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真地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别人也就做不到?

“这世上每一件完成了的事,都是在希望中完成的。”

——马丁·路德·金


巩姨发信息给我那会儿,我刚读完尼克.胡哲的自传《人生不设限》(Life Without Limits),掩卷提步,走出寓所,进到院子,在一张木椅上坐下。

院子里头,冬阳明媚灿烂,天幕瓦蓝,流云隐匿;干草地上,胖胖猫咪慵懒,眯着眼睛打着墩儿,电线杆上,娇小雀子啁啾,扑腾翅膀斗着嘴儿。

我点开她发过来的照片,照片里,一袭淡紫色碎花旗袍的巩姨,手里握着一个金色奖杯,站在领奖台上,亭亭玉立,脸上堆着麦子般和暖的微笑。

“雅姑娘,前几天参加西北区模特大赛,拿了一等奖哟,姨好开心。也祝姑娘所有的梦,终能成真。”她留言道。

认识巩姨,是去年六月的事儿了。我们从珠海搭乘同一趟航班回上海。由于暴雨,航班临时取消,航空公司安排滞留的乘客在机场附近的酒店过夜,第二天清晨返沪。酒店剩余的都是双人间,工作人员要求单身乘客搭伴凑双。我和巩姨就住在了一起。

说实在的,要不是因为check-in时,她信任地将身份证交给我,让我去办理入住手续,因而无意看到了上面的信息,乍见,没人会相信,她已63岁,因为她皮肤光滑白皙,身材高挑,气质不凡。

卧床夜谈时,我了解到,退休前,巩姨是一位护士,同时是一名业余模特儿。2016年1月,在一场车祸中,她失去了右腿。我们遇到那天,她刚结束5个月的治疗。巩姨大方地撩起裤腿,让我看装着假肢的右腿。

我心一酸,特难过。“没事,姑娘,阿姨很感激,上天让我活了过来。比起宝贵的生命,失去一条腿,真算不了啥。躺在医院,阿姨最担心的,倒是再也走不了T台了。不过,我下定决心,重头开始,回去后加强练习,哪能被一条假肢打败。”

虽一见如故,但因为是初识,所以即使内心压根不相信,安着金属假肢的巩姨,还能继续婀娜多姿走T台,何况她已经63岁!但嘴上,我还是尽量说了些鼓励的话。

再次见到巩姨,是在去年11月辽宁卫视一期综艺节目《有请主角》里。舞台上,身着红丝裙的巩姨,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美得像个十七八岁的姑娘!

当我从主持人口中得知,42岁时,巩姨曾罹患乳腺癌,与病魔斗争中切除了乳房,联想到那晚在珠海她温暖的笑容、和善的话语,喉头一紧,眼泪就下来了。

“巩姨,你是我的英雄。”我按了发送键。

1

所以,你是否真地以为,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别人也就做不到?

在观看朋友推荐的《21世纪最伟大的100个演讲》时,我知道了尼克.胡哲的故事。他的演讲,给我以极大的心灵冲撞。

这种灵魂的冲撞,除了源于演讲本身的铿锵有力、激情饱绽外,更归因于演讲者是一位四肢残缺的“残疾人”。

尼克.胡哲,1982年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生下来就没有四肢,只在左臀部下长着一个带着两个指头的“小鸡脚”。医学上将这种症状称为“海豹肢症”。好在尼克的父母都有文化,并没有放弃对小尼克的教育。

6岁时,在父亲的帮助下,尼克学会了用“小鸡脚”写字。8岁时,尼克进入小学。离开父母保护的小尼克,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终于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同学们异样的眼光与冷嘲热讽令他的自卑和绝望与日俱增。10岁那年,无法忍受的小尼克,准备在水缸中溺死自己,但没有成功。

后来,在一次演讲中,尼克提起这件事,动情地说,“自杀未遂后,我突然意识到,上帝让我活着,一定有他特定的目的与安排。”于是,他选择了余生乐观坚强地活着,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同样遭受着各种人生磨难的人。

2001年,19岁的尼克打电话给学校,向校方寻求演讲的机会。在被拒绝了52次后,才终于获得许可,自此,他开始了演讲生涯。

2003年,他取得会计和财务规划双学位。不可思议的是,四肢残缺的尼克,经过苦练,还学会了骑马、打鼓、游泳、足球,在他那里,似乎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2005年,尼克获得“杰出澳洲青年奖”。乐观幽默、坚毅不屈的他,三十几岁,足迹便已踏遍世界各地,用自己的故事,激励和照亮着许许多多的人。2008年至2009年,尼克几次来到中国,在清华、复旦等高校进行巡回演讲。

2010年,自传体散文《人生不设限》出版,文章记录了他战胜残疾的整个心路历程,温暖感动了无数人。

2012年,尼克与日本国籍女友结婚,2013年儿子出生。

所以,亲爱的朋友,你是否还固执地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别人也就做不到?

尼克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你我确实无法掌控所发生的事,但却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回应。人生最可悲的并非是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只要仍有呼吸在,就还有希望。你我只是凡人,无法看到未来,但可以通过努力,描绘出未来的各种可能。

就如尼克在自传《人生不设限》中写的那样,“认为自己不够好,这是最大的谎话。 认为自己没价值,这是最大的欺骗。”

2

你看,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认为别人也做不到,可后来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你做不到的事情,别人都做到了!

只是,究竟为何,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或不自觉去扮演那个“泼冷水”的人,或从自我经验出发,或从空洞道理入手,甚至不惜用尖酸刻薄的言语,无情打击别人,浇灭他人希望的火焰?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依德在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时,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

他认为,人的完整人格由这三者构成。本我代表人的欲望,良知,平时受到意识的压制;自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而超我则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从这三者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有意识的部分,日常生活中里就会显现出来,而超我和本我永久对立。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会启动防御机制进行调节。

心理防卫机制是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等心理,有意无意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人为了减少焦虑,通常采用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而心理投射十分常见。

什么是投射呢?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的东西(这其中,包括不喜欢自己的部分和喜欢自己的部分),投给别人,来获得自己的坦然。投出去的东西可以是愿望、情感、某些冲动等。投射出去以后,我们就可以“大义凛然”、“居高临下”地去厌恶、指责、瞧不起或不认可别人了。

下面这种情况,相信很多立志运动的人都遇到过。

大冬天,你告诉同事,出于健康考虑,准备每天跑一小时。又因总加班,晚上没时间,所以就放在早上好了,六点起床……没等你说完,同事眉毛一挑,立马用怀疑判下你的死刑,“拉倒吧!怎么可能!你起得来?斗争得过被子?”

在那当儿,你可能特生气,心里直捣鼓,“干嘛这样瞧不起我?”

其实,你的同事,她并非针对你,她只是将对自身懒惰的不满投射到你的身上去罢了,企图通过这种投射去获得内心的平衡。

又比如,很多自己不爱看书的父母,却总爱逼着孩子去读书,孩子不听话则大发雷霆,甚至高声指责孩子不争气。他们的暴跳如雷,实则也是对自己因不读书而产生的羞愧的一种投射。

心理学家还指出,投射的背后往往暗藏着一部分我们自己不愿意承认的东西。投射的是我们不接受自己的部分,而同时也影响到另一个人于你而言的真实性。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似生别人的气,实则是在生自己的气;我们貌似看不起别人,其实是看不起缺少志气的自己;我们极力否定别人,可真正否定的,还是那个无能脆弱的自己。

张德芬老师说,“外面没有别人”,讲的也正是心理学上的投射现象。当你发现你所讨厌的自私、小气、无能,其实都是你自己的时候,要做的就是慢慢消化、接受你自己。

所以,亲爱的朋友,你是否还在固执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别人也就做不到?

3

等你明白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别人通过努力却做到了这一事实后,请你与我一道,好好去修炼两门功课:

首先,请学习坚定一个信念——只要是不超过人性本能的事,别人能够做到,那么,我们也就能够做到!其次,请练习坚守一个原则——不去轻易扮演掐灭别人希望之苗的角色,要能坦诚正视接受自己的懦弱与不足,也可真诚祝福肯定他人的进步与理想。

坚定信念,让我们聆听内心的声音,不管周围有多少人质疑,也要鼓足勇气,坚定脚步,尽最大力气抵达梦想的彼岸。

在《人生不设限》中,尼克写道,“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的时候还能坚持去做。告诉自己再多撑一天、一个礼拜、一个月,再多撑一年吧,你会发现,拒绝退场的结果令人惊讶。只有拒绝再试一次的人才会被打败。”


勇敢去坚持,不为自己的人生设限,人生就会有无限可能。

2011年3月,我以研究生考试入学考试初试总分第2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试,却被莫名地淘汰。不服气的我,告诉身边所有人,2012年,我要继续报考北师大,并且一定要以第1名的成绩考进去。

所有的人,包括我的父母,第一反应都是“怎么可能?别浪费时间了,放弃吧。”他们或建议我安心去工作,或建议我换另一所学校。

在最初,说实话,这些质疑确实动摇过我的决心,但不撞南墙绝不回头的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边工作边继续备考。2012年3月,没有辜负自己,终以第1名的成绩被北师大录取,并且成了所崇拜的教授的弟子。

所以,即使看不到希望,也让我们再多坚持一会儿吧。或许,成功就在下一个路口呢。你要相信,别人做到的,你也能做到。

坚守原则,做播洒爱的太阳,而不是遮挡光的阴霾。用心且真心去呵护别人哪怕小小的梦想吧,不要轻易去掐灭他人的希望。你做不到,不代表别人做不到,对不对?

就我个人而言,我就不太愿意与那些以打击别人为乐的人交往,这类人,头顶就像飘着一片乌云,时刻散发出负能量,同他们呆久了,不知不觉,你也会变得悲观与怀疑。如果改变不了他们,那就远离他们好了。

对他人的信任与鼓励,往往可以创造奇迹。

写这篇文章时,突然想起电影《阿甘正传》。阿甘虽然智力有缺陷,纵观他的一生,他的成就却是我们正常智商的人也无法取得的,而他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他的妈妈。

纵然知道儿子弱智,她却从始至终相信儿子、支持儿子。阿甘上小学时,妈妈就告诉他,“you are no difference than anybody else”,她要儿子坚信,他和别人一样,这种信任持续了一生。

我想,没有阿甘的妈妈,也就不会有日后成功的阿甘吧,又或者倘若没有尼克的父母,没有他们对儿子的不离不弃,也就不会有今天乐观坚强的尼克吧。

信任
,确实创造了奇迹。

马丁·路德·金说,这世上每一件完成了的事,都是在希望中完成的。

那就让我们,充满希望,努力前行吧。

亲爱的,你要明白,真地,不是你做不到的事情,别人也就做不到。因为这个世界,多的是,比你更勇敢、比你更努力、比你更多一点坚持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