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纵横谈 17 | 念头和定力
念头和定力
现代人的想法应该比古人多,原因之一可能是现代人在感官上可以接触的东西太多、太丰富了。灯红酒绿,五光十色,处处可以吸人眼球,处处可以吊人胃口,当然这些都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或许是物质文明发展的结果,导致我们的念头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多,越来越纷繁复杂。因为我们的念头管不住,所以身体和行为也管不住。在现代管理大家看来:管人要先懂得管理自己,而管理自己就是知道如何管住自己的念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思考什么,不应该关注什么;应该长时间关注什么,什么东西可以略过,这样才不会引起内心太大的波动。很多时候,问题多其实并不是真的有很多问题,而是是我们想得太多,还是念头的问题。
古人讲修身,其本质是修心,而修心主要内容就是管好念头。念头为何物?为什么那么难管制?《金刚经》中须菩提问佛祖:“云何降伏其心”,有人把该问题称为“千古一问”。佛祖的回答是“不着相”。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特别适合我们现代人,我们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面对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容易为其所迷惑。当然,物质的创造代表着文明发展的高度,作为世间人,努力追求创造物质文明并没有错误,但应该做到不为物所“执”,不能做了“物奴”。
念头能否管得住,决定一个人的定力。当然要把身体控制住,外力可以决定,但念头不能用直接的办法管控,不过念头和身体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一个人身体瘦弱,外在的事物就容易“干扰”内心,导致念头纷繁复杂,甚至是“奔腾不息”。当然,念头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波动,也会反过来影响身体。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身体缺少了钙镁,注意力便不容易集中,念头自然多。传统修道人的方式是通过吃素和打坐来减少欲望,达到内心平静,减少产生念头的目的。了凡的做法是“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了凡的做法便是大多数传统修道人的方式,但容易走向“枯木禅”,一潭死水,毫无生气。了凡和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除了说明了凡的定力不错之外,其实没有很大的意义。所以后来云谷告诉了凡,“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身体好,精神好,念头自然可以管得住,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身体和精神都好的结果是“饱暖思淫欲”。所以,修的本质在于内心,但念头能否管得住最终还会通过行为体现。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儒家在培养定力的方式方面和道家、禅宗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金刚经》中说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讲的就是念头。