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和田玉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很多精神上的需求,其中对于玉器的收藏也随之越来越多。我国对于玉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而在中国文化中, 玉文化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有“玉石之国”的美誉,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是用玉时间最长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国家。我国的用玉历史甚至超过了1.2万年。玉的使用孕育并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发端。

我国境内有四大名玉:

1新疆“和田玉”;

2.河南南阳“独山玉”

3.辽宁岫岩“岫岩玉”;

4.辽宁岫岩的“岫玉”。

其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和田玉了,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籽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包括了新疆、青海、俄罗斯、韩国等地方开采的玉石。故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我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2008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就是用了和田玉青海料。奖牌直径为70毫米,厚6毫米。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人们形象地叫他金(银、铜)镶玉奖牌。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以其奖赠奥运成绩优胜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

玉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说,独特、大胆的创意是这项设计最终胜出的原因。他表示,这项设计之所以最终胜出首先是因为其对玉材质的使用,这使得北京奥运会奖牌拥有了有别于历届奥运奖牌的突出特点。他说,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人以玉比德,金玉结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及对运动员的尊重和礼赞。因此,玉镶嵌在奖牌中的设计获得了大家高度的赞赏。

其次,设计在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还突出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理念。其相关设计也与之相配而形成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的载体。蒋效愚说,奖牌玉璧中间的金属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中国印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这样的安排突出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理念。

下面我们来看看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和田玉:

1.清乾隆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高4.8厘米,口径14.1厘米,足径7厘米。清宫旧藏。
  碗玉质莹白。器壁薄,横截面为圆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双耳,花瓣式圈足。腹外壁饰花叶纹,独具特色的是枝叶由金片嵌饰而成,花朵则以1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2.清代黄玉荷叶式花插

黄玉荷叶式花插,清,高14.5厘米,宽9厘米,厚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3.清乾隆青玉卧马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4.清代青玉莲瓣式双层奁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5.清代青白玉扳指

青白玉扳指,清,直径3.10厘米,高2.80厘米。清宫旧藏。
扳指,又称“搬指”,是护指之物,一般多用玉做成指环状。最初戴于右手大拇指上,以免拉弓勾弦时勒手,后演化为一种装饰品。此扳指马鞍型,鞍面上有黄色桂花皮,玉质洁白莹润。附黄条,其上墨书“府脂玉皮搬指一个”。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6.清代白玉推胸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7.清代和田玉青玉羊首带钩

南京博物院馆藏

8.清代和田玉雕 观音菩萨坐像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

-------------------------------------------------------------------------------------------------------------------------

1.明代 白玉微浸单耳荔枝匜

白玉微浸单耳荔枝匜,明,口径11.5厘米X6.5厘米,底径6.5厘米X4.5厘米,高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2.明代青玉卧猎犬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3.明代青玉竹节杯

此杯用料为新疆和阗产的青白玉,局部有浅黄色斑沁。杯作扁圆的三节竹筒状,杯身两节中空,以一竹节为杯底,杯体微微弯向一侧,杯柄雕成卷曲的竹节形。杯身两面各浮雕竹叶纹。节上琢有谷纹。
明代中晚期,茶酒之饮器制作讲究,玉酒具的制作也得以发展,器形和纹饰都颇丰富,既有仿古型,也有创新型。此杯造型独特,选材精细,是明代玉器中具代表性的作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4.明代青玉执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5.明代螭纹玉方牌

白玉质,扁长方形。双面浅浮雕蟠螭纹,造型各异。侧面饰S形纹,仿战国风格,并于间隙处作毛地,于同类器中少见。上端有环状提携,可穿绳系挂。虽出土时已略残,但玉质、琢工均属上乘。

玉牌是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的男子佩件,多单件使用,纹样可见瑞兽、花鸟、山水、人物、诗文等。清代推崇明代琢玉大师陆子刚,玉牌常托款“子刚”或“子冈”。尤其是那些一面装饰山水人物纹、另一面装饰诗文者,书卷气息浓厚,深受文人士大夫等喜爱。直至今日,玉牌仍被世人青睐,成为不分性别的常见玉饰件。

上海博物馆馆藏

6.明代银镶玉花朵别针

南京博物院馆藏

7.明代莲蓬玉洗

济南博物馆馆藏

-------------------------------------------------------------------------------------------------------------------------

1.宋代青玉卧狗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2.宋代白玉凤头带钩

南京博物院馆藏

3.宋代青玉龙首饰

天津博物馆馆藏

-------------------------------------------------------------------------------------------------------------------------

1.唐代白玉莲瓣纹碗

白玉莲瓣纹碗,唐,高4.6厘米 口径7.1厘米,足径4厘米。
  玉为白色,有绺及白色絮斑,局部有褐色沁。碗壁较直,略厚,表面浅浮雕三叠莲瓣纹。莲瓣表面阴刻平行线条以示叶脉。足略外撇,稍欠周正。
  唐、宋时期,作此玉碗造型,或器壁饰莲瓣纹的金、玉、陶瓷器皿时有所见。此碗材质精美,碾琢细腻,造型古朴,器形小巧,是唐代存世不多的玉容器精品。
  中国古代玉器经历了战国、两汉的繁荣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一度式微。唐代疆域辽阔,国势强盛,工艺美术获得极大发展。就玉器而言,其使用功能的世俗化倾向日益彰显,花鸟装饰题材广为流行。玉质容器、服饰成为唐代用玉的主流,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2.唐代白玉勺

白玉勺,唐,高2.8厘米,长19厘米,柄宽1.3厘米,勺横径5.3厘米。
勺白玉质,玉质温润,打磨光滑,略有黄褐沁斑。直柄,柄首勾曲回卷,勺体较深。通体光素无纹饰。
玉勺早在新时期时代的凌家滩文化中曾发现一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有发现。唐代的立体器物很少。此件玉勺,形体较大且厚重,玉质优良,堪称稀世之宝。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3.唐代青玉童子骑象

青玉童子骑象,唐,高5.5厘米,长7.3厘米,厚2.8厘米。
青玉有绺裂、絮斑。圆雕一男子侧身坐于象背之上。象卧伏,神态温顺。人物头戴软帽,微后仰。着长袖衫。右腿搭于左腿之上,右手举起放于脑后,左手置于腿上,长袖下垂,作舞蹈之姿。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

1.汉代青玉鼻钮“苏意”印

青玉鼻钮“苏意”印,汉,印面2.4×2.4厘米,通高1.8厘米。
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起横读“苏意”二字。印文立体感颇强,钤盖后文字似凸起,白文跃于底色之上。印身之青玉色淡而光润,微有土沁如飞沙散布。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2.汉代青玉鼻钮“妾繻”印

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妾繻”二字。印钮之下及印台立面上棱处各有弦纹一周,做工精致。玉质青白,光照如镜,润滑如冰。“妾”为古代女子自我谦礼之称,入印后单缀其名,此为两汉女子佩印印文的通例。
此印笔意具纤柔之美,配以美玉之材,仕女佩之,正得其宜。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3.汉代玉蝉

汉代厚葬之风日盛,葬玉更是极为普遍,玉琀就是其中之一,玉琀是指含在死人口中的玉石。在汉代,非常盛行含蝉形玉,古人以蝉做琀,“取其清高,饮露不食”。两汉玉蝉多采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质地很好。淮安市博物馆藏西汉时期玉蝉,采用新疆和田白玉料,玉质洁白温润,刻工精细,线条简洁明快,以直线、弧线勾勒蝉首、双翼、腹、尾等,通体光素无纹,打磨光亮,蝉体扁平,呈片状,双目、吻部、双翅尖、尾尖均突出体外。玉蝉整体形象生动,形态逼真,立体感强,雕工技艺娴熟,刀法细腻洗练,双翼两侧边沿较薄,有透明之感,两翼末端尖锐,尖峰扎手。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4.战国时期青玉鼻钮“薈信鉩”

青玉鼻钮“薈信鉩”,战国,印面2.2×2.2厘米,通高1.7厘米。
战国时期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战国古文,白文,右上起顺读“薈信鉩”四字。战国时期的玉印文字笔画多为每一笔的中部较宽,字口亦深,两端尖锐,字口略浅,表明是砣轮砣磨造成的。印身色泽温润而暗,似光亮含而不露。印身有璞天成。此印顶钮狭长,印台较高,厚实敦稳。其形体较大,在战国玉印中比较少见。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0)

相关推荐

  • 不同颜色和田玉细度对比

    和田玉美感来源几个维度,没入门的,才对白度的追求近乎疯魔.聪明的人只会看综合来看,其中细度就是一个关键指标. 不同颜色的和田玉,谁才是最细的那一个?知道这个,也就知道该怎么买了. 白玉细度TOP 有一 ...

  • 中国玉器大全(清)6

    101.和田玉嵌白玉龙纹盒清中期高17.5厘米 口径 21.3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碧玉,有浅斑,胎极薄,微透明,盒体近似球形,盒身与盖,皆似半球,有子母口相扣合.盖顶稍平,嵌白玉圆片一块,其上镂雕云龙纹 ...

  • 中国玉器大全(清)9

    161-162.和田玉镂雕子辰佩清中期高 7厘米 宽5厘米 厚 0.8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白玉,方形,上半部镂雕云龙,龙曲身,回首,身前为连云,右侧云中,雕一小童,佩中部为一圆光,光内凸雕篆书" ...

  • 最硬核的古玉 —— 玉印!

    战国至西汉 双活环印章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至元 玉印(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南宋至元 玉印(底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南宋至元 玉印( 背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明末清初 六文韫古玉 ...

  • 玉水盛

    明 玉桃形水盛(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明 玉桃形水盛(背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明中晚期 玉花鸟纹桃形水盛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玉雕瑞芝水盂 大都会 高8.1宽17.4深4.9cm 元 白玉 ...

  • 18万成交,克价过千,青玉也要逆天

    很多人不喜欢青玉,以至于青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当做低廉的代表,但真的是如此吗? 我们先来看前段时间,拍卖场上刚成交的两件青玉小器皿摆件. 尺寸:10.5×7.7×6.1cm 207g 参考价:RMB: ...

  • 中国清代珍品山水画(博物馆藏)

    本文摘自:凝固历史刹那永恒的博客

  • 苏州博物馆藏陶瓷精品

    明清两代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复兴,透过遗存后世的经典文物,仍然折射着炫目的光彩.苏州作为江南首邑,藏家辈出,精品不绝.苏州博物馆自1960年建馆以来,经50年来不懈努力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襄助,目前瓷 ...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中国高古瓷赏析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坐落在曼哈顿市中心公园东侧,地处第五大道和第八十街交叉区域附近,建筑辉煌.这是美国数一数二的大型世界性综合艺术博物馆. ...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中国宋代绘画100幅

    宋 夏明远 楼阁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 传南宋 顾德谦 莲池水禽图1 传南宋 顾德谦 莲池水禽图 2 南宋 马远 赏月图 南宋 李迪 红芙蓉图 南宋 李迪 红芙蓉图 (局部) 南宋 李迪 白芙蓉图 南宋 ...

  • 南京市博物馆藏瓷器

    青花龙纹高足碗      元代 青花缠枝鸳鸯莲纹碗       元代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元代 吉州窑<相思引>词瓷枕        元代 青花人物故事纹花觚      清代 青 ...

  • 明 董其昌 高逸图轴 故宫博物馆藏

    <高逸图>轴,明,董其昌作,纸本,墨笔,纵89.5厘米,横51.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三月,董其昌正赋闲居家.由于其子与乡民发生冲突,导致其宅被焚,家资尽丧, ...

  • 徐州博物馆藏汉印200方~

    这些年来,徐州出土了大量西汉时期的各种文物,其中的玺印多为汉代楚王室用印,玉印.琉璃印.玛瑙印.金印.银印.铜印,无不精美. 本篇择取徐州博物馆藏汉印印面两百余方,其中相当一部分此前从未见过.其中的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