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法帖真伪录:宋徽宗《蔡行敕卷》精美无比,却漏洞百出

宋徽宗赵佶,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但抛开他的政治才能,单论他的艺术才能的话,历代皇帝中他绝对是NO1。宋徽宗可以说是书画双绝,而且他在位期间,利用皇权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两幅巨制就是在他主建的画院中完成的,而且《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还是因为得到了他的指点才完成的此幅传奇作品。而宋徽宗在书法史上,也以他独创的“瘦金书”写下浓重的一笔。

《蔡行敕卷》

宋徽宗传世作品中有一幅作品《蔡行敕卷》,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此幅作品之前一直被认为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作品,因为有人把黄庭坚等人的伪跋裱在此帖的后面,称作是太宗所作,但后来认定是宋徽宗所书。但现在看来,可能也不是宋徽宗的作品,而是伪作。

《蔡行敕卷》

首先说说为什么不是宋太宗的墨迹呢?关键问题就在这个主人公“蔡行”身上。造假者为什么用这个“蔡行”呢?因为在一般的正史当中并没有关于“蔡行”这个人的传记,所以你去查一般的历史,“蔡行”这个人是查无此人的。那么“蔡行”这个谜一般的男人到底是谁呢?

《蔡行敕卷》

通过查阅《宋史.蔡京传》我们可知,蔡京的长子是蔡攸,蔡攸的长子叫蔡行,这个蔡行竟然是蔡京的长孙。而《宋史.蔡攸传》中也记载:

子行,领殿中监,视执政,宠信倾其父。

这个殿中监就是殿中省的长官,而在《蔡行敕卷》开篇就说了:

敕蔡行。省所上劄子。辞免领殿中省事。

《蔡行敕卷》

跟《宋史.蔡攸传》的记载非常符合,也证实了这个“蔡行”就是蔡京的长孙了。那么既然“蔡行”是蔡京的长孙,那离宋太宗赵光义可是一百多年的时间啊,怎么可能会是赵光义所书呢?如果造假者知道后世有个东西叫“度娘”,恐怕万万不敢如此大意的。

《蔡行敕卷》

《蔡行敕卷》

另外一个证据证明此书非宋太宗所书的是卷后的题跋,特别是黄庭坚的题跋落款是“元祐乙亥”,而通过“度娘”可知,元祐年间的干支纪年中,并没有乙亥这一年。你说作伪者是不是在侮辱后人的智慧,而且黄庭坚的“庭”写成“廷”,难道是故意留下的破绽吗?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为什么有可能不是宋徽宗的书作呢?蔡京的另外一个儿子蔡絛,这是一个比较有文化的人,他在所著的《国史后补》中曾记载,从大观六年的时候开始,皇帝宋徽宗下的诏书字体不像是宋徽宗亲笔所书,而蔡京那也是大书法家啊,一看就看出来了,于是蔡京就请奏宋徽宗:

陛下号令,何可由师成使外人书?上曰:宫人作字,旧样不佳,朕教之,今其书颇类男子,良可嘉。

宋徽宗《千字文》

由此可知,宋代皇帝的御笔由人代书,很是多见,据说宋高宗的吴皇后就善于模仿宋高宗赵构的书体,真伪模辩。宋徽宗那会就有宦官杨球,伶人张补等代皇帝书写,如若不是蔡京这样的大书法家,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来的。

《瑞鹤图》

宋徽宗传世的墨迹中,行书和楷书都是“瘦金体”,不论是早期的《千字文》还是稍晚的《瑞鹤图》上的题识,都是这样的。而此卷《蔡行敕卷》中所表现出来的笔力,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相比就弱了很多,提按的技巧也差了很多。因此《蔡行敕卷》可能是当时宫人代书的。

另外还是后面的题跋的问题,黄庭坚的题跋中有云:

行公在当朝功绩大著,宜赝是宠,亦为不薄。其德望之盛,子瞻已详述。

《蔡行敕卷》黄庭坚跋

这更是在侮辱人的智慧,因为蔡京当权时竖立的《元祐党人碑》,苏轼、黄庭坚都在其列。他们对蔡京可以说是恨的牙根疼,还怎么可能为蔡京的孙子歌功颂德呢?

《蔡行敕卷》郑清之题跋

另一位题跋者郑清之,他的题跋首字皇帝的庙号被抠除,就是玩的一种障眼法。郑清之在南宋官至宰相,因此应该熟知本朝的官制。《蔡行敕卷》说的是“辞免领殿中省事”,而郑清之的题跋中却写“蔡行辞中书省事者。”这就前后不搭了。退一步说,就算是郑清之没看清,老眼昏花看错了,笔误。但是,郑清之是个清官,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正值的人,会对被后世切齿的蔡氏而“景仰”。

如果此卷作品真的是宋徽宗所书,后世好事者断不会如此麻烦伪造是宋太宗的墨迹。正是因为此卷书法,书风与宋徽宗不类,而宋太宗的手迹又无从对证,因此才敢胆大妄为的伪造成宋太宗的作品。可是作伪者万万没想到的是蔡行的名字,并未与“史记”中绝迹,通过各种记载可知,蔡行与宋太宗那是八辈子都打不上关系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