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意义
现代意义:
孔子门下
弟子三千
总结出很多
行之有效的
教育方法
比如:
“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
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某些地区更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
自从中国人开始
追求现代化以来
儒家思想
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
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自明清时代
儒家思想
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
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每个人
都应该有机会
参考儒家传统
提供的资源
尤其华人和东亚人
应该要有这个机会
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
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
所以儒家
思想文献
应尽量译成
各种的语言
提供给大家
从一开始
儒家思想
就体现为一种
具有普遍性的
世界观和
人生观
用今天的
话语来讲
古代中国
儒家思想
就被理解为
人类文明的
核心
结果
至少在中国
儒家思想被视为
文明或文化的一个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给现代人
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面对资源
现代人当然
也具有一个
选择的自由
可以吸收一些成分
也可抛弃一些成分
儒家思想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内核
也是维护,封建君主
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
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依据《结构论》
的系统综合理论
曾邦哲提出
公元前约几百年
几乎同期发展的
希腊(自然)文化、
犹太(律法、波斯时期)文化、
印度(佛教、精神)文化、
华夏(儒家、伦理)文化
奠基了人类至今以来
的核心文化模式
但是不管你
作什么选择
儒家思想
属于全人类的
文化遗产宝库
保存和解释
儒家思想文献
增进对它的理解
即是作为对儒家
感兴趣的学者的
一个重要任务
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
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
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
词汇释义:
义:
义者,宜也
是一个事物应有的样子
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律
社会的每个成员
必须做某些事情
这些的事情
本身即目的
而非达到
其他目的
的手段
如果有一个人
遵行某些道德
事实是为了
不属于道德
的其他考虑
即便所做的
客观上符合
道德的要求
依然是不义
儒家强调“义利之辩”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仁:
“义”
即是一种
观念形式
的规范
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
有应该,遵行的义务
和应该,去做的事情
这些义务,的本质
即“爱人”,即“仁”
一个人
必须要有
仁爱之心
才能
完成其社会
责任和义务
具体如下几点:
1.一种推广程序:
一个人
与其父母兄弟
一定要有亲情
在亲情的
基础之上
发扬光大
辐射之于
他人身上
2.一种政治理想: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一步一步
向外辐射
3.一种心理原则:
将人的感情心理消融在
人与人的世间关系当中
建立了一种
现实的伦理
心理的模式
4.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对个体
提出了
社会性的
义务与要求
把人人关系
和社会交往
作为人的本质和
仁的重要标准
5.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性和独立性
礼:原指古人祭祀的仪式
表现了对上天和祖宗的尊敬
也体现了人间的等级和尊卑
孔子将“礼”
从宗教范畴,推广到人间
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
他不仅
是等级社会
的外在形式
而且与人的
内在理性——仁
结合在一起
使“礼”的实践
成为人的内发行为
达到自我控制的地步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正:
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应当即与
他们名字的本来含义一致起来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名字
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为使事物做到与
他们名字的含义
即其理想的本质
相一致
当努力完成
责任与义务
一个国君的本质就是
一个理想国君
应有的品质
“为君之道”
一个君王按照
为君之道行事
他就
不仅有君的“名”(名分)
也能有君的“实”(实质)
成为名实一致
知命:
儒家
从“义”的理论,推导出
“为而无所求”,的理论
每个人做事
并不是为了
其他什么目的
一个人做当做的事情
其价值就在“做”之中
遵行了自己的义务
在道德上已经完成
而不在于能达到
外在的什么结果
“命”
乃“天命”
或“天意”
我们从事
各种活动
外表成功
也都有赖于各种
外部条件的配合
完全
不是人力
所能控制
因此,竭尽己力
成败,在所不计
这就是“知命”
的人生态度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这样,就能保持快乐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忠恕之道:
仁的实践
即包含着
为人着想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尽己为人谓之忠
其另一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谓之恕
忠恕之道是把仁
付诸实践的途径
即“仁之方”
以自己作为尺度
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来衡量别人和自己
当代传播:
随着中国的
经济实力和
综合国力的
增强
文化和软实力建设
逐渐上升为中国的
国家战略
十七届六中全会
专门就我国的文化建设
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建立强大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儒家文化作为
中华文化的
主流和底色
在整个传承体系之中
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自2006年以来
我国在
世界各地建立了
几百所孔子学院
孔子作为
中国文化
的符号
已为世界
各国人民
所认可
国内
权威的儒家文化
研究和传播平台
有
国际儒联、
中国孔子基金会、
各高校国学院等
其中
中国孔子基金会作为
国家设立的儒家文化
当代传播与
应用的平台
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
电影、电视剧、
动画片、记录片、
电视节目
(如《新杏坛》)、
出版物
(如《孔子研究》、
《儒风大家》等)
的策划、投资方面
还有产业探索方面
设立了山东的儒学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对儒家文化
的当代应用
进行了有效探索
与
金融机构
合作发行
孔子卡、
建立国学社区、
公交《论语》、
国学大讲堂、
与茶酒等文化的
提升与融合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
儒家文化渗透与普及
使大家对
儒家文化有了一个
全面、直观的认识
由于
长期以来社会大众
对儒家文化的误解
儒家文化
被插上了
腐朽、保守、专制
的标签
是通过普及
让大家认识
真实的儒家、
人性的儒家、
当代的儒家、
国际化的儒家
的时候了
现代价值: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其缔造
的儒学
自春秋起
就开始书写
他源远流长
的历史
从先秦时期以
孔子、孟子、荀子
为代表的
先秦原始儒学
到汉初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
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
(程颢、程颐和朱熹)
以及清末康有为
等近现代新儒学
至今已有2500
余年的历史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
随着社会的发展的
历史的演进
儒家学说
从内容
到形式
都得到不断
丰富与发展
其社会功能
也与时俱进
并逐步
形成了自己
别具一格的
文化内涵
面对全球化
文化浪潮的
冲击与融汇
对儒家文化的
现代价值的
探讨与思索
也越发激烈和深入
道德价值:
百善孝为先
“孝”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
同时也是
儒家伦理思想中
基本行为规范和
重要道德范畴
在儒家
道德体系当中
孝敬是仁德的
开始和基础
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孝”更是
个人最基本的
伦理道德准则
一个不“孝”的人
谈何为人
谈何做人
谈何道德品质?
儒家孝道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
宝贵精神财富
当今社会,更应该
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孟子性善论
提出四种心:
恻隐、羞恶、
辞让、是非之心
“信义”
作为它的
重要体现
即是儒家文化的
又一种重要价值
孟子说:
生,亦我所欲
义,亦我所欲
二者不可兼得
舍生取义者也
生命与道义
是合理存在
但当二者
发生冲突
对道义的追求
当然就要高于
对生命的追求
在只有牺牲生命
才能坚持道义时
要舍生取义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
在当今
物欲横流
的社会中
“信”与“义”将发挥
无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
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
“有教无类”的思想是
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
“学而时习之”、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等思想已影响无数
教育活动的参与者
在孔子的一生中
从15岁“志于学”
开始,到70岁达到
“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
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
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
孔子
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
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
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
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
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不仅强调了学习
的重要性
与终身性
更提出了
知行合一
的观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仅要认识
更应去实践
这种思想对
解决今天的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
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文化
不仅是
道德的哲学
教育的哲学
生活的哲学
也是政治的哲学
重要的体现
即“仁政”主张
和民本思想
主张
“轻刑薄税”
“听政于国人”
“与民同乐”等
众所周知
“和”是儒家的重要
思想文化的精髓
“和”
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
而且是一种政治目的
儒家理想中的
社会至少是一个
和谐、团结、和平
的社会
这与时下
建设和谐社会
很有相似之处
对于当今
以美国为首
的霸权主义时代
儒家“大同思想”
及“和”的主张
可以起到抵制作用
这也正是儒家文化
走向大世界的
一个重要因素
儒家文化经过了
历史长河的洗礼
已经不是
几句话、几段文字
就能够说清表明的
其博大精深是
中华民族的
宝贵遗产
我们要批判地
继承加以吸收
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使其发扬光大
实现儒家文化
应有的现代价值
精髓:
儒家文化的
精髓主要在:
仁、礼和中庸
这三个大方面
一直绵延至今
具体意义:
1.“仁”
儒家文化中
“仁”即爱人
礼
即社会的
道德秩序
就是用“正名
”即道德教化
的方法
使社会
各个阶层的人们
对自身社会地位
有稳定
的道德认可
和道德定位
仁的作用,使民无造反之,必要
礼的作用,使民无造反之,意识
2.“礼”
儒学真谛
仁礼一体
不讲仁,只讲礼,人民就会,反抗统治
不讲礼,只讲仁,人民就会,轻慢统治
人民不受
道德约束
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
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
3.“中庸”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遵循人的本性
是自然的道理
处在社会的人
需要依据人性
来去进行修养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可见
儒家不是
压抑人性
而是
承认人性、
顺应人性、
以人性为根本
并要根据人性
来去进行修养
体现了
儒学思想
的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