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洋|篆刻讲座:从临摹到创作(6) 2024-04-30 15:40:03 (三)“郰随逐玺”(见图一)是一方战国铜质官玺。 图一 郰随逐玺 (原印) 从美学角度分析,其章法密者任密,疏者自疏,绝不生拉硬扯、有意作态。紧密的字距和疏朗的行距反差强烈,有张有弛,有抑有扬,玲珑精致,笔到意到,形完气足,是紧张劳作后的适意休闲,是蹙眉舒展后的莞尔一笑,不失一种威严、豁达、脱俗之美。“郰”字上宽下窄,上放下敛,左取平正,右取欹侧。“随”字婉转绵密,最下方又用一圆曲的弧线将“随”字中间的点画与部首撑托起来,使之碎而不乱。一行间以“宽—窄—宽”的形式出现,然窄处不居正中,稍作欹侧逼近边栏,形成动势,行中疏朗,无松散,无局促,可谓婉转得情趣、疏阔自随心,堪称印之潇洒者也。“逐”字逼近左上角,使中间留有大片红地,配篆采用几笔斜势弧线,直中含曲,呈萧散之状,其形与“随”字呼应遥望,整个字虽有收敛之势,但无敛收之姿。“玺(鉨)”字左右结构,右侧偏旁稍上提,字头的两个“人”仍以动势而出,与“郰”字之右侧偏旁形成呼应,一行内以上小下大、上收下放之势排列。整行用线稍细于右,故得收而不紧、放而不散之美。两行之间的布局所形成的不规则空白是全印的“机智”处,犹如渔歌樵唱,意蕴深远,加之左右两侧用刀的力感悬殊而产生的线条粗细差异,使印面产生了奇险跌宕、巧中寓拙的效果,极富节奏感。全印仅有两行文字,“机智”空间的留白,将印心虚实疏空,中心一空,印则舒通。气畅则神清,使之韵远情深。印之边栏时轻时重、时粗时细,与疏密对比、错落有致的章法相得益彰,时距几千年,刀意犹存,完美至极,堪称佳制。此印是“空间”分割的高妙之作。 图二 郰随逐玺 (临作) 临好此印用刀要小心精确,特别是在其间的线性方圆与线质敦厚的掌控上,右侧用刀稍厚一些,使线条凝重。且在“郰”字上部的方势、下部的三角形图案外形的把握以及下部“随”字的圆厚与婉转上,用刀时都要有良好的体验。左侧用刀稍薄一些,使线条爽利中见硬朗,细劲中见萧散。深入体会左右的对比之法,右者密实、左者疏朗,而且左右的相融、相合是印章气格、品位、意趣的反映。所以用刀的生涩与劲爽要适度把握,不可一味求明快,亦不可一味求尖薄。要在施刀上做到尖而不薄、钝而见锐,方能刚柔相济。再有,实现上述要点必须在上石环节上下功夫,特别是章法的空间构筑性和点画的时序性,是临好此印的重中之重。前者论及的是理法,后者谈及的是形式,两者缺一不可,临作见图二。 图三 长歌对酒 (创作) “长歌对酒”一印(见图三)的创作是依据“郰随逐玺”的手法与思想展开的,一是左右开合、中间空白,二是大胆对比, 三是有收有放,四是反白为朱,五是巧施方圆。“长”字上部紧靠边线,虽然只有两笔,却做开放处理,使之空灵;下部线条密实且作粘连手法,进而与上部形成强烈对比。“歌”字左右结构,右侧上提有欹侧之势,使之斜而不倒;“哥”字往中间移位,一个“口”实、一个“口”虚,形成虚实对比;“言”字上圆下方,上圆中寓方,即“三角形”图案,且不居中,与“长”字的字势做统一处理,以使一行通畅便达。“对酒”两字粘连一起以一字论之而出,颇具巧思;上面三个竖点与边栏时断时连,饶有趣味;接下来三条弧线各具其姿,至此以收势正态而为,中间的“彐”往两边横向取斜势伸展,增加线条群的张力,中间融有封泥之韵,与右侧的“□”“△”形成呼应。“酒”字下部取秦汉印半通风格中的朱白相间之法,朱文阴刻,将此印的视觉刺激推到了极致。边栏采用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进而使此印的“空间”之妙达到理想状态。 赞 (0) 相关推荐 抱朴含真 ▍闻问庚子篆刻选 抱朴含真 行稳致远 --品读闻问篆刻 ◎李春雨 记得几年前我到集美阁选购印石时,见到一本<闻问印存>,作品风格有元朱.汉印.古玺以及流派印,形式多样但刻的并不俗气.结识了闻问之后便经常或见 ... 印章技法讲座 | 印章章法分类(三) 从虚实分之上虚下实法 上虚下实之印章,从古到今不胜枚举.近辑录前人佳作妙构,以供赏析.就总体艺术效果论,与上实下虚之法刚好相反,其印章之印文重心下移,下部印文紧密,笔画繁多,结体密实:上部印文笔画简少 ... 刘洪洋|篆刻讲座:从临摹到创作(3) 二.创作的方法 艺术的根本在于创作,篆刻也一样.篆刻是以汉字为载体,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一门传统艺术.学习汉印的最终目的是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篆刻作品,但是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摹刻了一定数量的汉 ... 刘洪洋|篆刻讲座:从临摹到创作(2) 临摹的方法应该是"摹"在前,"临"在后. (一)摹写印稿:将比较透明的拷贝纸或较薄的熟宣纸覆于准备好的汉印印拓上面,固定好,用比较细的铅笔采取双勾的形式准确地将 ... 刘洪洋|篆刻讲座:从临摹到创作(1) 对于篆刻爱好者来说,临摹是学习之路上需要叩开的第一扇大门,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一枚小小的印章往往蕴含了作者的艺术理念.审美标准以及技法技巧等.在从"临摹"到 ... 篆刻讲座|刘洪洋:从临摹到创作(7) (四)"大府( )"一印(见图一),属于战国玺,文字为楚系篆法,形制硕大,为楚国铜铸官印.品读这样的楚玺会让人感受到晴空万里.江河汇一的旷古美景,使人从心底里涌动出神驰情纵的快感. ... 篆刻知识 | 由汉印临摹到创作 创作是一种自发的欲望,而临摹则是出于理性的选择.在创作中遇到的困惑可以在临摹的过程中寻求解悟,而在临摹中得到的感受自然也会用以指导创作.善于学习的人,就在于能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找到结合点,相互推动,以 ... 篆刻学习,从临摹到创作的几个方法! 临幕的过程是艰辛的,既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从量变到质变,同时要多动脑.多用心,体会成功印例的理法和技法,对于范印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每一字.每一面.每一线.每一刀,都要经得起推敲,这就是赵熊先 ... 老师,我每天都刻印,临摹,创作,为啥要学篆刻史呢? 觉得有必要系统再说一下这个问题,尽管那篇文章的篆刻史一条下面已经列了大部分的原因. (三曹雕像) 一个人对事物的感受是有差异的,那么,欣赏一方篆刻作品,会涉及到这个人的很多问题,是不是敏感,是不是有某 ... 「汉帛书老子乙本」临摹与创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马王堆汉墓在湖南长沙东郊被考古发现,大量的帛书,帛画,丝织品等珍贵的历史遗物亦公布于世. 这些资料涉及医学,哲学,天文,地理,军事等诸多领域,极大地丰富认证了道家学派的重要初始资料 ... 赵孟頫行书集字古诗10首,从临摹走向创作 学习书法,从临摹走向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苦苦临摹了十几年的书法,最后还是不会创作,他们把临帖和创作割离开了,没有做好二者的转换训练,帖临写的很熟练,一创作还是自己原来的字. 我们知道临帖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