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权谋手段搞定组织中根深蒂固的势力,答案终于找到了!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二 · 汉纪四》
【原文】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民,东有六国之强族,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愿陛下徙六国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桀于关中,与利田、宅,凡十馀万口。
【译文】刘敬从匈奴归来,说:“匈奴的河南白羊、楼烦王部落,离长安城近的只有七百里,轻骑兵一天一夜就可以到达关中。关中刚遭过战事洗劫,缺少百姓,但土地肥沃,应该加以充实。诸侯最初起事时,没有齐国田氏,楚国昭、屈、景氏就不能勃兴。现在陛下您虽然已经建都关中,实际却没有多少人民,而东部有旧六国的强族,一旦有什么事变,您也就不能高枕而卧了。我建议陛下把旧六国的后人及地方豪强、名门大族迁徙到关中居住,国家无事可以防备匈奴,如果各地旧诸侯有变,也足以征集大军向东讨伐。这是加强根本而削弱末枝的办法。”高帝说:“对。”十一月,便下令迁徙旧齐国、楚国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强到关中地区,给予便利的田宅安顿,共迁来十余万人。
【分析】用权谋手段搞定组织中根深蒂固的势力,其手法无非这五大步:
第一步,选定对象
《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毛选》又有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又是我们的朋友?这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案例中,刘敬帮汉高帝刘邦就目前国内形势来看,对汉家王朝威胁最大的是旧六国的世家大族,因而刘敬建议刘邦首先应当清除旧六国的世家大族的势力。这里要多说一点,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对象有时候不是很明显,比如真正的幕后势力会扶持一个傀儡,让不明真相的外部人员误以为真正的势力是傀儡势力,这就是幕后势力常用的手法:韬晦迷惑术!所以,对于此种情况,权谋家应当多实地调查,多方打听,理性综合分析判断,真正做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
第二步,收集把柄
你要拿一个人开刀或者打算清除某一势力,你不能直接上去就要动他们,他们又没犯错你凭什么动他们,这样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阻力,而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师出有名”、“醉翁之意不在酒”,要懂得迂回进攻。“七国之乱,诛晁错”就是很好的典型说明。我们手头握有把柄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要进攻他们就有很好的理由了!
第三步,抽调区域
在案例中,旧六国的大族势力之所以能够对汉家王朝构成威胁,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盘踞在一个地方太久了,其所积聚的势力(包括军事、经济等)足以对中央直接构成威胁。所以,在有第二步把柄收集的基础上了,我们就可以动他们了,而抽调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调离他们原有的区域,让他们失去宗族势力依靠,分化瓦解,以达到削弱清除的目的!此种方法类似《三十六计》中的“调虎离山”之计。同时,案例中,还有一个细节我们不能忽略,即调离到哪里!在刘敬所提的建议中已经很好地给出了答案:把旧六国的大族势力由东部迁往汉家王朝的都城关中地区。分析之下,其有点好处:
其一,旧六国的势力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便于监督控制;
其二,让旧六国势力把精力更多放在抵御匈奴上,进而起兵造反汉家王朝的潜在隐患大大降低;
其三,让旧六国的势力(主要是军事力量跟经济实力)在同匈奴作战过程中逐步消耗;
其四,旧六国势力为汉家王朝抵御匈奴构筑了一道防御屏障,起到了战略缓冲的作用。
第四步,恩惠配套
在案例中,汉高帝刘邦在对迁移至关中地区的旧六国势力,所颁布的政策措施是:给予便利的田地和住宅加以安顿。读到这,读出了“胡萝卜加大棒”的含义。是的,刘邦此举也是用意颇深:用便利的田地和住宅加以安抚迁移人员的不满情绪,适时地缓冲了他们心理上的不适感,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不至于给你闹事!所以,恩惠配套也应及时跟上。
第五步,武力常备
案例中,刘敬在建议中有说到:若是各地诸侯有变,也完全可以征集大军向东征讨。这也是在提醒刘邦,对犯有前科的各诸侯国(曾经起兵造反过)的防备不能丝毫放松,不是对各诸侯完成迁移后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应当有“武力常备”的意识,使各诸侯在自己军事力量的可控范围内,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职场启示】
1、深刻理解这五大步骤所蕴含的权谋思维;
2、对关键目标的调查、筛选、判断是一门大学问;
3、把柄是一套很好的武器;
4、胡萝卜加大棒,屡试不爽;
5、借力打力,要多加揣摩实践;
6、对犯有前科的人要多加防备,谨防对我造成二次伤害。
权谋笔记,帮助你在职场快速成长!
quanmoubiji,bangzhunizaizhichangkuaisucheng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