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每天都在祈祷疫情快点结束,希望神灵能听到人类的祈求和呼唤,快快帮助需要呵护的人们,快点好起来,让生活回归平常。

视,观,察

停课不停学,孩子们在家每天都能收到老师发来的学习资料包,跟着小朋友一起学习,也有收获。今天学会《论语》中的一句话: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老师发来的材料里,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要了解一个人,应该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做什么。这样,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在网上搜了一下,对这句话的解释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处事的动机,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那么,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

虽然细节翻译有出入,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要想了解一个人,先看的他的言行(外在),其次分析他做事的心理(内在),最后确认他的价值取向和志趣所在。经此三步,就能对一个人做出较为彻底的认识和全面了解,使他在你面前无处遁形。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一个感受:如果我们不读文本《论语》,只是听别人说的话,就会不懂孔子,或者好像盲人摸象一般,只片面的了解孔子,误以为孔子只是一味强调规矩而已。很多经典名著都是这样,只有回归文本,把自己带到字里行间之中,才算是真正和作者实现了一次对话,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

圣人孔子像一座大宝库,总有给人惊喜的地方。如何为人处世,孔子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总结,昨天我记住了一句“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十六分之一先生也曾经把这句话送给我。今天学到的这句话,讲的是如何识人,孔子给出了“三字宝典”:视、观、察。

乍一看,这三个字好像都是看的意思,细品这句话,进而感受到这三个字竟有层层递进之感。貌似英语里也有三个与“看”对应的词:see, look, watch。

细微差别,在《论语》之中找到了对应的答案。

听书《后真相时代》

今天上下班路上在喜马拉雅平台听书,今天听的是《后真相时代》。

2016,“后真相”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根据作者的定义,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

作者麦克唐纳有强大的提炼归纳能力,以及对现象进行分类命名的能力。仔细听完他归纳的四种“后真相”表现形式,对信息泛滥焦灼期的普通大众来说,也算是一剂警醒贴。

第一种:片面真相。

这种“后真相”的表现形式,与成语“盲人摸象”遥相呼应。它指的是我们获得的大部分信息虽然是真实的,但没有传达完整的真相,而是被选择过、裁剪过的真相。究其原因,有事物的复杂性,也有貌似客观的“数据”。数据这一条,作者的解释尤其有趣:数据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要为数据选择不同的统计单位和统计方式,就会造成非常不一样的传播效果。

有点像“屡败屡战”和“屡战屡败”,文字游戏的高级玩法,在数字世界里,同样存在。

第二种:主观真相

一句话解释,就是先入为主。

人们都会对事物形成刻板印象,且在3秒钟之内已经形成的第一印象,可能要花费至少3天的时间才能被改观。

比如女人那莫名其妙的第六感~

《今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就曾指出,人类其实一直生活在“后真相(post-truth)”时代,信息不发达的时候被蒙蔽;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

第三种:人造真相

作者对这类“后真相”的定义是:人们为事物下定义和起名字,而这些由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定义和名字,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自己。

作者举了一个联合国对“饥荒”定义的例子。由于定义的标准非常苛刻,导致在2014年南非发生饥荒的时候,联合国派去的检查组认为尚未达到“饥荒”定义的标准,最后导致错失救助最佳时机,直到两年后,南非的饥饿事件波及到了更多人,联合国才使出援手。

如果不是听这本书,我都差点忘记了,在21世纪的今天,在这个地球上的某一个板块上,曾经发生过饥饿的新闻。

不过我对作者这样定义“人造真相”不完全苟同,与其说这是“人造真相”,不如说是僵化的体系以及复杂的政治官场导致的不作为,让一组定义成为双方博弈的工具。

第四种:未知真相

根据作者的定义,“未知真相”是不同的人对于未来持有的不同的看法。在未来变成现实之前,只要我们无法证明这些看法是错误的,那么,所有这些看法也都可以被看作是真相,并且对现实产生影响。

这一点似乎也有点牵强,世界运行自有其规律,也有逃不掉的定律。我猜作者不太读佛书的。

今天吴老板在药房买了一包十只的口罩,三块五毛钱一个。这个时候能买到口罩,让人十分惊喜了。我看了看包装封面,上面写着:一次性口罩。觉得有几分别扭,后来想明白了,这上面没有“医用”二字。那么这口罩有没有防护作用呢?不得而知~

三宝同学问我:妈妈,雾霾的时候,人们为什么没有抢购口罩呢?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刚刚有雾霾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这种空气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紧接着,各种各样的防护口罩开始面世,什么价位、什么造型的都有,那个时候,好像是前卫青年、高端人士才会戴防雾霾的口罩。后来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对雾霾好像适应了,也习以为常了,再大的雾霾天,也不见全民戴口罩了。

那雾霾对身体没有伤害么?

肯定也有伤害,只不过,周期比较长,一时半会还感受不到,所以就不在乎了吧?

这个事例,应该也属于“后真相”的一种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