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章拯治理黄河失败 督建皇陵省银卅万两
尚书章拯治理黄河失败
督建皇陵省银卅万两
章拯(1479-1548年),字以道,号朴庵,更号元朴,兰溪渡渎村人。章拯年少熟读群书,在叔叔章懋那里受业,学《易》五月,即究其要旨,尔后,造诣日深。
明宏治十五年(1502年)举进士,初授工部都水清吏司(本名水部)主事。职掌河川、坡地、桥道、车舟、织造、券契、衡量之政。后改刑部。因不满刘瑾专权,被贬梧州通判。正德五年(1509)逆瑾被诛,召为吏部主事,再迁兵部郎中。正德八年(1512年),升广东提学副使,以拯饰学风为己任,扶孤寒,抑侥幸,树正气,学风为之一变。十一年(1515年),升广东右布政府,后转广西左布政,任期省约民捐,以苏民困,上下相安,后又调京任都察院右副御吏总理河道,章拯除去两广外,均职任黄河治理与督建皇陵工作,
黄河是一条变迁无常的河流,历史上的下游有26次改道,千百年来滔滔汹涌。《汉书沟流志》载:“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黄河“善游、善决、善徙”所带来的危害,深深触动了章拯,他初任寓居山东济宁,因为济宁是运河南北界中心,也是运河的中枢,何况又与黄河故道邻近,但在任内倒也相安无事。
嘉清五年(1526年)六月,黄河泛滥,黄河水源徐沛地区,淹没丰城县,迁治县至华山之阳,洪流而决口南。嘉清五年(1926年冬),以章拯为工部侍郎兼金都御史,奉召治理黄河。据《明史。河渠志》,他参照大学士费宏,河道御史载金、刘亦,督清总兵扬宏水务方面意见。上“蔬治河图说”的整治方案,并会同四省抗按相机行事,开工蔬通,修筑堤障。然而次年夏,因上流骤隘,洪水又骤发,下流多处决口,“河决徐州及曹单、城武、杨话、梁靖二口,冲入鸡鸣后,夺运河沛地,淤填七八里,粮船阻不进”,《中国水利史》也载有:“嘉靖六年,河决徐州及曹单、城武、杨家、梁靖二口,冲入鸡鸣台,沛北皆为巨侵,东溢过漕入照阳湖,泥沙聚壅,运道大阻,罢章拯。”据《章氏宗谱》载:后来接替章拯的治河方案是:“另开新河,役夫十万,耗资50万两,中辍未成,人方服公(章拯)之议。”查得明代《治河奏续书》可知,当时黄河之水已如天上来。“自白洋宿迁县境直到徐州共计二百八十里,其堤内田地较之堤之堤工程俱低九尺和一丈一二尺不等,而堤外淤滩则较堤工程低三、四、五、六七尺,甚有淤滩与堤顶相去尺许,及竟与堤顶平者。”黄河决口,章拯为御史吴治弹核,罢职。历代的灾害造成如此困境,决非章拯一年之功就能奏效。以今观之,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当时,对黄河未能上下游统盘综合治理,仅在下游河的局部进行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皇上也谅解了他。
章拯解职,改督办显陵工程。这项工程自嘉靖元年五月起开工及嘉靖三十八年九月,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一项十分宏伟的皇陵工程,有飞虎殿、陵思殿、陵明楼、祭祠暑,还有人工浇筑显陵山等近20个单项建筑。督办工程款经延议,世宗批准计费62万两,章拯尽心研究,就地制陶取石,仅用了21万两,节省近36万两,均解入工部以河灾备救济之用。工程如期竣工,章拯升工部尚书理部事。
时有臣动议疏通天津海河,章拯说:“海运虽有故事,而风涛百倍于河,且天津海口多淤,自古未闻有没海者。”动议被止。一次世宗主持南北郊分在祭祀中,章拯认为当今民困财乏不需分祀,而罪及世宗,更有人火上添油以显陵寝殿琉璃瓦糁漏和削减费用太多中伤,失去皇帝的意思,罢职回家。
家居二十年,葛中野服,随乡入俗,无高官气色。后有荐章,也不复出。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于家病卒,享年77岁。隆庆初年,赠太子少保,溢恭惠。祀广西各臣祠、邑乡贤祠。著有《灾性书克复解》、《朴庵文集》八卷,《明史》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