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惜春:来自侯门绣户,去往佛门净地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对于春天,人们总是充满惋惜,尤其是到了暮春时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代表春天的四个阶段,相比于前三者,位于最后的惜春,她不像姐姐们,还拥有过短暂的欢愉,到了她这儿已经是末世了,是春天的最后了,所以曹雪芹用了可怜二字,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是宁国府的正主,是贾珍的胞妹,自幼丧母,老太太喜欢孙女,从小就被贾母抱过来抚养,上面还有三个姐姐,高贵的元春,温柔的迎春,明媚的探春,惜春位列第四。

作为贾家最小的女儿,本该是被人捧在手心里呵护,但是她那个亲哥哥只顾着自己高乐,哪顾得骨肉亲情,嫂子尤氏只担心自己在这个家族的荣宠地位,哪还有什么姑嫂情分?

虽有姊妹们相伴,但惜春是个小不点,最是被众人所忽略的,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描写贾府三艳,给了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给了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到了惜春这儿,曹雪芹惜墨如金,只有简单的八个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尚小的惜春,姐姐们似乎也不大与她玩,她的玩伴只有水月庵的智能儿,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从迎春探春姊妹处出来,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顽耍呢,迎春探春二人下棋,惜春就只能跟水月庵的智能儿玩。

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缘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红楼梦中有很多这样预言性的谶语,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最后都一一得到应验,可谓一语成谶,不知是不是从那时起,她幼小的心灵里便种下了宿缘,她与佛有缘,她早已看透这世间的虚无。

及至后来,又来了黛玉宝钗宝琴湘云,个个出众,文采精华,惜春就更被淹没在人群中了。

她跟迎春一样,都是没娘的孩子,少有人疼,这世上没有什么人是真正关心她的,不是还有老太太吗?可是老太太只惦记着她那两个玉儿,何曾把她俩放在过心上。

同样是没有存在感,迎春至少还有过花阴下穿茉莉花的动人场面,作为三春当中的长姐,迎春还是比较受到重视的,经常是以迎春姊妹起头,很多活动也都以她为代表,而惜春只能是个小跟班。

惜春自己似乎也并不热衷参加集体活动,惜春和迎春虽说都担任了诗社里两个有名无实的副社长,一个限韵,一个监场,迎春的限韵做的倒也中规中矩,完成了自己的角色分工,作为监场的惜春却没见有什么实际的工作,她就像个可有可无的透明人一样,众人也不理论。

她还不及妙玉,身为槛外之人的妙玉,屡次越界,请黛钗喝茶,送众人红梅,凹晶馆联诗兴致勃勃的为黛玉湘云二人续诗,宝玉生日了,送上一支生日花签。

但是惜春好像没和什么人有过来往,出席活动也只是例行公事,一般没事的时候就躲在自己的藕香榭内画画,这是她唯一被人称道的技能。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畅游大观园,提到画园子图,贾母说我这个小孙女就会画画,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

这大概是惜春第一次被人推到前台,被众人所认同的一个高光时刻,除此之外,她是悄无声息的存在,她似乎一无所长,她渐渐地被人遗忘了!

但是这个被人遗忘的四姑娘有一天终于爆发了,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这个从来都是沉默的姑娘,她带给人的震撼,不亚于探春的那一巴掌。原来,宁国府的种种龌龊不堪,她早有所耳闻,她誓要与宁府断绝的干干净净,入画事件只不过是成为了导火索,此举只在与宁国府作一个切割了断,丫头入画从小与她相伴,陪她作画,到了最后被她打发了出去,从此生死不相见。

都说宝钗无情,都说妙玉怪僻,曹公给了惜春一个孤介,孤介,着重在一个孤字上,孤独,孤绝,孤僻,同样是僻性,她比之妙玉的放诞诡僻有过之而无不及,正象尤氏所说的:"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她舍弃的何止一个入画,到了最后,她与整个贾府也断绝了,惜春最后的结局是出家为尼,大厦倾颓,到了最后,大家死的死,嫁的嫁,逃的逃,唯有惜春决绝的选择了出家,对尘世的亲情、友谊毫无留恋。她是真正孤绝的人,妙玉出家还是迫不得已,惜春却是毅然决然,义无反顾。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这是曹雪芹给惜春的判词,红楼梦中有谁是真正勘破的人呢?鲁迅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而呼吸能领会之者,唯宝玉而已,恐怕能勘破领悟者,唯有惜春,这个贾家最小的女儿,正像她自己说的,我舍不了入画,我也不了悟了。

原来这么多年,她冷眼旁观,早已看出整个家族落败的端倪,所有的人,似乎都没有惜春如此的无情了断,唯有她看透了,最后的最后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所以探春给了他一句中肯的评价,"这是他的僻性,孤介太过,我们再拗不过他的。"原来探春竟也是个懂她的。

不知道那个园子图,她画成了没有?她画过了众人,有没有给自己留一张自画像?

作者:闲月玲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