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 || 新登镇小 童川恬《雨·东梓关》
“家在富春江”创意写作大赛二等奖作品
雨·东梓关
新登镇小 惠来校区四(4)班 童川恬
“一家一家的瓦上,都盖上了薄薄的晨霜。枯树枝头,也有几处似金刚石般地在反射着刚离地平线不远的朝阳光线。”郁达夫的笔下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别样的东梓关。春江边住着远近闻名的老中医,岸边有轮船码头,池塘边的青石板小街,两边店铺林立…… 这是一个恬静、悠闲的江边村落,充盈着纯朴、温暖的民风,俨然一个世外桃源,让人心驰神往。
于是,带着那一份憧憬与遐想,在江南初冬的一个细雨淅沥的清晨,我跟随父亲慕名前往东梓关。
站在村口,极目远眺。春江两岸,水汽氤氲,给聚落在江边的古村,增添了几分云烟水墨、淡雅素净的诗情画意。一排背靠青山,面朝田野、错落有致的三层小楼连绵成片。白墙黛瓦,宛如吴冠中笔下的水墨江南。
这是东梓关吗?怎么似曾相识却又如此陌生?
跟随父亲,在如烟细雨中,撑一把伞,缓步前行。走街串巷、穿堂过户,真真切切地感受着雨中“江南”的意境。在村口的一块大石头上,刻着“美丽中国、设计先行”8个醒目的大字。走进村里,石阶、小巷一尘不染。雨水落在长达百米的水塘里,荡起一圈一圈涟漪。塘水清楚地倒映着古宅和树影。池塘的水很清,红色的小鲤鱼在长塘一角的睡莲下嬉戏穿行,很是悠闲。
长塘两侧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石板路,两边是一幢幢珍稀的老房子。房子都不高,白色的墙,黑色弯弯的瓦片。门和窗都是木头的,别有一番江南的味道。老人们坐在那杭派的高墙大院里喝茶聊天、聆听雨声,自在怡人!
绵绵的雨丝,细如针、轻似线。密密斜斜地飞织在空中,慵懒惬意地织就了一张薄薄的雾网。踮起脚,闭上眼睛,轻轻嗅着,那是雨的味道。浅浅漫漫地游在心里,泛起一层层幽古情怀。
其实,在漫长的岁月里,东梓关也一度繁华过。这里曾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塞。当地的骨伤名医张绍富曾在此行医,各色人等熙熙攘攘。随着时代的发展,东梓关也慢慢萧条下来。那些清末民初的建筑大多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曾经的雕梁画栋有些已经腐朽,有些则已被改建,到处是断壁残垣、破败不堪。
如今,政府已对长塘周边的古建筑进行了集中的整治改进。铺起了青石板路,建起了村史馆,还重新修缮了江边的小庙和码头。一排排杭派建筑在青山绿水间矗立。许家大院、安雅堂、姐妹山,加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水塘,让人恍如穿越了历史的烽烟。时尚的咖啡吧与传统的酒作坊,民清古朴建筑与新式民居在这里互不惊扰,可谓并行不悖,甚至和谐共生。
雨,静静地飘洒。听雨轻敲琴键,观雨叶滴绿意。这就是东梓关,一个美丽的地方。其实,对于真正生活在东梓关的人们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以郁达夫笔下“别样的东梓关”情境描写为引子入题,极富画面感,让读者如临其境。带着憧憬与遐想慕名前往,感受着如烟细雨中水墨江南的意境,小作者运用多种感官用心感受,细腻的笔触无不体现着其深厚的语文功底。以雨为媒,引发了小作者的幽古情怀和现代意识,东梓关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最后,点题升华了主题。纵观全文,层次清晰,语句隽美,思想深邃,值得推荐!
(指导老师:叶志琴)
二等奖作者
童川恬介绍
我是童川恬,今年10岁,新登镇中心小学惠来校区四(4)班班长,大队干部。我性格活泼开朗,爱好广泛。喜欢弹钢琴、绘画、书法、象棋、阅读、写作……
尤其喜欢看书,因为书能带给我心灵的滋养,让我做一个通透的人,面对这个美好的世界!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