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 一年中调脾、养脾重要时期

大暑,六月中。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 暑 节 气

今日将迎来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二十四节气解》:“大暑,乃炎热之极也”。大暑时节,正值中伏,是一年中最热时;此时又逢雨季,暑湿交加,雷暴、台风频繁,很多地区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最为频繁。

2021年大暑节气,将从7月22日22点26分16秒开始。

灾难  从来不给人们准备应对以及预备伤心的时间。然而,大难中总有一些人们,置自己生命和利益不顾,投身于抢救群众的生命中;比如战士、医护者,天南海北的志愿者等,此刻唯愿平安。

面对困境,我们更要冷静、勇敢!【整理摘编:时英平】

大暑节气

大暑物候

中国向来以农立国。古人效法于天,取象于地,定节气以识物候,制历法而知时变;气分阴阳,万物流转,人事通乎天文,大道成于自然。

七十二候,物候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

大/暑/三/候

初候腐草为萤

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如今在城市中已很难见其踪影。
次候土润溽暑
后五日“土润溽暑”,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
末候大雨时行
再五日“大雨时行”,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即携大雨来临。

养生核心

调脾、养脾的重要时期。大暑在农历六月,六月也是中医所说的长夏,一年之中暑湿之气大盛之时。《黄帝内经》曰:脾主长夏。大暑时期,天气闷热、阵雨不断,空气中湿度重,湿热蒸腾,外界阳气虽盛,但湿气重,人体脾土非常容易受伤、而且相当难熬的一段时期,更是调脾、养脾的重要时期。
大暑· 养生原则

1、起居养生

防寒、排寒

在古人看来,“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夏天宜养心,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好,少生病。晚上 11 点到凌晨 5 点是金不换的最佳睡眠时间,身体此时处于睡眠状态,肝肾肺以及肌肉、血管、神经等都会进入排毒、自我修复的过程。睡得好,身体脏器修复有充足时间,人自然少生病。

睡觉前泡泡脚,缓解疲劳、疏通经络,使睡眠变得更好,在泡脚水中加入艾叶,祛湿、助眠效果更好。

警惕空调病。空调病是典型的阴暑,夏天人体阳气在表,毛孔开放,这时候如果着凉受寒就容易出现头痛身重,身热无汗的症状。室内要注意通风,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10摄氏度,避免出汗后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以免感冒。

排寒Tips:行走的能量

准备工作:清晨空气清新,在绿化优美的公园或河边,全程最好是平地,路面起伏不要过大。穿着宽松、舒适、吸汗的棉质服装,运动鞋,轻装上阵。

行走要领:双臂自然甩动,用胯带动腿的方式行走。不说话,不思考,放空大脑。调整呼吸节奏,稳步前行,行走过程中尽可能不喝水。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行走适当的公里数。

结束注意:小口饮用温水。进行肌肉放松,拉伸,敲敲胆经,当天饮食清淡为宜,最宜喝小米粥。

2、情志养生

心态平和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很多人容易动“肝火”,表现出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焦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的主要表现。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通过听音乐、读书等方式来调节自我,从心理上“远离”高温炎热。

在《易经》64卦中,大暑的卦象是“遁”。遁是蛰伏、隐居之意,“宜伏不宜动”,要隐遁、沉潜,内求。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推荐古琴曲目:《胡笳十八拍》,最佳欣赏时间19:00-23:00;《紫竹调》,最佳欣赏时间21:00-23:00。

3、饮食养生

入伏吃对了,身体更健康

大暑时节人们容易受暑湿影响出现腹胀、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饮食宜清淡多样,以补气健脾、消暑生津为主。

  1. 可多食绿豆、黄瓜、苦瓜、莲藕、鸭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

  2.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养护脾胃。如山药、莲藕、绿豆、薏仁等。

  3. 清热解毒,可食苦味。 对于湿热、痰多的人来说,大暑养生重在「清」。大暑炎热,身体代谢旺盛,最适宜排热毒。建议食苦味,苦瓜、苦菜、莴笋、油麦菜等。

吃碗热汤面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我国自古就有伏日吃面的习俗。在炎热的中伏前后,吃碗热汤面可以有效补充体力,还能发汗败火,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由于面条本身比较容易消化,所以夏天吃面对于保养肠胃也有好处。

时/令/教/学

T笋干老鸭汤

制作方法  
1、鸭子当选一年以上的老鸭,处理干净后剁成块,一定要进行焯水,因为鸭肉比较得到腥,焯水时加入料酒和葱姜去腥,撇掉血沫后捞出来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笋干要用清水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用刀切断待用。
3、准备一个高压锅,将鸭子和笋干都放进去,再加入几片生姜,加盖大火上汽后转小火炖30分钟左右。
4、出锅时加入食盐和枸杞再炖煮5分钟既可以出锅了。

4、运动养生    

将阳气最足的能量,补进身体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夏三月,无厌于日。”也就是在这几天,不要惧怕被太阳晒,要趁着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间,多出去走走。
适当地出出汗、运动运动,注意把握好度,可以练练站桩,打打太极,做做瑜伽,游游泳,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过后要补充水分,避免进食冷饮,否则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适宜症状:头项胸背风毒,咳嗽,气喘,心烦,胸满,手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汗出中风,尿多,皮肤痛麻,悲愁欲哭,畏寒发热。
晒  背
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简单的扶阳运动
选择一个艳阳天,在9点~11点之间的一个时间段。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太阳。做好防晒。注意晒的时候,头部面部不要晒,不然可能会出现头晕中暑的情况。时长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调节,一般推荐半小时到1小时左右。
宫寒的女性朋友们也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晒晒腹部,阳光抚摸,暖身暖心。

5、非药物调理 养生

经络养生
刮痧防暑

刮痧是一种安全、绿色的治疗手段,具有简便、易廉等优势,还可以通过调畅气血、调整阴阳、活血化瘀、排除毒素、疏通经络,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大暑时节可以选用刮痧来防解中暑,防止暑邪入侵。刮痧经络推荐:足太阳膀胱经   

艾灸祛湿
艾灸是用艾炷或艾条,借助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对体表腧穴进行熏熨或温灼的一种方法,主要有温经通络、散寒逐痹、调节阴阳、激发正气、防病保健等作用。

三伏天穴位推荐:中脘、足三里、天枢、三阴交、阴陵泉、血海、脾俞。

中脘穴:为八会穴之一腑会,又是胃的募穴,可健运中州。

天枢穴:为大肠之募穴,可健脾和胃。

脾虚配足三里与脾俞

血海穴:涵养气血,濡养血脉,利化水湿。

三阴交:健脾利湿,阴陵泉为化湿要穴,利全身之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