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哲理】孔子做人处事智慧:事父母,敬而不违,劳而不怨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处世哲理】
孔子做人处事智慧:
事父母,敬而不违,劳而不怨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今解】
孔子说:“侍奉父母要委婉进言,即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听从,也要持敬而不可冒犯,即使自己辛劳也不要抱怨。”
曾皙、曾参父子俩都是孔子的学生。曾皙为人脾气暴躁,性格狂放,有诗人气质。曾参与父亲迥然相异,为人处世谨慎恭敬,有孝子美名。
一天,曾参和父亲曾皙在瓜地里锄草,曾参不小心把瓜秧锄断了,曾皙看见了,怒气油然而生,不能自持。他从地上抄起一根木棒,朝曾参气势汹汹地走来。
曾参看见父亲两眼冒火,怒气冲天,并不惊慌,而是平静如常,沉默着,既不辩解,也不逃跑。
曾皙抡起木棒猛击曾参后背,曾参应声倒下,人事不省。
过了好久,曾参苏醒过来,他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脊背上仍然感到阵阵疼痛,但他脸上显出高兴的样子,走到曾皙面前说:“刚才我锄断了瓜秧,惹得父亲生气了,父亲用力教导我,您不会累病吧?”曾皙沉默不语。
曾参回到屋里,仍旧像往常一样弹琴唱歌,他想用琴声和歌声来告诉父亲,自己虽然被打得很重,但身体很好。鲁国人知道了这件事,都称赞曾参是孝子。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却非常生气,他对弟子们说:“曾参再来,不要让他进我的门。”
曾参自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为什么老师不让进门呢?
他请同学说情,要面见孔子。曾参恭敬地问道:“先生,弟子做错了吗?”
孔子不满地瞥了他一眼,说道:“你听说过吗?过去,一个瞎眼老头的儿子叫舜,舜非常孝顺父亲,为了让父亲随时叫自己能够听到,无时无刻不在父亲身边;但他父亲想要杀他时,却找不到他。他父亲拿着小棍子打他时,他就站在那里等待父亲惩罚,要是看见父亲拿起大棍子时,他就赶快逃跑,所以瞎眼老头没有犯过不行父道的罪过,舜也没有失去纯厚的爱心。”
孔子接着又说:“如今你孝顺父亲,却交出自己的身体等着父亲暴怒毒打,甚至被打死了也不躲避。你以为这是孝顺吗?如果你被打死了,就是使父亲陷入了不义的境地,这就是大不孝!”
曾参听罢孔子一席话,茅塞顿开,满面惭愧,他说:“曾参之罪太大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