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如何被释读的?此人最早总结一套理论,至今仍是基本方法

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震惊世界的“四大发现”,即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其中最有名、意义最深远的,当属河南安阳甲骨档案。但甲骨文的书写离我们足有三千余年,作为一个失落的文明创造的文字,它是如何被释读出来的,又提供给后世哪些信息呢?

《淮南子》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据说,文字始祖仓颉发明文字那一刻,天上开始下谷雨,而鬼夜晚在哭泣。按照唐人张彦远的解释,“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也就说自从人类掌握文字后,万事万物都没有了秘密。按照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说法,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而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就是“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献的使用”,可见文字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不过,我们的传世文献,基本都来自战国秦汉以后的传承;而对于上古三代时期,一手文字资料则显得非常单薄。虽然在《尚书》中,周人就说过“有殷先人,有典有册”的话,可见至少在商朝就已经使用了简册记事。但尴尬的是,竹简并不是一种方便保存的文字载体,以致今天出土最早的有字竹简只见于春秋战国之际的曾侯乙墓里了,更早的西周春秋的竹简实物都没有,更不必说更早的商朝文字了。

当然,除了简牍和纸张外,也有不少便于保存的文字载体,比如青铜器。今天说到最早的文字,一般都说是商代甲骨文,但这种说法并不太准确;因为商代也有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甚至还有陶、石、玉、骨、角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就因“司母戊”三个字得名;而且相对于甲骨文,金文甚至是更加规范的文字。而商代金文的发现甚至在宋朝就有了,《绍兴内府古器评》就收录了一件“祖辛尊”,作者张抡就认为这是商王祖辛之物。

但整体来看,20世纪以前的文字资料,能够确信出自商代的非常少,更不能形成一个完整反映商文明的文字体系,这样一来,商朝的历史就始终在雾里看花之中。直到1921年,胡适先生在《研究国故的方法》中,仍提出“在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信的”;当然,胡适主要针对的历史文献,而非历史本体。但随着同时期甲骨文的发现与释读,这个风中的王朝逐渐被证明真实存在过,历史文献也并非完全不可征信。这一切要追溯到1899年。

当年,山东潍县的古董商人范维卿从河南安阳小屯村收购了一批中药材“龙骨”,带到京城请时任清朝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鉴定。王懿荣是一位金石大家,《清史稿》称“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龢、潘祖荫并称其博学”,他敏锐发现上面刻画的符号很像是一种古文字!于是他开始以重金收购。不过,在次年的庚子之变中,王懿荣即以身殉国,但他对甲骨文有意识地搜集保存工作,使他成为“甲骨文第一人”。

1901年,刘鹗从王懿荣家购得大部分“龙骨”,经过两年的整理和研究,于1903年著作了第一部甲骨著录,也就是著名的《铁云藏龟》。刘鹗在《铁云藏龟》的自序明确指出这是“殷人刀笔文字”,此外刘鹗共释读了40多个单字,在今天看来准确的有34字之多。不过,刘鹗释读的字里,大部分是比较常见的干支和数字,其方法也主要是来自个人金石修养,没有多少具体理由。但无论如何,通过刘鹗的研究,“龙骨”作为一种文物资料开始广为人知。

真正被认为系统考释甲骨文的第一人是孙诒让。孙诒让本是古文字大师,自称“蒙治古文大篆之学四十年,所见彝器款识逾二千种”。1904年,他见到了刘鹗的《铁云藏龟》,经过两个月的研习,他发现其文字“大致与金文相近,篆画尤简省,形声多不具,又像形字颇多”,于是他开始对文字释读并进行分类,定为日月、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文字、杂例等十篇,这就是第一部对甲骨文分类研究的著作《契文举例》。

次年孙诒让又作《名原》,提到《契文举例》的分析方法,也就是“略摭金文、龟甲文、石鼓文、贵州红岩古刻,与《说文》古籀互相勘校,揭其歧异,以箸渻变之原,而会最比属,以寻古文、大小篆沿革之大例”。简单说,他的主要方法就是古文字字形比较与偏旁分析,其中正确解读出来的有贞、乘、射、羌、去、省、若、亘、兆、禽、周、毋等185个字。这是初步对甲骨文考释的理论化探索,也是直至今日甲骨文考释的基本方法。

孙诒让之后,则是大名鼎鼎的“甲骨四堂”,唐兰称“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甲骨四堂”对甲骨文的释读与研究有先后有什么成就呢?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北京晚报》《疯狂阅读》《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0)

相关推荐

  • 《出土文献》| 蒋玉斌:谈谈甲骨文摹写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重要字形信息

    谈谈甲骨文摹写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重要字形信息* 蒋玉斌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 甲骨文摹写看似操作性工作,实际上需要"认清字形" ...

  • 世上真有穿越者?此人被怀疑了多年,影响力至今仍在,并非王莽!

    奇闻异事丨密 在古代的历史上,总是有一些著名人物,似乎获得了未卜先知的能力一般,面对各种意外,却总是能临危不乱游刃有余的处理,这也总是给人一种错觉,莫非他们是穿越而来的?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莫过 ...

  • 甲骨文四期合集三四零九一及其同字释读

    甲骨文四期合集三四零九一.一期戬2211.一期乙923.一期佚32.二期存1658.三期南明606.三期合集28296.四期前3227.一期乙923.二期存1658.一期乙9067.一期合集460.一 ...

  • 《大雀赋》释读

    洛阳市孟津区班超纪念馆 <大雀赋>释读 大雀赋是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班昭撰写的一篇文学作品. 当时,班昭的哥哥班超在西域因为战功卓著被朝廷封为定远侯,邑千户,"荐功祖庙,勒勋后世 ...

  • 会议 | 出土文献文本释读与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

    出土文献文本释读与文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2021年5月16日 会议形式: 腾讯视频会议 议程规则: 主题发言15分钟,分组发言10分钟,每场集中讨论20分钟 主办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 当代山水画的中国境象——旷小津绘画价值释读

    一位美学家说过:人类对崇高力量的追求,要远远大于对秀雅之境的向往.一部中国绘画史足以说明阳刚之美更能彰显中华民族的审美情结.换言之中国艺术从两汉之雄健到唐宋之大美,都与文化壮丽之血性相承一脉.二十世纪 ...

  • “女力”释读,兼论妇女在商朝的地位

    "女力",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力,这个字经常在甲骨文中出现,常常与"娩"."毓"."孕"等字连用.那么这个字读什么呢? ...

  • 王阳明会试录释读

    褚纳新 明刻本<弘治十二年会试录>是宁波天一阁馆藏的珍贵科举文献,这册会试录详细记载了弘治十二年(1499)礼部会试的考官与中式举人的名单.籍贯以及考题.范文.考官批语等内容,是一册记录余 ...

  • 内经释读:肝胆关系就是植物与太阳的关系!

    肝胆体系就是人造太阳能体系! 在中医五行的划分上,它有着原始的含义的.肝胆体系是人造太阳能体系!这点在内经其实写的很清楚了, 胆就是生产辐射能的器官.胆属火,也就是太阳能的意思,通常为生物碱,苦性,胆 ...

  • 白话释读“楷祖”钟繇《用笔法》!

    楷书的祖宗是谁呢?据说.当然也是公认是后汉三国时的钟繇,人称"楷祖".虽然楷书在钟繇手里,拿现在的眼光看还不是很成熟(隋唐时期才基本定型),但钟繇对楷书的贡献那是无人可比的,欧颜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