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攻打花拉子模新都撒马尔干
撒麻耳干,现属乌兹别克,汉文译作撒马尔罕。“干”字(kand或cant)在波斯文中义为“城”,薛迷思、寻思、邪米思(Semis)源出突厥语,义为“肥沃”。因它建立在札拉扶桑河(泽拉夫善河)南岸,又被称为河中府。西辽建立后,原以虎思斡耳朵(八剌沙衮)为都城,后来又以寻思干为都城,建立东西二都。
屈出律伙同花剌子模推翻西辽后,河中府一带即属花剌子模所有,摩诃末于是将首都从玉龙杰赤迁徙到撒麻耳干。撒马尔干是公认的人间天堂。
撒麻耳干是中亚地区的文化中心,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被人们看做中亚的文化发祥地。
为了保卫首都,花剌子模沙摩诃末派了十一万人驻守撒麻耳干,其中六万是突厥人,由算端宫中的大臣、权贵率领,其首领是秃孩汗(塔海汗),他是秃儿罕哈敦的弟弟;五万是大食人(这是突厥人对伊朗人的称呼,不是指阿拉伯人,伊朗人)。这些人都是苏丹精选的英雄,是当时的“精锐之师”。另外,还配备了“二十头躯干健全、貌似凶神的大象,这大象扭弯圆柱,和蛇作耍,披着五颜六色的铁甲”,企图以此“作为国王的马步兵在战场上的防护,好使他们不在进攻和袭击中回头”。除此之外,城中还有无法计数的城民。他们与守军一起加固城防,“城墙增到与昴星一样高,濠(壕)堑深掘至干土下面的水层”。“在城墙前围筑若干斜坡”,“四周敷设了若干条外垒防线”,“在城壕里放满了水”。为了支持战争,摩诃末还下令预征了三年的赋税。
从一个城市的防守来看,撒麻耳干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兵多将广。但从整个战略部署和抗战的决心来看,摩诃末却犯了致命的错误。花剌子模政出多门,母后、诸子及诸将分地而治,再加上花剌子模母族的将领杀人越货,抢劫商队,处于理亏的一面,其他不少将领并不愿为此卖力作战。尽管也曾有人向摩诃末建议,集中全国主力于锡尔河沿岸,以逸待劳,与蒙军决战,但摩诃末却不敢集中全国军队进行野战。
尤其是当他在边疆地带与蒙军亲自较量之后,他亲眼看到敌人的强大和威力,“慌乱和忧愁的心情逐渐支配了他,他的言语行动中时常流露出后悔之意。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摩诃末采取了分兵把守城堡的战略方针,任凭各个城市各自为战。这种消极防御的方针使蒙军可以对各个城市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摩诃末一开始就摆出了一副被动挨打的架势。在蒙军进攻撒麻耳干之前,摩诃末就丧失了胜利的信心,有一天他去巡视撒麻耳干改修城壕的工地,见壕与河水相接,他却以为毫无用处,说:“前来进攻我们的军队,只要每个人扔下自己的鞭子,这条壕沟一下子就被填平了!”
他这种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言谈自然会影响军民的情绪,“臣民与军队大为沮丧”。当蒙军进入河中地区的消息传到撒麻耳干后,摩诃末竟变得六神无主,坐卧不安,内心充满了混乱和疑惧。他不是率领军民坚守首都,而是慌慌张张地离开撒麻耳干,带领一部分军队逃跑了。国王带头逃跑,军心自然动摇。战斗还没有开始,撒麻耳干的命运已经基本确定了。
更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摩诃末一路逃跑,还一路散布失败主义情绪。“不管走到哪里,到处都说:'(你们)自谋活命之计吧,蒙古军队是无法抵抗的!’他派人到花剌子模(指玉龙杰赤城)去让他的嫔妃和母亲秃儿罕哈敦取道祃拶答儿而前来。他不管走到哪里,都要问一问每个大臣,有什么办法能对这次灾难有所帮助?每时每刻都有传播到城中的可怕消息传来,事情越来越乱”。摩诃末及其大臣都一筹莫展。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摩诃末不是身先士卒、坚决抗战,而是畏敌如虎、带头逃跑;不是鼓舞军民奋起抵抗,而是号召人们各奔前程,乃至屈膝投降。这种怯懦的行为、失败主义的论调,怎能不大大影响各地军民呢?
成吉思汗则是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并在战术上采取了稳扎稳打、力求必胜的措施。“当成吉思汗进抵讹答剌时,关于撒麻耳干守军众多,城堡不可攻破的消息早已传遍四方。大家都认为,将撒麻耳干城攻下来需要好多年,因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城堡呀!(成吉思汗)预先估计到这个情况,认为首先必须将四周地区扫清。因此,他先向不花剌进军,占领了那里,从不花剌将'哈沙儿’队全部驱到了撒麻耳干。在沿途所过的地方,他丝毫没有侵扰向他屈服的城市,至于撒里普勒、答不思等进行抵抗的(城市),则留下军队进行围攻。当他到达撒麻耳干时,被派到讹答剌及其他地区的皇子与异密们已结束了那些地方的战事,带着从攻占的(城市)驱来的'哈沙儿’队来到了”。成吉思汗利用几个月时间成功地实现了剪其羽翼、扫清外围的战略目的,不仅集中了蒙军的全部兵力,而且利用了花剌子模的人力、物力成功地采用了“因粮于敌”“借兵于敌”的策略方针。
各地的俘虏所组成的军队,每队十人,一队打着一面旗帜,诸队来到城下,战旗铺天盖地,人马如潮如海,“其人数超过沙粒和雨滴。他们把城池团团包围”,故意让撒麻耳干守军看到蒙军人多马壮,起到了一个先声夺人的威慑作用。成吉思汗亲自围绕城墙和堡前斜坡巡视了两三天,考虑攻城和夺取(城)门的计划”。这时,他免除士卒们的战斗,让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直到第三天早晨,他才下令发动总攻。无法计算的蒙古军队和“哈沙儿”队围住了撒麻耳干城墙,从不同方向向城市猛冲。城里的守将阿勒巴儿汗等,冲到城外,与蒙军对阵,箭如雨下,双方都伤亡很重。那一天,算端的突厥军队不断与蒙古兵交锋,他们杀死了一些蒙古兵,也俘获了一些人,把俘虏带进城内,同时他们自己也有一千多人丧身沙场。当太阳落山时,他们才各自返回自己的营房。
第四天天刚亮,“成吉思汗亲自上马,挥师包围城池。城里城外的军队均集合起来,准备战斗;他们紧束战袍,杀到晚祷时刻。射石机和弓弩齐发,矢石横飞”。蒙军堵住了撒麻耳干的各个城门,阻止花剌子模军冲到战场上。城内的军队多次发起冲击,希望能冲开一条血路;城外的军队一批接一批地补充,宁愿战死也不肯后退一步。“双方在交战的棋盘上难解难分,那英勇的骑士再也不能纵马驰骋于原野”了。这时,花剌子模守军“把大象投入战斗;但是,蒙古军没有逃跑,相反地,用他们的'擒王’之矢,解脱了被大象阻挡的人,打乱步兵的阵形。大象负伤,不比棋盘上的卒子更有用,它们往回跑,脚下践踏了许多人”。当太阳消失在黑暗中时,撒麻耳干人只好关闭了城门。
“这天的战斗使撒麻耳干人忧虑重重,他们的心情和看法各不相同:有人渴望屈膝投降,有人担心自己的命;还有人,因天命注定,不去乞和;再有人因成吉思汗散发的灵光,丧失了斗志”。其中有一些伊斯兰教首领和一些披戴头巾的人,他们感到蒙古军英勇无畏,开始变得六神无主,从思想上打消了抵抗的念头。他们私下议论,突厥人与蒙古人是同一种族,城破后说不定会受到优待,因此他们决定首先投降蒙古。第五天早晨,当蒙古人同犹豫不决的城民重新展开战斗时,“伊斯兰教的法官、司教同教长们突然来到了成吉思汗处”。他们得到了成吉思汗的鼓励和抚慰,得到了投降不杀的许诺,并在取得成吉思汗的同意后,他们又返回城内。到了祈祷的时刻,他们不是祈祷真主保佑守军取胜,而是关闭了战斗之门,打开了撒麻耳干的城门(西北门:祈祷门),放蒙军进城。当天,蒙军忙于拆毁城墙和外垒,城民们被集中到安全的地方,蒙古军队没有伤害他们,直到全部城墙被铲平、马步兵可以自由往来为止。
第六天早晨,蒙古兵大队大队地开进城内,城里的男女居民,以一百人为一群,由蒙古人监视,给赶到城外。只有那些去晋见成吉思汗的伊斯兰教首领以及受他们庇护、与他们有些瓜葛的人,才免于出城,获得这种保护的有五万多人。然后蒙古人通过传令官宣布了一道命令:“匿藏者格杀勿论。”蒙军将士开始进行抢掠,很多躲到地窖、地洞里的人,被发现以后都遭到了杀害。
象夫带着大象去见成吉思汗,请求发给大象食物。成吉思汗问大象靠什么为生?象夫回答说:“原野上的草。”成吉思汗下令放掉大象,让它们自己到原野上去吃草。曾经抵抗过蒙军的二十头大象破格得到赦免,但最后却在荒野中饿死了。
当天夜里,蒙古人离开市镇。退守内堡的花剌子模守军早已被“吓得心胆俱裂,既不敢挺身抵抗,又不能转身逃跑”。只有“勇敢的人”阿勒巴儿汗表现出英勇无畏的气概,他率领一千决死之士冲出内堡,从蒙古军中杀出条血路,前去与苏丹会合。
第七天黎明,“蒙古军又围住了城堡,双方矢石齐发。城墙和堡前斜坡被毁坏了,放满水的'铅’水渠也被毁坏了。到了晚上,蒙古人夺下城门,进了城。有一千多名平民和勇敢的战士避入大清真寺内。他们用箭和石油同蒙古人展开激战,蒙古人也喷射石油,纵火焚烧清真寺及寺内所有的人”,大清真寺被焚烧一空。最后,他们将剩下的居民和城堡守军驱赶到城外,将突厥人和大食人分开,全部分编为十人队和百人队。他们按照蒙古习惯将突厥人召集起来结发为辫,为的是安定他们,打消他们的恐惧。但是,就在当天晚上,“所有康里男子都被溺毙于毁灭的海洋内,为死亡的火焰所焚化”。共计有三万多突厥、康里人被杀,他们的统帅是巴力失马思汗,突厥语意为“不寻求和平的人”;塔海汗(秃孩汗)意为“舅父”,他是花剌子模的国舅;撒儿昔黑汗,意为“坚硬的”“粗糙的”可汗,估计是一位勇敢、鲁莽的将领,类似于一位草莽英雄;兀剌黑汗,意为“驿马”。另外还有算端的著名大臣二十余人,他们的名字详细记载在成吉思汗颁发给也里迦儿忒朝始祖鲁克那丁—迦儿忒的诏书(札儿黑)中。同时,还有许多花剌子模大臣、士兵和居民悲愤地自杀而死,以身殉国。
撒麻耳干的城镇和内堡都化作了一片废墟。第八天早晨,蒙古人开始清点那些刀下余生者:三万有手艺的人被挑选出来,分给了成吉思汗的诸子、诸妻和诸位大臣、将领;又从青壮年中挑选出三万人,编为一支签军。其余的人也刀下留情,但要求他们交纳二十万的那的赎金。那一年,成吉思汗在撒麻耳干境内度过了夏天和秋天,然后委派了几名管理撒麻耳干的沙黑纳(长官),亲自率军去征服呼罗珊,另一部分军队则由其诸子率领去进攻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
下一个就是进攻玉龙杰赤和呼罗珊地区,这是花拉子模仅存的领土。
参考文献
《史集》
《世界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