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剧发展的一些记忆与思考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京剧在解放前的高峰已过,而新中国的成立又把京剧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从1949年到2019年的70年间,我以为京剧的发展大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66年,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年代;第二个阶段是从1967年到1976年,是一个全民都唱“样板戏”的年代 ;第三个是从1977年到2019年,是一个创作空前繁荣的阶段。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学习和研究京剧史的专家,也没有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京剧的发展做过详细的调查和统计,之所以这样分期,完全是凭着我对京剧的热爱,凭着我看戏的经历总结出的,因此不免有井底之蛙之嫌,只能从一个侧面提供一些参考。
一、传统戏的继承和现代戏的丰收
从1949年到1959年这10年间,应该是有选择的继承和精研京剧传统剧目的阶段,从梅兰芳先生、程砚秋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电影资料,就可以体会出当时的人们对传统剧目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从1960年到1966年,时间虽然不长,却迎来了现代京剧创演的大丰收。1964年6月5日至7月3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主持会议,文化部部长茅盾致开幕词,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致贺词,5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工作者出席。会演分六轮同时在人民剧场、民族文化宫、北京市工人俱乐部、天桥剧场、二七剧场进行,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29个剧团、2000多人参加,演出了35个剧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于1964年7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加会演的全体人员。
《红色娘子军》杜近芳饰吴清华、冯志孝饰洪常青
《杜鹃山》戏单,《红管家》海报
关于此次现代戏会演,我有一份资料,可以作为京剧史料的补充。这是奚啸伯先生给北京师范大学清史专家张守常教授写的一个扇面,上面详细记载了1965年华北地区现代戏汇演的情况:
1965年7月1日华北区在山西太原市举办京剧革命现代戏观摩演出会,参加演出者计12个京剧团,演出剧目十三 :有北京京剧团之《南方来信》,北京京剧二团之《红头巾》及《越海插旗》,北京实验京剧团之《海棠峪》,河北省京昆剧团之《战洪图》,唐山(京剧团)之《破浪前进》,张家口(京剧团)之《火焰千里》石家庄(京剧团)之《桥头镇》,天津(京剧团)之《三条石》,塘沽(京剧团)之《渤海渔歌》,内蒙古(京剧团)之《气壮山河》及《草原新篇》,太原(京剧团)之《红色交通线》。此次观摩演出在党的大力支持下,每一京剧工作者都得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及共同探讨研究的益处。
这次参加演出的演员,最高龄的是马连良、马富禄二位先生,最年轻的是张学津、学海、岳惠玲几位小同志。老年人是老当益壮,青年人是朝气勃勃,看了真是兴奋异常。演员李世济在《南方来信》中塑造了河霞的英雄形象,唱腔在程派的基础上,又有继承发展,既继承流派,又发展流派,也是可喜之事;裘盛戎在该剧中所创的二黄二六也是别具一格。李小春在《气壮山河》剧中塑造了李亦辰的形象,也比较成功。
在第一轮四天演竣,大会组织了代表团去文水县云周西村烈士刘胡兰陵园敬献花圈,数百京剧工作者受到了一次可贵的政治课。
我由晋返京略息,常公以此纸嘱书,特将会演情况书志于前,以为念耳。奚啸伯于京,时在六五年七月三十日。
奚啸伯书写的扇面
奚先生的这个扇面,不仅详细地记录了汇演的时间、地点、院团、剧目,还记载了参演人员的年龄和表演的情况,更记录了全体演职员集体到刘胡兰烈士陵墓前敬献花圈,受到革命教育的壮观场面,给新中国京剧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从 1962 年到 1965 年,几十出现代戏的推出,也形成了群众学唱的风潮。我清楚地记得,我的母亲在每天跟着收音机学完电大课程以后,会跟着收音机学唱京剧《洪湖赤卫队》和《黛诺》的选段 ;暑假时,我父亲欧阳中石先生的朋友、四川师范学院的冯鹏教授会教我和弟弟唱《红灯记》“临行喝妈一碗酒”的唱段,谁先学会就给谁买冰棍吃 ;我那时会在南小街的文化站看电视,印象中看过《奇袭白虎团》;我的叔叔也常常在家里唱京剧《红岩》里成岗的唱段 ;我更记得 1964—1966 年间,我这个小学生,大声地唱着《沙家浜》里沙奶奶的唱段“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由此看来,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并不只是京剧圈内的事,这些京剧剧目已经通过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向全国全面推广开了,从这个侧面说,称这个阶段是丰收的阶段并不为过。
二、全民演唱“样板戏”的年代
准确地说,全民大唱“样板戏”,应该是从 1968 年开始的。入学后不久,老师就找一些会唱京剧的同学排戏了。因此,我从 14 岁就开始演李铁梅。
上世纪 70 年代初,梁小鸾、赵荣琛老师经常在我家为比我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们教戏,还到各个部队、文化馆的京剧队为业余京剧队说戏。
八个“样板戏”中有五出京剧 :《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和《海港》,后来又陆续有了《龙江颂》《平原作战》《磐石湾》《红色娘子军》《杜鹃山》和《红云岗》。每一个电影出来,都令人们兴奋不已,全民追看、全民喜爱、全民参与,使得京剧深入人心。后来虽然不再大演现代戏了,可是人们已经养成了热爱京剧的情结,这些人正构成了今天众多京剧票房的群众基础。
三、创作空前繁荣的阶段
文/欧阳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