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里的“珍珠”——颅内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良性肿瘤,因其肉眼下色泽洁白带有珍珠光泽,又被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

发生在颅内的表皮样囊肿,多由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异位进入神经管所致,约占颅内肿瘤的0.5-1.8%,可为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是先天性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约为1.25:1,可广泛发生于任何年龄,但由于起病隐匿且生长缓慢,多数患者在成年后才出现症状,以20-50岁发病多见,其中40岁为发病高峰。

有哪些临床特征?

SYMPTOM

#1

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肿

常以三叉神经痛起病,往往有患侧耳鸣、耳聋、晚期出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表现为面部感觉减弱、面肌无力、听力下降、共济失调等。少数可出现舌咽、迷走神经麻痹表现。

#2

鞍区表皮样囊肿

早期多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少数患者出现内分泌障碍,如性功能减退、多饮多尿等垂体功能不足及下丘脑损害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可出现疼痛、感觉麻木、颞肌及咬肌无力等。

#3

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

发生于大脑半球的肿瘤常有癫痫发作、精神症状以及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发生于小脑的肿瘤多出现眼震、共济失调等;发生于脑干的肿瘤可出现交叉性瘫痪、对侧强制性轻瘫等。

#4

脑室表皮样囊肿

可阻塞脑脊液循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

#5

颅骨表皮样囊肿

肿瘤可发生在颅骨的任何部位,但往往多见于中线或者近中线部位。可偶然被发现,呈颅骨表面隆起,触之橡胶感,一般无压痛,可移动或固定。

如何进行检查诊断?

DIAGNOSIS

由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生长位置密切相关,故病史查体对于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定性诊断方面,往往需要客观的辅助检查来最终确认,如头颅CT、MRI等,病理检查结果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应该怎样治疗?

TREATMENT

颅内表皮样囊肿生长缓慢,患者往往在肿瘤生长较大出现临床症状时才去医院检查确诊,这个阶段,颅内表皮样囊肿的生长期通常已经持续了许多年,此时再用药物进行控制,其作用是很有限的。

目前,临床上对于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相对成熟,医生可以尽可能全部切除肿瘤的囊壁并避免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但是手术对医疗设备和医生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选择权威医疗机构及专家是治疗的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