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孩子的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长期
作者丨鱼爸
1
说起孩子的叛逆行为,妈妈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特别是家有男孩,简直不知从何说起。
而说起最多的情形,就是本来乖乖的孩子,到了两岁半或者三岁以后,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前几天收到一封粉丝妈妈来的邮件。
“家有男孩,三岁半,单亲,跟我就没分开过。 两岁前,他是人见人夸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我按书养,给他讲道理,所以他自然特别听道理,好好说,从不调皮。 两岁半以后,开始反着来了,但也还好,熬过来了。 最近三岁半,真把我逼疯了!譬如,去餐厅吃饭,他吃好了就在旁边空余的椅子上跳来跳去,以前说过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影响到别人。 而现在我说了后,孩子回:我就不听我就不听!我就要跳! 在路上走路,也是横冲直撞,撞到了别人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走他自己的,更别提道歉了。 真的好崩溃!我不知道原因在哪,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我想要和这个叛逆期的小子好好处,哪怕不能成为朋友,也要是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
图片来源绘本《野兽国》
2
看到这封邮件,是不是感觉自己也曾经历或者正在经历呢?
讲真,我自己都经历过,所以特别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
幸运的是,这位妈妈是属于能反省的妈妈。
明白打骂是最无效的教养方式。
但是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这几年我自己亲自带小小鱼,就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说说我的处理办法。
在说之前,先看看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征,因为只有更懂孩子,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孩子从幼年到成年,都会经历3个特别的时期,期间都会表现得很逆反,所以很多父母几乎接近崩溃,不知道在这样的阶段,怎么教养孩子。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叛逆期这个概念,而对宝宝叛逆期的认识是不足的。比如我以前跟朋友们聊天,谈到两岁多的儿子有点叛逆。
就有朋友打趣说,这么小就叛逆啊!他们觉得是不可能的,因为一般人认为只有青少年才叛逆,这是一个误区。
“叛逆期”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一般所说的叛逆期的三个阶段(参考)
2-4岁 宝宝叛逆期
6-8岁 儿童叛逆期
14-16岁 青春叛逆期
若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学会尊重孩子,亲子冲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结果了。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叛逆期这个概念,而对宝宝叛逆期的认识是不足的。
在2-4岁,孩子会出现第一个叛逆期,可以说是可怕的“小怪物”阶段。
孩子从两岁的时候开始就会形成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于是总是说“不”,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去!”“去吃饭!”“不吃!”“叫叔叔”“不叫!”等等,有时甚至懒得回答,直接甩头就走。
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经常说“我的”!
他们开始强调“我”这个词,发现了自己,发现自己原来跟妈妈不是一体的,而是可以分开的。
所以我们不要觉得孩子叛逆期的出现是个坏事。
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就是通过“叛逆”来找到自我、表达自我。
摆脱父母的控制,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
只是每个孩子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而且跟家庭教养方式息息相关。
在这第一个叛逆期内,孩子非常需要表达自己。
所以,我们要先接纳、观察孩子的这些行为特征。
但是提醒一点,接纳并不等于忽视不管,全盘肯定。
我们接纳,代表我理解你,能接受你。
但是我们有责任保持积极的思考,进行引导。
那些好的东西要保留下来,比如孩子展示出来的独立性,民主意识的萌芽,内在的秩序感等。
但是那些不好的行为,比如打骂人、损害物品等,就需要父母引导。
在这个阶段,孩子有一个明显的行为就是“打”人,记得那时候小小鱼就经常动手打奶奶,因为他觉得奶奶是软柿子吧,反正打了也没事。每次我看到了会进行一个干预引导,但是过几天又犯。
后来我就觉得无法禁止孩子这样做,那就改变大人。我要我妈也适当反击,拍他几下重的。让他知道被打是很疼的,打人和拍桌子是不一样的。
就这样,慢慢地改变了。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谈及个体发展时提到,“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
图片来源绘本《野兽国》
3
怎么引导?
这就是说的怎么办的问题。
我一直提倡用“规则”来管孩子。
有了接纳和理解的基础。
很多问题其实就会消退。
可以说,没有规则感的孩子,天天都是叛逆期。
因为没有规矩,孩子的行为会随心所欲。
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在餐厅吃饭,吃好了就在旁边空余的椅子上跳来跳去。
你说了他后,他会跟你说:我就不听我就不听!我就要跳!
在路上走路,也是横冲直撞,撞到了别人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走他自己的,更别提道歉了。
那怎么办?
记得刚开始带小小鱼去餐厅吃饭。
他也是这个表现,脱了鞋子在椅子上爬,甚至把头伸到了隔壁的桌子,看别人吃什么菜。
我当时只是把他叫回来,然后跟他说:吃好了饭,也不要四处吵闹,这是餐厅,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你不能打扰别人。
他会点点头。
可没多久又会这样。
那我的惩罚是直接把他带到外边去,站在门口吹风。
他知道我说到做到,所以就愿意遵循这个规则。
很多父母会说我们这样会有损孩子的天性。
但我觉得,这并没有影响到天性。
他在家里,可以在沙发上蹦跳,没问题。
在床上打滚,也没事。
在广场上开始撒野也可以。
但是不能打扰到别人。
这是必须树立的一个规矩。
如今他在电影院、餐厅,有时也会兴奋。
但是只要我提醒,就能控制自己的音量,也不会再去打扰别人。
他自己也觉得这是对的事,那就更会去主动遵守了。
如果我们不去引导,他们的行为不仅仅会打扰别人,也可能伤害到自己。
比如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这是危及生命的行为。
4
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思想进一步独立起来,特别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们,此时已经有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于是行动也开始独立。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开始进入了第二个叛逆期:敢于反抗的小大人(6-8岁)
这个“小大人儿”就会极力地去挣脱父母的掌控,希望凡是自己说了算。
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但是在这个阶段,父母的“语言暴力”和控制欲绝对是杀伤性武器。
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帮助和引导孩子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比如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不喜欢文学名著,那么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然后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
比如喜欢漫画的孩子,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读一些健康的漫画何尝不可?关键是保持孩子的兴趣,增强他阅读的动机。先打开了书本,然后再加以引导,涉猎更广泛才有希望。
如果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过分地加以强制,往往会让孩子心情压抑,往往通过叛逆来达到目的。
既然孩子成长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
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
很多孩子一到了这个阶段就变得“不听话”,而且学习也提不起劲儿。
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缺少真正的陪伴。
很多人的观念认为只要给予小宝贝亲密的爱与陪伴,等孩子上学了就可以放松一下了。
于是父母开始把重心又转移到事业上去了。
所以留守儿童以这个阶段的为主。
有了这样的体验,亲子间的距离又近了。
不要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孩子,要先从自己身上,从家庭找原因。
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非常有道理。
在孩子最初的成长阶段,父母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要抓紧这做父母的有效期。
父母越用心养育,孩子的叛逆会越少,而孩子的叛逆期,就是父母最好的成长期。
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已出版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