给予扶持,绝不能躺平了任人宰割。
顺带说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客观看待国外产品的定价。什么几亿件衬衣换一架飞机啦、维修工程师还没上飞机就开始算人工费啦这些耳熟能详的案例,别喊天喷血愤愤不平。做衣服的工人和造飞机的工程师人力成本有可比性吗?可替代性能一样吗?包括荷兰那个跨海大桥咨询案例,他们是个什么国家?几十年能接一个这样的超级工程不?可不就是得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不然就得倒闭。实际上类似程控交换机、盾构机之类的国外公司真就是被我们的规模成本优势给干倒闭了。人家并没有敲你竹杠,也不是只针对你,刚性成本摆在那里,不这样他得死。好比大酒店一碗面要50,店租、装修、人工都得摊进去,尽管你咬着后槽牙说太黑,真要进来的客人都只点面条,他还倒亏。像波音、空客这些公司,说起来高大上,其实看财报也没挣多少钱,甚至一不小心就亏损,亏着钱给你造的飞机、汽车、摄影器材,你还是嫌贵、还是怒不可遏,亏心不?从商业角度度看,尽可能地多挣钱有什么错?资本家又不是活雷锋,谁不想利益最大化?钱是他们亲爹不是仇人。像高通这类企业,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否则就出不了高价招不到高人,无法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总之,对本土企业要算大账,不要冷嘲热讽、要心存感恩,要不是他们硬挺着,你享受不到廉价的进口商品。对国外产品服务的定价,不要总是一种被欺负的心态,换位思考一下,就客观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