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文明史第二册-亚历山大及其遗产
亚历山大的父亲菲力从故土马其顿出发,在希腊建立霸权,然后把小亚细亚置于希腊人的控制之下。好运降临在他的儿子亚历山大身上,他在格拉尼卡斯(Granicus)打了第一次大胜仗。亚历山大要成为希腊和波斯的国王,他必须为从根本上消灭阿契美尼德的武装力量,并建立一系列直到阿姆河与锡尔河武装据点。阿契美尼德家族建立了一个横贯亚洲大陆的稳定帝国,长达几个世纪以来,中亚大部分分享着他们的文化遗产,为了保护这份遗产,他们联合起来,英勇的反抗入侵者。但是为了获得横贯欧亚的伟大霸权,亚历山大必须取得胜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把“山地印度人”领袖希希克塔斯(Sisicottus)和有望征服印度河流域的塔克西拉城主奥菲斯(Ophis)争取了过来。就这样,亚历山大逐渐被吸引到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最远端。
战争的第一阶段,亚历山大致力于消灭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试图在埃克巴坦纳集结军队,这是一只由巴克特里亚的柏萨斯(Bessus),阿拉霍希亚的巴散提斯(Barsaentes),阿里亚的萨提巴尔扎尼斯(Satibarzanes),以及希腊雇佣军组成的可怕军事力量。然而,亚历山大打出闪电战,在大流士完成军事集结之前打散了波斯联军。大流士逃到里海关口进行抵抗。亚历山大却不顾阿契美尼德王朝仍然存在的事实,僭称“亚洲之王”。也许是由于亚历山大的挑拨离间,波斯联军中东部总督们与希腊雇佣军的裂痕迅速扩大,致以破裂。希腊雇佣军离开战场,而大流士被下属谋杀了,一般认为凶手是巴散提斯和萨提巴尔扎尼斯。群龙无首,东部总督们只好各自回到自己的家园,力保自己的疆土。赫卡尼亚俯首称臣,而希腊雇佣兵带着精良的军备归顺了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将扎德拉卡塔(Zadracarta,今阿斯特拉巴德)建立为赫卡尼亚首都,并以此为进军东方的前哨站。
巴克特里亚总督柏萨斯取得民众支持,加冕为大王。巴克特里亚、阿里亚、阿拉霍希亚和索格底亚那联合了起来,抵抗强大的对手。阿里亚的萨提巴尔扎尼斯诈降,全歼了亚历山大将军阿纳克西普斯(Anaxippus)和他的的军队。亚历山大放弃进军巴克特里亚,转而奔袭阿里亚应付这一局面。亚历山大大获全胜,占领了阿里亚,萨提巴尔扎尼斯投靠巴克特里亚。亚历山大进军阿拉霍希亚,巴散提斯被迫逃亡东部,取得了山地印度人的支持,并策反了亚历山大驻守阿里亚的波斯将军阿萨米斯。亚历山大派遣将军斯塔萨诺去平定阿里亚,自己带兵追击巴散提斯,并俘虏杀死了他。
亚历山大进军巴克特里亚,柏萨斯、萨提巴尔扎尼斯以及索格底亚那首领们竟然不战而退。最终亚历山大追击到阿姆河畔,索格底亚那总督们,临阵脱逃,退却到布哈拉,柏萨斯被捕。
亚历山大继续追击索格底亚那首领们,然而索格底亚那首领斯皮塔米妮丝运用沙漠战术,并联合了吉尔吉斯的马萨格特人,使得亚历山大陷入苦战。亚历山大占据撒马尔罕,又北上占领了原属于阿契美尼德王朝锡尔河的七座要塞,以抵御北方的塞人。在这些苦战中,亚历山大胫骨受伤,终身残疾。斯皮塔米妮丝围困撒马尔罕,而塞人围攻七座要塞,亚历山大派遣吕西亚(Lycian)人法尔纳克斯去解撒马尔罕之围。斯皮塔米妮丝诈败,把马其顿军队引入沙漠边缘,反身痛击,大获全胜之后再度围攻撒马尔罕。亚历山大亲自带兵与之一决胜负,但不想却未占便宜。亚历山大退却到巴克特里亚,而斯皮塔米妮丝在布哈拉庆祝胜利。
亚历山大通过柏萨斯原来的好友希希克塔斯争取到了花剌子模首领法拉斯曼尼斯(Pharasmanes)。塔克西拉城主奥菲斯嫉妒强邻波拉斯(Porus)而与亚历山大联盟,就这样一幅征服印度河流域的蓝图摆在了亚历山大面前。
斯皮塔米妮丝在索格底亚那握有重兵,帕拉塔色尼(今希萨尔,Hissar)也有还有四个武装力量据守。亚历山大兵分五路出击。斯皮塔米妮丝策反了马其顿驻守巴克特里亚的兵站,兵临巴克特里亚。前328年冬,亚历山大策反敌对阵营的索格底亚那人,大将科纳斯在巴克特里亚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斯皮塔米妮丝。马萨格特人失去了信心,砍下斯皮塔米妮丝人头,投降了亚历山大。就这样,亚历山大消灭了中亚最可怕的对手。随后他将斯皮塔米妮丝的女儿嫁给塞琉古.尼卡托(Seleucus Nikator),她便是安条克一世的母亲。
自此亚历山大占领了中亚几乎所有平原,而山地酋长仍然具有权力。
前327年,亚历山大对印度河流域众王采取了外交政策,争取到了斯瓦特的希希克塔斯和塔克西拉的城主奥菲斯,嫉妒兄弟阿提斯的散格斯(Sangaeus)也前来归顺。亚历山大杀死阿提斯(Astis),占领了喀布尔河流域。阿斯帕西亚人实行焦土政策,并退入群山。亚历山大用尽全力击败了他们,获得数量惊人的战利品,据托勒密记载,俘虏人口超过四万,并获得二十三万头牛。亚历山大又击败了阿萨西尼亚人(梵文中的阿斯瓦卡斯Asvakas人),并占领了他们坚固的要塞。
之后亚历山大来到了犍陀罗和塔克西拉,受到友好接待,休养生息,留下伤兵之后,再度踏上征程,进军希达斯皮斯河(今杰卢姆河)。亚历山大策反仇视叔叔的小波拉斯,跨过大河与波拉斯正面交锋。西西克塔斯和奥菲斯从东西两面夹击,而波拉斯的盟友阿比萨瑞斯出工不出力,玩弄政治游戏,最终波拉斯战败。但亚历山大竟然把波拉斯的领地还给了波拉斯,还使奥菲斯与他重归于好。
在拉维河(Ravi)河岸,亚历山大遇到了卡萨亚人,拉维河到比阿斯河(Beas)之间有许多独立的部落政权,亚历山大在波拉斯的帮助下击败了他们。亚历山大越过比阿斯河便也是越过了阿契美尼德的土地,要直接与印度难陀王朝交锋了。但根据记载,他的士兵在此发生了叛乱,亚历山大不得不返程了。但为什么亚历山大不原路返回?是否这记载只是把阻止伟人征服世界的责任推到了士兵身上?这都不得而知了。
亚历山大南下,却在木尔坦附近的苏德拉凯部落城堡身负重伤。在信德地区的探险结束以后,亚历山大便准备撤军。亚历山大回到苏萨,发现他任命的很多总督招募了雇佣军,俨然各自成为一方霸主,这种局面一直了持续到亚历山大死去。前323年,亚历山大死于巴比伦。
在建立统一帝国的方面亚历山大是失败的,他的帝国在他死后分崩离析,40年战争最终的受益者是塞琉古,而印度传来了独立的呼声。当亚历山大进入塔克西拉时,有个名为考底利耶(Kautilya)的杰出政治家,见到了他未来的主人,月护.孔雀(Candragupta Maurya)。半个世纪后塞琉古失去了里海东部,以及东南部的帕提亚和赫卡尼亚,与此同时巴克特里亚也独立了。
亚历山大的死(前323年)至塞琉古一世征服中亚(前304年),有大约20年的时候。被遗留在那片土地上的希腊人能够活下来,是因为事实上他们早已经扎下了根。同样是多文化、多民族混居,又拥有地区性特质的中亚人,没有认为希腊人是外来客,而希腊人只是从故土来到了一篇不陌生的土地。相比亚历山大之前出于政治流放或佣兵性质的移民,显然亚历山大留下的希腊人也不在少数。而亚历山大的身后留下了无数希腊式样的城池和城市。
亚历山大的死讯传开,使得两万三千名驻扎伊朗的希腊雇佣兵希望回到自己的故土,而将军坡狄卡斯得到支持,起而镇压叛乱,处死叛徒。这使人相信,坡狄卡斯依靠了驻扎下来的其他希腊部队,而这些部队并没有感觉深处敌营,没有感觉自己被战争束缚在了阵地上、营垒中,而是满怀希望的投入到新的权力争斗中了。米底总督皮通野心勃勃,带领着6500名士兵在伊朗高原横行无忌。于是,各地总督前323年在巴比伦,前321年在特里帕拉迪萨斯,前317年在波斯波利斯整改了政治结构,平衡各方权力以及利益,组成联军挫败了皮通。曾经追求平静军旅生涯的马其顿贵族塞琉古一世,在前321年的分封中,得到了巴比伦的重要辖地。他最终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北部扩大和巩固了自己的势力,在与退却到安纳托利亚的安提供纳斯最后决战之前,他需要平定自己的后方,于是前307年,他决定在中亚和伊朗高原上确保其权威,他的远征军似乎没有遇到任何兴都库什山以北的任何希腊武装的抵抗。
在兴都库什山以南,塞琉古一世遇到了一股非希腊的新势力,即印度的孔雀王朝,王朝建立者月护不久前刚刚越过印度河扩张到伊朗高原东部。文献记载相当模糊,月护与塞琉古一世之间缔结了条约,似乎承认了印度控制印度河西部,包括加德罗西亚,帕罗帕米萨德以及阿拉霍希亚(坎大哈地区)的既成事实。为了保护外族统治下的希腊人的利益,塞琉古与月护签订了一项保证希腊妇女通婚生子的权力的条约(关于种性的规定)。同时月护条约承认了塞琉古对兴都库什山以北的统治,并送给塞琉古五百头战象。需要注意的是,孔雀王朝希腊殖民地已经开始悄悄臣属于另一股势力了。前301年,塞琉古一世回军消灭了安提供纳斯,占领了安纳托利亚的大部分土地。
前290年前后,中亚各地发生动乱,很多城市被毁,尤其是在马尔吉亚纳和阿里亚,这并非是当地人民对希腊人的反动,而是来源于游牧民族的冲击。塞琉古重臣,米利都的德摩达马斯(Demodamas)平定北部骚乱,并建立阿波罗祭坛。而塞琉古一世派遣其子,安条克一世总督北方诸省。安条克一世住在巴克特里亚,重建被毁的城市,塞琉古一世一直关心北部疆域,直至去世(前281年)。安条克一世在位期间(前281-前261年)却始终与托勒密埃及争斗,无暇顾及中亚的北部疆域了。塞琉古一世重视这些地区,是由于其构成一道地理屏障,以缓冲北部游牧民族的冲击,另外绿洲经济和丰富矿藏使得这些疆域十分繁荣。
塞琉古在中亚的势力成为了逐步壮大起来的殖民地的牺牲品。人口中的希腊成分不断增长,当地贵族由于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迅速使得封地繁荣了起来,他们再也不能忍受只关心西方事务的塞琉古王廷。他们最终把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而这一切的开端起于巴克特里亚-索格底亚那总督狄奥多塔斯。安条克二世去世(前246年)以后,狄奥多塔斯(Diodotus)以自己的名字发行货币,遂兴都库什山以北形成一个独立国家,现代学术界称之为希腊-巴克特里亚。一个世纪间,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希腊殖民地作为孔雀王朝的臣民,直到前200年,希腊-巴克特里亚征服了这片地区。希腊在印度西北边境的殖民地培育了塞琉古和孔雀王朝的睦邻关系,而没有成为双方冲突的根源。塞琉古王朝经常派遣使臣前往华氏城(Pataliputra,今巴特纳Patna),而阿育王也派遣高僧前往塞琉古二世的土地上传播佛法。深湛而富有活力的东、西方思想正是在孔雀王朝治下的希腊殖民地开始融通,印度和地中海地区才开始互相接触并产生好奇。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前三位国王(狄奥多塔斯一、二世,优提腾一世(Euthydemus))治下的半个世纪里,其疆域仅限于兴都库什山以北,包括巴克特里亚、索格底亚那、马尔吉亚纳和阿里亚,在此期间王国势力巩固,并富饶了起来,尤其是在巴克特里亚。这个王国富饶的根源是基于强大灌溉系统的农业经济。贤明的治理,和强大的经济后盾,使得农民、贵族和皇族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也正因如此,优提腾对抗安条克三世长达两年,安条克三世最终放弃围攻巴克特里亚,承认了优提腾的独立地位。优提腾系谋杀了合法君主狄奥多塔斯二世夺取的皇位。谋杀上位的权力继承方式也自此开了先河。
优提腾之子德米特里一世(Demetrias)在位时开始向兴都库什山以南和西北印度扩张。嗣后诸王加进了对印度的征服,细节众说不一,但其中最著名者当推欧克拉提德(Eucratides,约前171-前145年),他与帕提亚的米思里代蒂兹同时代,在其治下,征服了西北印度大片土地,王国疆域大大扩展了。他谋杀了德米特里一世而当上了国王,而他自己也被亲儿子谋杀,尸体竟然遭到亵渎。
米南德(Menandar,前150-前135年)是古籍中记载的少数几位希腊-巴克特里亚君主,王国政权得到了最大的扩张,疆域包括旁遮普大部分土地,甚至远抵拉维河畔,如果印度文献可信,希腊军队达到了中国(Madhyadesa,今天印度中央邦)和摩羯陀(Magadha)。然而考古学证据表明,希腊人不可能长时间统治着恒河流域,似乎希腊人真正关心的是旁遮普和恒河流域之间的贸易关系,因此仅满足于名义上的通知罢了。
过度的领土扩张导致希腊人口过于分散,这迫使印度-希腊政权的君主们将太多的权力交给了地方总督,犯了类似于塞琉古王朝时期的错误。这无可避免的导致国家分裂成了若干小的公国。这解释了为什么从狄奥多特一世到斯特拉托二世(Strato,公元10年)之间出现了三十几位君主。而这些国王大部分治理兴都库什以南的地区,而以北的地区在公元前二世纪末渐渐脱离了希腊人的控制。
向印度扩张,权力中心增加,以及派系斗争,使得北部边界削弱了。来自中国北部的游牧民族冲击一波紧随一波,欧克拉提德的继任者赫利奥克勒(Heliocles,前145-前130年)无疑是最后一位统治这个地区的希腊君主。当时巴克特里亚也丢失了西侧两个省,被帕提亚人占了去。
月氏对乌浒河南部岸的占领完成于公元前一世纪,巴克特里亚以西的领土被一个游牧民族占领,很可能是塞加洛克人(Sacaraucae)。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小公国享受了一百年缓和之后,也让位给了新浪潮。公元前85年前后,一支在伊犁河流域受到排挤的塞克人越过突厥斯坦和帕米尔高原,穿过吉尔吉特河与斯瓦特河流域,进入犍陀罗,在一个名为毛厄斯(Maues)的酋长的带领下,占领了塔克西拉。犍陀罗的希腊殖民地被一分为二,并最终消失。但一些小型希腊政权仍然继续存在,直到公元5-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